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都沒有整合在一起 要個別使用
PDA資料是早已輸入 輸入方式只是在家裡面用網路搜尋大量資料
用電腦整理之後 傳輸入PDA 以備平時查詢使用
手機專用來打電話連絡 常以PDA輔助找尋或記錄客戶電話 並沒有用手機直接連接網路擷取資料
音樂則是背包內的CD隨身聽
今天這Apple的iPhone我想用法大概也類似此種使用方式
整合在一起 但是個別使用
有些人以為 我就是需要及時擷取資料 才需要所謂的3G來擷取資料
但PDA的用法 在PDA上輸入大量資料是自找苦吃的方式
但是需要及時消息的人 有多少?
市售PDA有幾成是具有及時擷取訊息能力的?
有多少人資料輸入主要還是靠電腦?
有多少人會用3G來確保隨時上網?
況且 未來推出支援3G方案的iPhone不就好了 蘋果不會這樣一步一步升級嗎?
再來一點 就是蘋果以往絕佳的經驗 硬體搭配軟體 iPod+iTunes
iPhone許要搭配什麼軟體在電腦內輸入資料?資料要如何轉移?要如何備份?這才是重點
至於我呢 iPhone對我很適用 手機能打 PDA輔助查詢內建資料 想上網到有網路的地方就好
買了之後的資料保存備份編輯等等 可能已經用蘋果電腦管理的很好了
所以初期沒有3G的iPhone 在有需要確保隨時上網的人 應該不適用
都幾年了,有誰會喜歡用PDA編輯Word呢?
這種憋手憋腳的使用經驗真不是人用的,
我寧願忍到公司再修改就好了。
所以我不將iPhone視為PDA,
我相信iPhone在文件編輯功能上會很弱,
比不上一般的PDA(iPhoe沒鍵盤就差多了)。
也請不要將iPhone當【手機】討論,
不然除了酷眩之外,你不會有太多的滿意。
Jobs堅持完美與簡單,
透過iPhone觀看影片?我不認為會是它主要的功能(不完美)。
結合手機、看影片、聽隨身聽…於一身的iPhone,
也不是用來做個人多媒體娛樂整合(不夠單純)。
那該如何看待iPhone呢?
我們想想看,網路目前的服務和資訊一堆,
Google和Yahoo拼命擴張自己的服務,
但是我們一天待在電腦前面的時間有多少?
更重要的是,
當我們面臨消費和休閒的時候,
幾乎不會有電腦在身邊,
Google和Yahoo提供的商業資訊服務總是無法及時搔到癢處。
但是手機可是24小時陪在我們身邊喔~
我認為今天iPhone定位成【個人娛樂資訊與網路資訊整合載具】
之後將有許多網路整合過的資訊與服務會透過iPhone延伸到我們的生活,
這種模式目前沒有哪個產品做的好,
我認為Jobs要挑戰這一點。
iPhone可以吃兩塊市場,
1.電信系統業者跟Apple配合,如同日本手機市場服務一樣。
2.網路業者評估當地無限網路普及的程度,透過Wifi跟iPhone連結,延伸服務。
以第1點而言,各地區的系統都有差異(大陸連3G都沒有,搞不好自成一格),牽扯變數高。
但是第2點而言,許多大城市,咖啡館…等地方已經提供便利的無限上網功能,
iPhone在這些城市中將可方便的取得網路資訊服務。
要注意一點:
我認為【Apple不會開發太多的網路服務在自己的iPhone中】(不會走日本電信業者那種國家區域性的服務),
所以不用擔心Apple開發的功能在台灣用不到,
相反的,它只是【簡單做到】將目前網路中的資訊與服務【延伸】到你的手中,而且是24小時相隨,
只要當地的居民已經累積豐富的網路經驗,也習慣和依賴網路的服務,
那iPhone就有存在的價值了。
網路服務業者(Yahoo或Google)等這種殺手級的東西等太久了,
等到Nokia或Sony驚覺後,
再花個一年開發新系統,
再談簽約和配合等條件時,
Apple可能已經穩做這種新模式的一哥了,
如同蘋果的音樂商店一樣。
也因此,
1.手機功能一般就好(iPod連錄音和FM等基本功能都沒有…)
2.相機功能一般就好(iPod連錄音和FM等基本功能都沒有…)
3.螢幕要大,操作要便利(iPhone做到了)
4.內建的系統和軟體要強悍(內建OSX加上Safari,如同電腦的延伸體,才能盡收網路資訊與服務)
5.有沒有3G不重要,Wifi才是關鍵。
這樣機器會吸引許多網路服務商爭相跟Apple合作,
將自家的服務透過iPhone延伸到更多的消費者,
Apple賺不賺機器的錢不是重點,
相反的,
只要iPhone如同iPod展開來,
一堆公司可是捧錢找Apple合作呢,
不只躺著賺錢,還可以強化Apple的影響力,
呵呵~誰說Apple要透過電腦市佔率才能挑戰微軟的地位?
Soong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才會花費心思在文化極致的成長與追求。
目前大陸確實還沒到富強的階段,
追求【吃飽】、【夠用】、【便宜】為第一前提,
Apple不符合這樣的精神,
所以iPod這類東西不紅是理所當然的。
另外,
我有一個高價值的鑽石要賣,
請問我是找100苦哈哈的朋友兜售比較容易?
還是找10個闊綽的朋友兜售比較容易?
數量不是【絕對】的重點,
大陸人口約為美國4、5倍,
市場規模卻輸給美國,
那就表示每個人的購買力不到美國人的1/5,
超過某種限度的商品(如價值超過100美元的衣服),
購買力會差距更多倍。
即使大陸持續進步中,
還是差距美國很長的一段距離,
也難怪美國市場始終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未來的世界絕對不是美國獨強,
扣掉軍事武力不說(也許大陸的居民比較重視這個)
大陸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跟上美國,
還需要等待很長久的未來,
也許我都看不到了~
Soong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2) 2007Apple的iPhone不是針對美國一般普羅大眾的!!美國的手機大多都可以用很低價(或免費)取得只要簽上合約. 特別的人士才會花Premium去追求不同. 如果人手一支iPhone, 那就缺少了"獨特性" (就像Motorola V3, 滿地都是). 我相信Steve Jobs不會希望任何Apple的產品缺少"獨特性". 這項特質才能維持產品的high profit margin, 免於流入薄利的惡性循環.
3) iPhone不需要是手機硬體上的頂級, 也不必要是PDA硬體的王者. 使用者的接受度(軟硬整合)才是Apple的強項(要先成為"使用者", 才能知道好用在哪). 硬體強, 強一時.
4) 2008年在亞洲推出, 屆時產品穩定度高, 省去了當小白的不愉快經驗, 說不一定還經歷了一些upgrade, 不好嗎?
個人淺見

的名氣還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