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 比 Google Wallet 厲害之處


rexone777 wrote:
所以看起來要有har...(恕刪)


金管會,金控,和感應卡刷卡機有什麼關係?
機器是看廠家要不要安裝,連這個都還搞不懂,這串文白貼了。

FMZ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 一直...(恕刪)

總之應該都是明年的事了
應該會從麥當當和網路業者開始有
強尼戴 wrote:
金管會,金控,和感應卡刷卡機有什麼關係?
機器是看廠家要不要安裝,連這個都還搞不懂,這串文白貼了。...(恕刪)


感應卡機當然沒問題...商家要裝...發卡組織願意推...錢花下去就好....
我只是好奇......
台灣信用卡存在iphone裡能不能用,Apple Pay刷過後,Apple會抽手續費....這應該是金融業務吧? 那應該就是金管會管轄範圍吧? 至少是一個新項目?
同樣的....透過Apple Pay刷卡....商家銀行Apple要怎麼拆帳....這金控應該會參一腳吧?

rexone777 wrote:
感應卡機當然沒問題....(恕刪)


這樣說好了,visa paywave ,你去刷一下,只有店家與信用卡公司拆帳手續費問題,
蘋果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他和店家一點關係都沒有,也不知道客戶買什麼產品,也不知在什麼店買,
只是系統整合,然後蘋果理應收個系統整合建置費用,但蘋果沒收,直接和發卡公司談在他們收的手續費,假設2.5%中分個0.1%, 然後現在系統建置費用都免費給各發卡公司用,店家並沒有任何多出來費用,使用者卡也可是可以累積點數,
那這和金管會,銀行有什麼關係?
只要銀行發的晶片信用卡,都是無痛接軌。
FMZ wrote:
原來如此
但是root的話不是資料都會被洗掉嗎?
除非hacker 有比一般人更厲害的root方式?


root後,
有些資料還是不會被洗掉的,
像有些系統中有一次性 ROM,寫一次就不能改了。

看起來 TrustZone的設計是就是為了完善這個架構。
切開 安全區跟一般區,
即使是 root 權限,有些區域還是讀不到。

一般區只能透過 API 跟 TrustZone區交換資料 ,
TrustZone的 指令區, Cache區, Memory區可能是獨立的,
這樣即使一般區被 hack/root 了,
hacker還是無法知道,trustZone 跟 cloud 間傳送溝通的內容。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
強尼戴 wrote:
這樣說好了,visa paywave ,你去刷一下,只有店家與信用卡公司拆帳手續費問題,
蘋果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他和店家一點關係都沒有,也不知道客戶買什麼產品,也不知在什麼店買,
只是系統整合,然後蘋果理應收個系統整合建置費用,但蘋果沒收,直接和發卡公司談在他們收的手續費,假設2.5%中分個0.1%, 然後現在系統建置費用都免費給各發卡公司用,店家並沒有任何多出來費用,使用者卡也可是可以累積點數,那這和金管會,銀行有什麼關係?
只要銀行發的晶片信用卡,都是無痛接軌。..(恕刪)


希望如你所說的單純囉....樂觀其成.....
至於台灣感應晶片刷卡機不夠普及的問題...30多萬台刷卡終端機,約只有3萬台屬於感應式機器...也有待時間改變......
rexone777 wrote:
希望如你所說的單純囉...(恕刪)
以台灣而言,由於本來就沒有盛行NFC支付,所以沒有利益衝突,Apple Pay會比日本容易推動...因為比較落後所以反而容易接受,想來真不是值得高興的事

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先通過檢驗吧,畢竟是一種新的金融載具,台灣政府沒有明智到會去研究spec,立委又最愛拿他們不懂的事情開刀,真的上路應該會被拿來開記者會,甚麼個資外流都可能會從他們口中說出來,不要懷疑他們的智商究竟可以低到甚麼程度

但是要用甚麼方式來檢驗呢?目前全世界都沒有這種規格的檢測方式,台灣的實驗室在這個領域也算排名前面的,但是沒有檢驗方式就還要先去開發檢驗方式...
美國的4G LTE也是這樣 3G的發展一直都落後亞洲
結果很多沒發展3G的電信商最後直接跳4G LTE(2012左右)
現在XLTE已經在運作, 要推LTE-advanced(cat4)了...
shouea wrote:
以台灣而言,由於本來...(恕刪)

FMZ wrote:
美國的4G LTE也是這樣 3G的發展一直都落後亞洲
結果很多沒發展3G的電信商最後直接跳4G LTE(2012左右)
現在XLTE已經在運作, 要推LTE-advanced(cat4)了......(恕刪)


中國在很多方面也是這樣跳躍式進展.......
shouea wrote:以台灣而言,由於本來就沒有盛行NFC支付...(恕刪)

當手機約來越便宜,大家要的是方案,好用,競爭不是只有不同系統,而是相同系統更大,sony剛公布營收,手機部門大虧,CEO也說了些原因,當硬體賺不到軟體及相關營收才是決戰點,只靠硬體錢會越來越難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