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 wrote:
因爲老師比你大, 老師說的就是真理, 你要尊師重道...(恕刪)


說得很好...
而從中國人尊師重道觀念中沿生出來的, 則是毫無 "challenge" 這種觀念...
這裡所說的 "challenge" 並不只有字面上 "挑戰" 的意思...
或著該說, 並不只是單方面對外挑戰這麼簡單而已...
基本上美國採取比較開放式的教育, 因此學生對於各個科目專精與不專精之間的差距非常大...
但是對於他們真正有興趣專精的科目, 也因此得以發展出台灣學生比較少見的 "熱情"...
當一個人正在從事他有興趣的事情時, 便會自然而然產生挑戰自己的想法...
所以美國常常有人說, "challenge yourself" 這句話...

但是在台灣, "挑戰權威" 是近似 "叛逆", 或著該說是一種 "TABOO" 的行為...
為了要求服從, 上層階級抹殺任何挑戰權威的行為, 其中便包含了挑戰師長這一項...
一旦在學生時代就被訓練出絕對的服從, 個性很難在出了社會時很快的加以改變...

不過這並不僅僅是教育面上的問題...
如同上面所說, 美國因為提倡開放式教育, 因此也有許多書讀得不好的學生...
但是美國是個非常尊重專業技能的國家, 因此那些書讀不好的學生只要學習一技之長,
生活依舊可以過得非常優渥, 而且社會地位並不會比其他人低...
反觀台灣,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這種觀念依然根深蒂固...
如果真的開始採用美國式的教育, 那台灣的人性依舊會讓大部分人成為犧牲品...
我記的我剛進國外研究所的前幾個月 去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

我當時跟別人聊天提到我的教授的時候 我都稱呼我的教授 Dr. xxxxx

結果有另外一個教授說 你一定剛進研究所不久 我說對阿

他說我的學生都叫我的名字 (first name)

因為他們現在是我的同事了 做研究我要他們能夠挑戰跟懷疑我的論點跟意見

讓我大開眼界

因為我的教授是中東來的 那裡很尊師重道 所以他的學生都是叫他xxxxx教授

我也就跟著這樣叫 因為整個研究室裡面的人都是這樣

這真正讓我體會到了各地文化的不同

就連在國外很多時候 很多時候移民來的人還是有不同的包袱


p.s. 說真的蘋果要告的話 在美國用DMCA就可以告到你死
lilteyang wrote:
中國人尊師重道觀念中沿生出來的, 則是毫無 "challenge" 這種觀念...


讓我想到我剛到這裡念書的第一個學期老師說的: 你們是來挑戰我的看法/觀點的, 你對我所做的挑戰越多, 越有用, 你期末得到的加分就會越高

這話是對華人學生說的, 因爲他說我們華人學生比較害羞, 上課時只會猛點頭, 就算是真的有問題也只是下課找他討論, 所以才會特別跟我們說

所以越接近學期末, 上課時就會有越多人跟老師擡槓(因爲學生自己學的也比較多了, 比較能說得出個所以然), 有時候覺得還蠻有意思的
lilteyang wrote:
如同上面所說, 美國因為提倡開放式教育, 因此也有許多書讀得不好的學生...
但是美國是個非常尊重專業技能的國家, 因此那些書讀不好的學生只要學習一技之長,
生活依舊可以過得非常優渥, 而且社會地位並不會比其他人低...
反觀台灣,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這種觀念依然根深蒂固......(恕刪)


這點我非常贊成!
當年教改說要廣設高中大學(可是更可悲的是那些主張的人大多是留美受高等教育的)
這樣的出發點依然是從升學主義來看 認為要上大學才能有好前途
才代表教育成功
這樣的結果導致台灣現在技職教育 越來越沒落
大家也都要搶著去當技術學院 去當科技大學
最後變成的結果就是現在的十八分進大學
十八分進大學並不可恥 因為這不是學生的問題
是教育制度的問題
不是每個人都是唸書的料
那為什麼一定要讓大多數人進大學?
這種很明顯是念大學的人的本位主義 認為念大學才代表教育成功
更荒謬的是 前一陣子教育部還主張要設法廢掉北一女 建中這些明星學校
其實這根本就是錯誤的方向
教育部要做的 應該是讓每一所學校都能成為明星學校
這裡的明星學校可以是升學型的明星學校 也可以是就業型的明星學校
很多人需要的不是大學文憑 而是就業的一技之長
不管是什麼學校 如果能夠讓他畢業之後 在社會上做得很好 為什麼一定要念大學?
光舉個例子:現在很多餐飲專科學校 不也是搶破頭? 為什麼?因為學生知道只要好好念 將來一定有飯吃
可能比大學畢業生還有前途!
真希望那些教育部「諸公」能夠真正想清楚學生需要的是什麼!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
我覺得這絕對是教育的問題, 台灣教育向來只注重聯考會考的科目, 不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或許現在有變, 我不知道, 但至少在我那個年代是如此, 還記得高中買了一台可以編寫程式的計算機(Basic), 在下課時間使用, 導師走過來問我幹什麼? 還說這麼有時間不會去多讀點書, 聯考有考這個嗎? 現在我的工作是軟體工程師, 如果我的老師知道我現在在做什麼, 不知道重新審視當初所說的話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這個老師後來移民紐西蘭, 小孩也在紐西蘭受教育, 現在看來還真的有點諷刺。
在美國唸書時, 同系(機械系)大學部有一個同學在自己家裡的車庫組裝破解版的電視機上盒, 用他的盒子, 可以破解有線電台的訊號解鎖所有頻道, 在台灣, 有這樣能力的大學生究竟有多少? 台灣學生或許教科書上的內容學得很不錯, 但是實務經驗有多少? 真正有興趣去實作的, 熱忱又有多少會被父母師長澆熄的?
水昆兄 wrote:
這點我非常贊成!當年...(恕刪)

to 水昆兄
那些打算廣設大學的原意因該不在於讓"每個人都唸大學"
我想您是倒因為果了

大家只會認為考18分近去唸書很荒唐
沒有想過未啥那些程度不好的
明明自己程度就不行為啥還會想去念

當大家嘴巴講在批評教育部高官沒用的時候
這時在mobile01上如果有人問
我該"繼續"唸書或是"升學"嗎
大部分人都會鼓勵唸書,為啥,大部分人的建議不會說是
你有興趣有動力就去念,大部分人都會說不拿學歷就輸人...
(之前才有相關post)
這跟那些大官念大學的人啥本位主義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是社會觀念的差異
就算現在大學錄取錄24%好了
我想還是會有一堆重考班的


還有當大家嘴巴講台灣教育的時候
我記得古早時代
有個叫做啥推導是還是啥的數學教學法

不過這聽起來OK的方式
在台灣大部分的人會說
這沒有99乘法快呀
等等的,或是用那種東西交出來的程度低,然後會絕得我小時候倍99乘法多快
現在用推導的好像白癡,政府無能呀,怎會用笨方法教書呢
(恩..以考試機器為標準來說真的是比較不好)

連一個平常數學的學法都這樣了更別說其他的
當社會上每個人沒事幹都只想升學,老師家長眼中只有升學率聯考..
那不管升大學率是100%還是10% 台灣要產出樓主所說那些人機會超小
所以別把問題說是18分入學了,一點關係都沒有
台灣以前在大學超難進的時代,也不見得產生過多少天才(純本土教育環境下)


最後
與其要教育部的大官來幫大家決定未來
不如自己決定
教育部大官沒規定誰可以念,誰不能念
決定權是自己,別把自己的錯誤說成教育部該負責的樣子
絕對是教育的問題
而且是從小學就開始有很大的不一樣
他們很注重思考
而台灣就只會死背
而不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總歸一句話
就是
欠栽培啦
技術學院跟科技大學不就是技職體系的嗎


管理學院跟普通大學才是跟18分上大學有關係的吧!


水昆兄 wrote:


這點我非常贊成!...(恕刪)



michaelwang0930 wrote:
技術學院跟科技大學不...(恕刪)


他的意思是大概是說

現在傳統高中 改成綜合高中

技職體系的資源本來就很少了

現在傳統 大學越來越多 所以要與技職的廝殺..(還有科大. 技院 可以選擇.. 如果國立大學搶不贏的話)

話說回來..

論課業來說 傳統還是佔很大的優勢..

不過 創造力 想像力 我想職類是不會輸的

只是改來改去.. 這個社會的倒金字塔型族群.. 還是沒有被重視到
--

終極警探4.0 的故事配角 他好像也很年經呀

這種東西是天賦吧.. 賜於天賦 有好有壞 雙面刃..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 總是乏味無趣

平凡人也不差拉


------------------------------------------------------------ 氣狂心不狂 斬人數百? 手持
各位應該有不少都是做家長的....

假如自己的小朋友國小數學 國語考90-100...體育或是美勞等等...成績單60-70分...

而數學 國語考60-70...體育或是美勞等等...成績90-100分...

那您會怎麼看待這兩種結果呢~~~

我小時後唸書常聽到啥五育並重......心理只有OS...屁拉...

這就是台灣普遍跟歐洲美國差別所在~~~

要事上述的情況發生...相信大家都隻到哪種成績單拿回家下場會比較好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