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 比 Google Wallet 厲害之處

我在手機廠工作過,您說的我知道,仔細想想的確玩笑話過頭

我想我過於在乎我正在iphone版發言這件事情, 不太敢發表同情其他廠商的言論 不好意思 ^^"

但是想請問一下您所說的關於軟體升級的成本問題

Android軟體升級的研發成本高是因為自訂UI嗎?

會有此一問是因為custom rom如果是aosp的話幾個developer就可以持續升級了

使用上也很順沒什麼bug
bbblee wrote:
言重了,很多廠商賣手...(恕刪)
其實我覺得應該會並存 因為多種後端規格並不會困擾消費者 消費者面對的是統一的讀取機器

現行的機器就是visa paywave, mastercard paypass都可以用
prrcameron wrote:
我想,現在的科技,沒...(恕刪)
其實不要說網路不發達的地區, 有時候餐廳裡面收訊都不是很好

要是非得連線的話, 的確會有點問題
shouea wrote:
是的,必須要網路連線...(恕刪)
shouea wrote:是的,但是蘋果自己也是在挑戰一個牢不可破...(恕刪)

專家說的果然不同,
美國,日本,大陸我認為都會推,而且為了取得這塊市場apple會妥協,因為這都是多賺的。
各位不大需要討論Apple Pay是蘋果的獨家技術,蘋果需要獨力去打開市場這件事情,因為顯然Apple Pay就總體流程上也許是蘋果的獨家,但是EMV Tokenisation是變成國際標準了,只是蘋果有某一段時間可以獨家先用。(USA Visa網頁有提到,獨家到2014年底,往後Visa會與其他設備平台接洽VISA token service)


Apple Pay依循的是EMVCo 的標準,EMVCo是國際六大發卡組織合組的一家公司(有些在之後加入),在今年三月就發佈了這個標準,然後就停住了,沒有舉動了。當時銀行間的耳聞是大家都在為蘋果六月WWDC做準備,大家都說金融圈會有大事發生,但是都不能講,因為蘋果在一年半前就在找EMVCo運作這件事情,但是突然都停了。

http://www.emvco.com/specifications.aspx?id=263

停了很久,等Tim Cook在9/9日發表Apple Pay後的同時,美國Visa也公告了相關合作的資訊,不過描述得非常籠統。其他配合的金融資訊服務廠商也在同一時間(發表後)公開相關網頁,顯然蘋果這召集人是個很有力的召集人,並非只是提供一個符合EMV Tokenisation的合作廠商而已,而是主導的一份子。

http://usa.visa.com/clients-partners/technology-and-innovation/visa-token-service/index.jsp


紐約時報之後有訪問到大咖合作銀行的CFO,CFO很有紀律的等Tim Cook公開的同時,公開這件事情。
http://mobile.nytimes.com/blogs/dealbook/2014/09/11/banks-did-it-apples-way-in-payments-by-mobile/


再次強調,Apple Pay涉及到了蘋果在2009年8月就申請了電子設備上兩造雙方的資訊儲存、傳遞、驗證、授權與核准的token機制。“Method to send payment data through various air interfaces without compromising user data.” 專利號碼:US008468580 。而EMVCo token 的規格也有相當程度的與該專利的相關性,但是蘋果並沒有認為Apple Pay搞成獨家專利技術走得通,跳進去跟銀行搶收單清算業務的商業模式肯定會被退案,肯定是條死路,主導EMVCo的規格制定才有前途,協助舊有勢力贏回一城跟解決消費的問題才會是最大贏家。蘋果插手到標準制定後與發表後,就退位成為採用該標準的一員而已。而既然EMVCo Token變成了標準,就大家都能依循採用了。蘋果的手機一年兩億隻直接變成晶片信用卡,有助於收單銀行升級自家的刷卡機與安全性。

EMVCo 只是找Apple Pay當最強棒,重新主導回行動支付數位支付這被多家科技公司(paypal/square)、電信業(ISIS/softcard)與零售品牌合組集團(MCX/currentc) 想要分食的大餅而已。

找來Apple Pay,算是直接踢掉電信業者的機會,然後可以開始廣布EMV的晶片讀卡機來降低偽卡盜刷的風險了,EMV與舊金融勢力算是扳回一城。現在要對上的是美國商家為主的MCX( http://www.mcx.com/) 大同盟了。

Android這邊只要依循EMVCo 的Token Spec. v1.0就可以上路了,只是消費者體驗可能稍差一點而已。

----
補充一下,現行的EMV晶片讀卡機普及率都很高,只有美國最低,因為美國大型連鎖商家多,所以銀行要求大型連鎖商家升級,商家多半不願意。商家不願意,銀行就不會想要發行晶片卡。世界各地的EMV晶片讀卡機(Visa Paywave/Master PayPass...) 應該只需要透過軟體升級,就可以讀取iphone丟過來的token,也可以多通道讀取既有的晶片卡,所以不會有在哪個國家鋪不開的問題。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FMZ wrote:
但是想請問一下您所說的關於軟體升級的成本問題
Android軟體升級的研發成本高是因為自訂UI嗎?
會有此一問是因為custom rom如果是aosp的話幾個developer就可以持續升級了
使用上也很順沒什麼bug


簡單舉些例子,

一、
Nvidia 不玩行動市場了
那之前的 tegra 晶片呢 ? 一堆 bug、新功能誰負責改呢 ?

二、
每次的更新,就要浪費一群 PM,Sales 、Engineer、客服等人的工時,
可能要叫好幾個 QA 拿幾十隻手機,做幾次 full test
跑過還好、跑不過可能又得要再從 RD 端再 run一次 cycle,

純空機要更新還好,
但現在的手機裏面灌了幾十個 APP,
有些 APP只支援 4.2,結果你幫他升級到了 4.4時,
app 出問題了或支援新版的APP還沒出,

更不用說有些 app還會改到系統變數,
更新完,很多手機就變磚頭了,
消費者就會在 mobile01 或電話客服裏狂幹譙

三、
手機廠幫手機更新到 android 4.4
加入支援 google wallet HCE 的功能,
手機廠花大錢搞升級,結果賺錢的是 google,
如果你是 CEO,你會做這種傻事嗎 ?

四、
要發布 OTA時,
電信廠商又得要再花人力重測一遍相容性,
可能也要再找人修改自己的專屬的 app

或者手機廠可能又要派人全世界再跑一圈,
去重測一次相容性測試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

bbblee wrote:
簡單舉一個例子,一、...(恕刪)


第三點最關鍵,這樣子的產業模式與商業模式,品牌手機廠被迫的選擇放棄客戶服務維護,只能拼兜出零組件賣硬體,大家都這個搞的結果就是htc 1200的股價變120,而谷歌的股價是400變到1200...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shouea wrote:
蘋果設計兄想必也是業...(恕刪)


歹勢歹勢,我不是巷子內的,我是業外人士。

不過蘋果有沒有主導EMV規格,我在後面的貼文有提到『脈絡』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了解了! 這樣說來就有道理了

因為custom rom是出問題自己負責 所以可以順利的更新

雖然了解您所說測試上的耗時耗力(以前看過software team跟我們一起徹夜通霄)

但是目前小弟又受惠於愛好者作的custom rom的持續更新到4.4(也是不玩了的TI OMAP)

使用上也沒有什麼bug

總覺得其中一定是有哪個環節我不了解 :/ 他們省掉的可能就像您說的測試部份


bbblee wrote:
簡單舉些例子,一、N...(恕刪)
AppleDesign wrote:
第三點最關鍵,這樣子的產業模式與商業模式,品牌手機廠被迫的選擇放棄客戶服務維護,只能拼兜出零組件賣硬體,大家都這個搞的結果就是htc 1200的股價變120,而谷歌的股價是400變到1200...


像我的感覺就是

android 手機 => 沒有或極少 系統軟體或軔體昇級的售後服務,
iphone 手機 => 有系統軟體或軔體昇級的售後服務,但得多花一些錢買服務

用了很多年的 windows & android 手機,
最近買了 ipad 和 macbook air

現在我是比較喜歡 apple 模式了
BTW, iOS8 Sep-17 OTA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