市場上的商品本該就提供多種選擇、多種風格,要不然 iPhone/iPad/iPod touch 都做光了,其他廠商吃什麼呢?
會喜歡電腦操作思維的使用者,自然會選擇提供這樣思維的裝置;喜歡 Apple 操作思維的使用者,自然會選擇使用 Apple 的產品。

沒有多樣化產品的市場,多無聊啊?大家做的都一模一樣,那就只剩下價格戰,整體市場產品的品質就會下降。
也因為每家公司的實施方式(implementation)有所不同,我們才有多樣化的產品可供選擇,要 A 有 A,要 B 有 B。

我認為大部分人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或者是強迫自己要(或想要)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東西,所以才有那麼多的「怨念」。

像我自己也有類似這樣的問題,例如說我覺得 15" MacBook Pro 移除 Express Card 是一種閹割的行為,故我寧願繼續使用舊版的 MacBook Pro 也不願意升級,除非有天我對 Express Card 的需要降低,或者有替代方案,那我才會考慮。為此我也會念一念 Apple 明明是 "pro" 的機器為何要把唯一的擴充拿掉(僅剩 17" 機種有)。

消費者有時要自己搞清楚自己要什麼,然後到市場上去衡量哪一個裝置可以提供最多自己想要以及必要的功能,然後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以我個人來看,不管多工的方式為何,只要能把需要多工的服務都有提供到,那就行了。建議沒看過 iPhone OS 4.0 keynote 的朋友去看一下整個 keynote 的內容,不要聽一些轉述的不完整資訊就在批評或抱怨。

BTW,我現在的手機是 Nokia 5800,當初選它的原因主要是:

1. 可以在背景跑 fring(這個可以被 iPhone OS 4.0 解決)
2. 有離線跨國免費圖資可用(例如說我這幾個星期跑了幾個歐洲國家,都是用 OVI Map 定位才免於迷路)
3. 有付費軟體可以將 3.5G 連線轉為 WiFi 分享出來(我現在有 D-Link myPocket 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我發現軟體分享功能有限且速度不穩定)
4. 便宜、刮了不心疼(iPhone 3Gs 太貴了,而且塑膠背板我不喜歡,我看到的沒有一台不花的,拿塊布擦過都有可能刮傷,且我討厭包膜)
5. 基本上網查資料等需求勉強可以滿足

朋友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個用 Mac 產品用的那麼兇的人,手機卻不是用 iPhone,上述幾個就是我的原因。我想講的是並不是每個 Mac 重度使用者都是不思考,為買而買的。
回覆樓上nokia 5800大大

我同時擁有nokia 5230智慧手機與iphone..
沒用過IPHONE最好不要批評IPHONE..

使用IPHONE的朋友..
大家都知道IPHONE並非是十全十美..

但是跟NOKIA不同的是..
剛開始粉愛用NOKIA手機...
NOKIA只要把玩10天以後..
他就不算智慧型手機..
變成純粹電話機使用...

可是IPHONE的使用者..
每一位剛開始都罵聲連連..
包含我,真想丟了IPHONE...

可是幾個月過去了...
還是會粉愛IPHONE...
而且會忘了IPHONE的所有缺點..
這就是IPHONE迷人之處...
而且永遠有新的驚喜軟體等你發掘...

建議你可試試看...
保證不會後悔買IPHONE..

@跟著 ALAN 騎單車,順便寫日記! http://tw.myblog.yahoo.com/alanjain/
哈哈我也兩種都有 5800跟3GS~"~都還在

其實其他手機也就像上面大大說的 有些功能就很夠用

像那離線圖資的確是很不錯的東西 上網查查東西 或是facebook看看也很夠用

但是iphone真的好玩多了 跟之前用過的手機一比就真的很明顯....

會讓人覺得網路辦吃到飽的有那個意義在 也是個隨身且反應快速的好幫手

elgarteo95 wrote:
iPhone OS ...(恕刪)

App 移入 background 後可以執行特定程序,
但要由Programmer使用Apple提供的api,並指定於移入Background後要執行那些特定程序.
http://mizsoftware.blogspot.com/
發表會的Keynote不是說的很清楚了嗎~

它基本上只開放了7種東西在背景執行

而且是由系統來做

App的部份指能跟系統說我XXX task需要在背景做

然後系統找適當的時間點做,而不是任由App自動在背景做

蘋果一開始就說明了這樣做的原因

他們可以很輕鬆的開放App在背景做事

可是這樣只是讓電池一下就消耗光而已~


而且他在App離開的時候把狀態記住,下次切換過去的時候直接從上次的地方繼續

或許某方面來說也少了很多App在初始化的時候所要做的事

我個人是期待在這種狀態下,或許可以有更好的電池使用率吧~


我覺得蘋果有一點很值得開發商學習~

很多技術不是沒有或是不做,而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有興趣的可以去聽一下Jobs在發表會介紹iAd的部份~

先不管行銷手法或是商品價格的制定模式

那種以使用者使用經驗為出發點的開發方式~ 而不是一昧的把電腦能做的事情單純搬到手機上

或許是很多手機開發商值得學習的地方吧!

身為一個手機軟體工程師,我承認我就是因為這一點,選擇了蘋果!
作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alanjain wrote:
回覆樓上nokia ...(恕刪)


我沒有買 iPhone,可是我常用 iPhone 跟 iPod touch,甚至我們公司也有出 iPhone/iPod touch 的軟體,所以 iPhone 啥可以啥不可以我算還蠻清楚的,但因為種種因素我並沒有選擇要買 iPhone。而 Apple 愛使用易刮傷的表面處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從我第一台 iBook G3 開始到後來多台 Mac 幾乎都是一用布擦就會有刮痕,我 Mac mini 買來就拿霧面卡典西德把上面那亮面面板改成霧面了。好在 iPad 已經改為霧面背板,假如今年 iPhone 也改成霧面背板,我可能會考慮買一台。

iPad 倒是已經準備好要入手了(搭配 Keynote app 以及 VGA adaptor),就等香港上市。香港買通常比較便宜而且我常出國,可以順道買。

Nokia 自從開放了免費 OVI Map 後,到國外超方便的。出國前先下載圖資,一到旅館就先把旅館位置標定好,接下來就可以到大街小巷亂繞,不用擔心迷路。可惜 Symbian 大概就是這樣子了,MeeGo 應該是 Nokia 接下來的重心吧...

圖資這方面我手上的 Garmin 都沒這麼好用,之前買了幾個國家的圖資,要鎖裝置(因為我是買 CD 版的),而且加起來又可以買一台 Garmin 了。

抱歉離題太多了~
我沒唉奉, 但是我有IPODTOUCH 我想發問的是說...每天都說很多應用程式...但我用了好多..殺了好多...我陷再上面只剩下一個朗文字典 還有隨身學法文的東西 . 如果真的臺灣人玩IPHONE都應用程式都很上手的話

天佑台灣啊 因為大家英文程度都超棒! 裡面的英文程式 佔的比例 超級高!
我第一次用TOUCH 摸了就中毒, 因為順暢, 然後開始被 所謂的APPLICATION吸引, 然後我就把它丟到旁邊去了, 幾乎沒再用 後來想說花了那嚜多錢. 就當成手持信箱跟上網看FACEBOOK PLURK機器了. 當然跟WM比起來IPHONE擴充性多 也簡單多了, 但真的沒有餓麼吸引人啊 之前在上面的APP有的遊戲 還有SKYPE和鋪浪 都會當機跳出來.


ITUNES唯一吸引我的地方是, podcast . 她的音樂整理系統很複雜 我自己還先規劃了自己硬碟路線來適應她. 但很多人我想都不愛用ITUNES也不會用ITUNES .用其他播放器的人可能更多.


最後重點是說...為什麼 IPHONE多工 會這麼被重視....

因為賈伯斯終於承認自己錯了啊! 這也是一見好事啊 就像他 後來接受INTEL CPU USB2.0 還有讓 office軟體可以在mac執行 (不過還是死不肯開msn)
....這傢伙根本就不向他的信徒講的這麼有前瞻性啊!
樓上的大哥,Apple 從來都沒有限制 Office 不能在 Mac OS X 上跑啊?
Mac OS X 原生版的 MSN Messenger 也一直都存在啊?
微軟的 Mac 產品可是有專門網頁的喔:http://www.microsoft.com/mac/default.mspx

還有 Jobs 的說法跟之前還是一樣啊,他們的多工作法跟一般所謂的多工是有差異的,這篇討論就是在討論這個。
之前不開放「第三方程式」的多工跟現在「有條件式」的讓「第三方程式」多工兩種說法並沒有相衝,目的都在於改善一般傳統多工模式造成的效能下降以及耗電量增加。
danechang wrote:
這傢伙根本就不向他的信徒講的這麼有前瞻性啊!(恕刪)


您指下的那傢伙可是當初創立蘋果電腦創始人之一,更別說他創立的 Pixar 所帶動的動畫風潮了
如果這樣還不夠前瞻的話。。。您可以舉例什麼才是前瞻嗎??

虛心受教
Once You Go Mac, You'll Never Look Back!
許多人不清楚過去的歷史又以訛傳訛,

那傢伙雖然沒有發明所有 蘋果用的東西, 但是他在電腦/電子產品的遠見目前還沒有人超過他:

1。 他 1980年左右在 Xerox Parc labs看到全世界第一個GUI,
mouse 與 ethernet 時就知道那些東西大有前途,
而當時那些 Xerox 的發明在 Xerox 內部不被重視,其實不只是那些,
絕大多數 Xerox 的發明都沒有變成 Xerox 的產品,
因為他們自己的主管看不到自己公司出大錢的研究成果的未來,
而那些研究竟然被一個不到 30歲大學只念了1年 (因為不願意花以前工廠做黑手 的養父的退休金, 沒錢只好退學)的看上了
還願意拿他情勢大好的公司股票買, 當然很高興了。
Mac 的 GUI, mouse, ethernet 出了多年還被全世界笑為玩具,
結果那些笑他的現在各個都是 Jobs 的跟屁蟲。

全世界有多少人在那種時代/情況看到那麼奇怪的東西會知道那些會大有前途 還拿還在大起的蘋果股票交換?

根據 正當其時的Xerox 前員工,當時 蘋果以蘋果的股票 買下那些 Xerox 的發明使用權,Xerox 並送了一些機器給蘋果讓蘋果自行改進, 所以說 蘋果偷 Xerox 的發明的都是騙子, 那也是為甚麼後來1985年 Jobs 被賣汽水的趕出蘋果後,
蘋果不振,1994 年蘋果告微軟抄 Mac,想拿回點市場/錢, 當時 Jobs 還沒有回蘋果 ( 他 1997 年才回去的)
Xerox 因為手上的蘋果股票不值錢想再跟蘋果多要點錢的官司敗訴:理由雖然是已經過了時效, 但是即使沒有過,
蘋果從 Xerox 拿到的 source code 與機器都是花錢買的



treerod1 on cnet wrote:
As a former Xerox employee during that time, I can say that an agreement was formed between Xerox and Apple ... which included giving a couple of Alto and a Dolphin (2nd generation Alto - the predecessor to the Xerox Star) computers to Apple for "tinkering" with, as well as a blessing to Apple to go for it.

To understand why this happens, you need to know that at the time we used the GUI & mouse technology strictly for in-house purposes only, and at the time had no plans to go commercial with it. Xerox saw no commercial viability because the Alto/Dolphin was too big and expensive to market. They placed their "computer future" on the CPM operating system - with the 1981 introduction of the Xerox 820 CPM personal computer.

It wasn't until 1982-83, two years after Apple's agreement, the Xerox 820 CPM personal computer was deemed a commercial failure - everybody else went the PC-DOS or MS-DOS route. It was at that time Xerox made its final foray in selling computer, the Xerox Star. Thankfully, from Xerox's Corporate viewpoint, the Star ended up a commercial failure by 1985 and that pretty much ended Xerox's computer manufacturing business. Long story short, Xerox Corp (in New York) was not really interested in being a computer manufacturer. Xerox was in it to please the Feds after the 1969 Antitrust suit; which coincidentally was thrown out in 1982 as being “without merit.”

Because of this lack of interest in being a computer mfg, Xerox practically gave away computer technology right & left, ... we never made money on the Ethernet, Astranet (well, Xerox did sell it to two Xerox employees for $1,000 and they in turn opened their own company across the street from PARC), the Laser Printers (other than what we sold), the Mouse, all the software programs, etc.

When Apple went after Microsoft as if they owned the technology, those in Xerox were not very happy about that, however, Xerox's suit of Apple had more to do with the fact they got no royalties or financial earnings from Apple, and the stocks they got from Apple were almost worthless by the mid-1990. It was also during this time that Xerox started to realize they were in financial dire straits as a corporation.

Anyway, putting this all together, Xerox felt Apple had essentially "stole" their technology. If the judge had not ruled the way he did, the fact remains, royalties / fees/ profits sharing /etc. were not discussed in the original agreement - it was a simple "cash & carry" deal.





忍者鮭 wrote:
您指下的那傢伙可是當...(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