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購入SE2有一些問題請教

真心奉勸不要買SE2
螢幕小真的弊多於利!

螢幕小,拍出來的照片到底好不好看根本很難觀察。
螢幕小,看電影和影片的沈浸感和大屛幕手機差很多。
螢幕小,對視力真的真的非常不好!(很重要)
ChaioPi wrote:
真心奉勸不要買SE2(恕刪)


4.5跟6.5吋表面上只差2吋,同比例下後者顯示面積約為前者2.1倍
重點是4.7吋SE2屏佔比只有65%,同為16:9最高屏佔比下同機身大小最大可以做到5.8吋,
近似寬度最高可做到6.2吋20.9 (參考S20)
IPHONE SE 2 / 8 邊位是半圓彎曲的,實際上平面闊度只有 63mm,16:9就最多裝5吋大不了多少。
如果裝全面屏,iphone 11比例,最多5.6",實際面積只大 26%。
以上還不計算所謂全面屏浪費掉的邊角和M額。

而且保留前置Home鍵指紋怎麼都比全面屏甚麼反人類手勢好用得多,不是否定全面屏,
而是很多人包括川普都認為,在放棄一些畫面和保留Home鍵下,很多人會選擇後者。。。

還有6.5比4.5最多就大一倍可視面積,那有甚麼物理計算可以大 210% ?

S20怎樣比都是比Iphone SE 長了很多,左右又是平的。

要看用途,看電影你拿台八吋也不好看,基本上以提供資訊來說,不認為為全面屏多那上下一點又多重要。

S20這種是有大手機問題,但沒有小手機好處,LCD邊角太近邊位,加上太長,上下又不夠平衡,單持一堆誤觸問題。

還有4.7"傷眼,那7"就不傷眼?沒有這回事,IPHONE SE 字體和其他大IPHONE字體一樣大,只是內容量變小而己,大呎吋手機發射藍光比小手機大呢,小手機有健康問題那以前拿小手機的人全部都眼殘?

相反最高級的AMOLED才一堆問題,
先天低PWM不說,連低亮都調不夠低,LCD因為是整體LED背光,現代的可以用間隔時間差令到背光控制穩定,AMOLED是每個像素獨立在閃,實際在看閃閃星,AMOLED才是真正傷眼。

為了壽命的像素排列連直線都做不直,先天烙印,新的都不及LCD色準,每個點白光的不準(LCD因為是整組背光組,要衰退也是整組來),
字體發虛。

基本上每台OLED的照片都是怪怪的。
連相對更耐用的MicroLED現時都避免不到烙印,就不用說OLED了。
現在還是MiniLED利用多區控制和左右上下光度互補比較有未來。。。。
(1)SE2機身(手握)寬度是67.3mm,非常接近S20的69.1mm,四角圓弧設計一點點即可,太多其實沒意義也不實用。跟iphone 8一樣屏佔比只有65%(大約是10年前的主流水準),16:9高屏佔比LCD手機可參考2016年6.4吋小米mix一代(虛擬鍵/鏡頭下置設計,全貼合螢幕)及5.9吋2017年華為mate 10,5.5吋電量只有2675mah的I8 plus機身長寬居然較接近6.4吋電量4400mah的小米mix,不要抓太高利潤技術上絕對都能做到。


(2) 不討論屏下指紋,指紋主流設計在機身側邊(成本較高)最方便也最不會浪費空間,其次機身背後(成本較低)。光有Home鍵不夠,還需要包含返回/多工等完整快捷導航欄,用虛擬鍵(含觸覺回饋)讓使用者自行決定是否要隱藏(只使用全螢幕手勢或懸浮導覽小白球)即可,單獨一個Home鍵設計怎麼遠,不但浪費很多空間,單手按也不會很好按。

(3)我的意思是同比例下6.5吋顯示面積約為4.5吋的2.1(2.0865)倍,A=210%,B=100%,A是B的2.1倍,並非A-B=210%

(4)完全遵循16:9原始設計的其實只有影視,手機要追求輕薄好攜帶16:9幾乎絕跡,近年影片後製人員越來越多都會考慮到全屏手機使用者放大全螢幕時裁切到頭及字幕的問題,其他幾乎所有應用包含遊戲最高到21:9都能完整支援。

(5) LCD VS OLED 優缺點多年來已經吵很久,廠商要省成本中低階機種就會用較便宜的LCD(IPS)技術(比如三星M11),但說到傷眼問題還要考慮尺寸大小與人眼感受光通量的平衡,OLED的屏閃現像是在亮度調低時才會發生的(三星面板通常橫屏是低於50%才發動),但OLED本身光通量就比LCD全面板發光低,非背光全亮下亮度本來就不適合也沒必要調太低,OLED的最大優勢是能在較合理的人眼光通量情況下保證最好的色彩/對比,長時間來看並不會比較傷眼,反而有更好的視覺體驗。OLED的成本比LCD(IPS)高,三星OLED技術那怕是PenTile鑽石排列也目前最好的,iphone到12系列也會全面採用三星OLED。
weiannn wrote:
(1)SE2機身(手(恕刪)


1. IPHONE放在枱面時如何操作左右後面指紋,HOME鍵是不看屏時的直覺反應,所謂手勢離開APP會比Home鍵快直覺

2. 再重覆全面屏怎樣計都只多出25%可視面積,而且人類視角16:10是最好,無論打直或打橫全面屏上下邊根本沒用,唯一用處是廠商在呎吋上發水。

3. OLED 99%己經在閃,而閃是250hz低頻,這缺點完全無法解決。
而且甚麼光通量你知道在說甚麼?光都通不出來那才會傷眼,LCD黑色的那多餘亮度都0.幾拿來大作文章?
至多就是效率不高,但是你要看單夥OLED效率是不及大LED的,簡單說全白OLED廢電,所以大家才提倡黑色屏保,黑暗模式,相反是OLED因特性太差,99%己經在閃,也調不到太低亮,越低亮度OLED就越差,連Gamma都調不準。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Apple-iPhone-11-Pro-Max-Smartphone-Review-A-leap-forwards-or-more-of-the-same.435028.0.html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Samsung-Galaxy-S20-Ultra-High-End-Smartphone-Reeks-of-Poor-Implementation.459444.0.html

還有好的LCD不比OLED便宜,尤其是中低檔Android機OLED都是次次級品,IP11 Pro貴是因為他拿最高級的OLED,連S20都是次級,次級OLED就比iPhone SE2 的 JDI 的LTPS 高級LCD便宜,尤其iPhone配的都是特級nichia LED背光。
(1) 放在枱面背後指紋按不到,但側面指紋會按不到? 主要還是習慣問題,為了好按一點點要犧牲這麼多?

(2)同機身下65%屏佔比,如果增加到92%屏佔比,螢幕面積是提高41.5%。比例問題還是老話題,只是16:9手機或16:10平板在技術上還是能設計到90%左右屏佔比,成本問題罷了;目前電腦螢幕最貴的是32:9,主流電影比例之一則是21:9,手機長型螢幕在多工、手握寬度(手感)、電競手遊(視野及虛擬鍵位置)方面有優勢。

(3) OLED屏閃,是低於亮度多少發動主要看廠商技術,比如京東方的OLED,通常亮度低於100%就開始,其他三星等技術就好的面板通常要低於66%、50%才會啟動pwm調光。當然若是對於屏閃現象較敏感者,也可以選擇有硬體DC調光,其次軟體DC調光的OLED機種更保險。

(4)我說的光通量是指人眼感受到的實際功率,長時間面對螢幕或眼睛越接近螢幕(光通量越高),人眼越容易進入疲勞狀態,LCD機種一樣適用。

(5)OLED黑色模式目的是最大限度省電,但平均正常使用特別是長時間觀看影片也會比LCD螢幕省電很多。

(6)三星高階OLED就整合幾個方向:(1)高解析度+色準、色域、亮度(峰值亮度) (2)高刷新率(3)真實RGB排列,iphone 11 pro max主要只有(1),去年成本分析約是66.5美金,三星通常有較新較貴的面板技術也是自家先用,比如S20系列用的Infinity-O Dynamic AMOLED 2X 及A71用的Super AMOLED Plus ;SE2螢幕規格參數跟iphone 7完全一樣,2016年的成本約為43美金,現在只會更低很多,LCD(IPS)已經到頂除往mini led發展外也很難再有什麼變化。

引述~
三星Galaxy S20 Ultra屏幕的專項評測,其創下了12項新紀錄,包括色準精度JNCD小於0.5,峰值亮度下的圖片偏離小於1%,色域覆蓋110% DCI-P3/ 139% sRGB、最極限的亮度(1342尼特)等等,毫無爭議的A+評級。
對比S10,S20也有著更高的屏佔比、高刷新率以及更好的戶外可見性(峰值亮度提高14%)。三星Galaxy S20 Ultra屏幕素質測試:色準、色域、亮度等創12項世界紀錄。此前,iPhone 11 Pro Max也有著A+評級,但色準JNCD僅0.9、亮度、色域等均不如後來者S20 Ultra。

https://buzzdope.com/684
weiannn wrote:
(1) 放在枱面背後(恕刪)

關於(6),真實排列並非三星高階OLED整合方向,Dynamic amoled依然為P排
僅A71這台中高階機比較罕見的用上了舊的Super amoled plus(真實排列)
michaelwangroy wrote:
關於(6),真實排列(恕刪)


目前超過FHD的更高解析度無法做到,不代表未來一直無法做到,畢竟OLED技術持續發展,排列問題遲早要解決,當然唯一有機會做到的目前還是只有三星

引述...
三星PenTile鑽石排列.....因為人眼對於綠色最敏感,所以鑽石排列使用滿解析度綠色像素來完整重建畫面中的亮度信息。用戶重建色度信息的紅藍像素相對較少。相比紅綠藍全部減少的 RGB-Delta,在現實細膩紋理的時候可以展現出更高的精度。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ech/k2gyaj8.html
weiannn wrote:
Galaxy S20 Ultra


說到天花龍鳯,Notebookcheck評測S20 Ultra, DeltaE2000 達到3.2, iPhone 11 Pro 色準比S20更好1.4,
iPhone SE 2 達 1.0。
記著以上是OLED新品,經過一年後OLED烙印只會做成色準更差。

甚麼人眼感受光通量LCD比OLED差,根本沒根據,進入人眼多少就單純光亮度,LCD和OLED沒有分別,
至多就是LCD不夠黑,但那個數值是1 nites 以下,如果這樣有問題,那日光燈會盲。。。。

再說多次,OLED最大問題是閃屏,現在每個光源都是致力把光做得更穩定,不是OLED本未倒置連閃屏都做不好。

再說多次,不否認全面屏和OLED,有人愛在手機六七寸上看大電影要求OLED夠黑,但要有選擇,不是現在廠商強加概念。。。
weiannn wrote:
目前超過FHD的更高(恕刪)

不要拿廣告文來亂說好了,要這樣排主要是三色衰減度不一致,
OLED為了衰減度只好只能這樣攪眼殘排列,因為不夠直,所以要夾硬推高解像度,
實際有效像素下降,還廢電推動高解像,真是壞處說成好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