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00的iphone11 pro,拍出來的畫面可以超越$35900的單眼嗎?

我可以跟你講連1吋隨身機都比不過
不用放大100%看
放在ipad pro上看就能非常明顯看出哪個是手機拍的
當然放小螢幕的手機上看差距會縮小一點
在單眼相機面前,所有的手機拍出來都是不及格
Vincent6913 wrote:
只是好奇而已,每代iPhone...(恕刪)

你當單眼那麼大片感光元件、大顆鏡頭
是大假的嗎???
用膝蓋想也知道不可能
出到哀鳳100 一台10萬也贏不了單眼
我倒是覺得同價位來比,就直出的完成度來說,手機照相功能早就甩單眼幾條街去了⋯⋯,直接用機身直出盲測,十個有九個覺得手機拍起來漂亮,單眼不是沒有優勢,細節,高寬容度、擴充性等,但要搭配後製,還有一大箱背出去,還是手機方便
這樣喔.....

那你的單眼可以打電話導航跟打電動嗎?

Vincent6913 wrote:
只是好奇而已,每代iPhone...(恕刪)
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實。不說他用多少像素,就說他在拍照的改進的部份來看。

多了一個鏡頭也不過只是超廣角,但這也和提升畫質到單眼相機一點關係都沒有。

甚至全世界大家都在討論,華為拍照多強的機子,拿DXOmark第一的手機,也達不到單眼。

但是~達不到單眼水平,但卻足以當做日常生活拍照使用的水平了,也就能替代數位相機了。

另外,有另三部可以說屌打iPhone拍照了,就大家公認確定拍不錯的Google Pixel,華為、三星。

甚至還可能把Zenfone 6z加入極可能不輸iPhone11的可能性。

當大家看華為鏡頭增加的愈多,看到成果之後,都似乎鏡頭多就代表拍得好的時候。

突然Google Pixel3用單鏡頭挑戰拍照,竟然只輸華為沒多少。華為勝之不武(多鏡vs單鏡)。

因此反而現在回過頭來看iPhone本身的拍照部份,增加的鏡頭就只是廣角而已。

另外呢~就以光學原理來說,數位相機最重要在感光晶片及鏡頭。

大鏡頭可以進大光量及穩定的細節曝入較大的感光晶片,因此拍出來也是小鏡頭比不上的原因。

打比方,手機也裝下和單眼相機相同大小的感光晶片,差在鏡頭大小,也是單眼完勝。

就算手機拍夜景強過單眼相機好了,你日景的不少細節,仍然是比不上單眼,這就是先天性差距。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Eglin wrote:
我倒是覺得同價位來比...(恕刪)

手機的攝影進步,
在這兩年可說是躍進式,
主要還是強在影像運算方面,
這點別說一票DC不是對手,
專業導向的單眼也會汗顏。

最主要還是相機廠太依賴用戶自己後製,
導致在即時影像處理這塊進步緩慢,
樓主要問能否贏過單眼,
就直出照片成果的方便性來說是的,
專業的單眼也要你花時間後製才有良好成果,
但後製是很耗費精神時間的。

這部分各家旗艦手機都在努力強化即時運算,
才能處理出順眼度還不錯的合成結果。

DC也不要以為一寸就能贏,
卻忘了鏡組的畫質妥協,
還有即時運算不如手機的事實,
除非你拿DC也是回家慢慢後製的,
不然比「直出」照片,
旗艦手機的表現已經讓DC沒啥空間了。

老攝影玩家不用懷疑以上,
過去我也不認為手機能搬上什麼檯面,
但這兩年,尤其是今年的幾台旗艦,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電信行玩看看。

阿不就是HDR??
有這疑問的人,可以拿手上的相機,
去跟旗艦手機比比看誰的HDR處理直出厲害。

傳統相機先天沒有那麼強大的運算能力,
逆光或是大景也只能乖乖拍RAW回去後製,
但一直仰賴用戶回電腦編修的作法,
說實在這年頭還肯吃這套的用戶很少了,
大概只剩下少數玩家與職業用戶吧⋯⋯
看看相機廠萎縮的速度即可窺探一二。

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
多數人的照片只放在FB、IG上,
或是Line丟圖給對方而已,
小小螢幕對解析度的需求其實很低很低。

當手機可以無腦操作拍出越來越堪用的照片時,
又有誰想要慢慢去學傳統攝影的各種技巧?
傳統攝影拍之前要思考一堆調控,
逆光、高反差或是夜景,
可能現場怎麼調控效果還是有限,
還得回電腦去好好編修一番才有美照出現,
手機族基本上就是專心在取景構圖,
剩下的手機軟硬體會幫用戶解決,
一切都是無感一瞬間的事,
沒看到書局的攝影教學專書也都式微了嗎?
過去單眼流行時滿滿好幾櫃專書,
現在攝影書少到要跟電腦程式書放一起了。

我來打個比方好了,
手機攝影就像是sRGB色域,
可以滿足九成以上的生活運用需求,
專業相機就像是AdobeRGB ,
除了一生中拍沒幾次的婚攝與全家福,
專業相機的優勢終究只會像AdobeRGB一樣,
只有玩家在家用高檔螢幕孤芳自賞,
或是商業輸出需求者在意而已。

沒有在否認專業器材的價值,
但很顯然多數群眾已經做出了選擇,
我自己重要紀錄也會拿起數位相機,
但數位相機只是一部分的畫質保證,
另一部分的助攻還得靠電腦後製,
這兩者相加的投資成本各位可以想想,
很顯然這樣的組合投資已經脫離群眾了。

我再講更極端的比喻,
我認為數位相機比傳統底片機難用,
因為傳統底片機只要顧好當下快門,
剩下的影像種種,
底片的化學反應會幫你處理好,
沖印的店家也會幫你稍微的修圖。

過去群眾普遍都還在用底片的時代,
多數家庭不就是傻瓜相機只需顧好快門嗎?
有沒有很類似當今的手機攝影?

數位時代你要學很繁瑣的設定頁面操作,
還要投資電腦與學習後製作,
當年流行時大家還願意學啦,
如今多數人不是單眼生灰就是賣掉,
連DC都不想買了好嗎⋯⋯

我只好把數位相機廠的敘述,
漸漸改成「傳統相機廠」,
由衷希望相機廠好好思考一下運送處理技術,
不然再繼續被侵蝕下去只會越來越小眾。
29900的華為P30 Pro,拍出來的畫面可以超越29900的單眼嗎?
以下開放造句!
請問你的智商有超越你的體重嗎?
也許可以!
快來許願…
請賜我一台iphone 11 pro max
這樣我就有機會比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