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江 wrote:
真的有可能不到萬元就...(恕刪)
我覺得可以
其實長久看下來,海內外還是有不少想要真正的 4" SE的聲音
如果是 A10 + 4" 的這樣的設計,我會想收一隻備用
螢幕希望能支援 Ture Tone \ P3 ,這一隻小手機就很完美了
可能會有人覺得現在還有人用啥 4" 手機
其實有,尤其是手很小的小朋友們就可以
蘋果一直有在針對這個市場做佈局
讓你小時候第一台設備就是 iPod、長大進中學用 iPad+iPhone
念大學用 MacBook,出社會就用 Mac 來賺錢的這樣成長黏著性
如果真的出了不到萬元的 iPhone
其實可以視為蘋果準備要放棄 iPod 這個產品線的訊號了
也就是將來美國的聖誕節,果粉爸媽送給自己小孩的禮物不是 iPod 了
就可以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跳級上到 iPhone
2020 SE 原本也是要處理這個部分的市場的
只是是跟騙兒女聖品 iPod 比的話,售價就還是不夠低
如果有跟 iPod 同等售價的 iPhone 的消息出現的話
也可以視為間接證實了蘋果擔憂 2020 SE 在這特定市場上的失敗風險
因為即便他賣上千萬隻登上銷量冠軍也是一樣
吃掉的其實更多是 Android 低價機用戶跳槽過來的份額
始終仍依舊不夠便宜,聖誕孩童禮物的市場的競爭力其實不是很高
所以為啥是 2021,就是蘋果正在看 2020 SE 在 2020 聖誕檔期的表現
如果 2020 SE 表現不佳,或許本樓講的不到萬元的 iPhone 就有機會了
而且這種用回收零件的低價機也可以在印度等地做佈局
也可以好讓目前成本依舊高的印度工廠做 MII 的低價 iPhone
所以綜合以上也不無可能又看到死透的 4" SE 再次復活
或是又有一隻更加便宜的 4.7" CP 神機問世
基本上 SoC 比較會用 A10 啦,A11 A12 A13 據說生產成本是差不多的
所以新 SoC 就不是 A10 就是 A13 了,但是 A13 2020 SE 已經拿去了
蘋果也更不可能去單獨做一顆 For 低價的 SoC,他從沒這樣做
除非蘋果從回收機上摳下來的 A11 跟 A12 的庫存多到可以出新手機
A11 應該會比較多,A12 畢竟拿去做 iPad Air 跟 iPad mini 了
A11 的 iPhone X 全球電信商也差不多賣 3 年了,壽命應該也差不多了
所以用庫存晶片 A11 有機會,用新晶片則 A10 比較有機會
但最後
其實這個消息也不一定是 iPhone,說不定其實只是新 iPod 的w
總之蘋果是不太可能會放棄"爸媽送兒女聖誕禮物"
這塊特定又不大的市場的
這算是他企業的一個長久的...固執?堅持?文化?基因?
就是看他要繼續 iPod 的存在,還是用超低價 iPhone 取代 iPod
cheonglee wrote:
Mate 2 內部都(恕刪)
首先邊框鈦(鋁)合金,背板主材質才用玻璃、碳纖維早已成為主流,iphone 也是如此。再來不存在內部全金屬這種說法,SIm卡上用的液態金屬(記憶金屬)是一種極為便宜的材質,不是只有蘋果有用,跟全鈦(鋁)合金不能比的。
...
引述
為什麼金屬佔比高的手機越來越少?
● 金屬會對信號產生干擾。
● 金屬良好的導熱性,讓全金屬機器很燙手。
● 邊框的切割處理,好看但是往往會很硌手,全金屬機身整體上握感不佳,容易打滑。
● 很多全金屬機身手機在充電時使用會有電流感。
● 便宜的金屬較重,導致整機重量增加。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digital/jmb92e.html
.....
引述
許多人都認為 iPhone 變重是因為採用了強度更高的 7000 系鋁合金。不過,從蘋果公布的機身重量分配來看,使得 iPhone 變重的真正原因並不是鋁合金。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新款 iPhone 比上一代稍微重了 11%。(來源/法新社)
7000 系鋁合金的密度只比 iPhone 6 使用的 6000 系列高一些,而從蘋果公布的重量分配來看,iPhone 6s Plus 的鋁合金重量只重了 2 克左右。因此可以知道,新款 iPhone 機身材質的改變,不是造成重量變重的原因。
...
引述
首先由於金屬具有屏蔽信號的效果,所以做全金屬機身就必須要考慮信號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全金屬機身的手機就必須在背殼上加入幾條註塑天線,就像是在美麗的背殼上劃了幾道傷疤,就連非常影響整體的一體化和美觀度。而玻璃材質就完全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因此玻璃可以讓背面看起來更完整更高檔。
從外觀設計方面,手機廠商已經把金屬玩到了極致,很難再做出差異化的外觀設計,想要做出突破就必須要更改機身材質,而玻璃的質感很好而且工藝難度並不算高,透明玻璃下放一張「貼膜」,可以做出各種各樣時尚炫麗的顏色,因此成為了各家追捧的對象。而且全金屬機身的著色一直是困擾手機廠商的難題,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金屬氧化之後就會導致金屬掉漆,影響美觀。
而讓國產手機全面轉向玻璃的原因,是2017年iPhone X的發布,iPhone X採用了玻璃後殼,並且加入了無線充電功能,隨後玻璃後殼+無線充電已經成為中高端手機的「標配」,金屬機身徹底被拋棄了。
iPhone是全金屬機身嗎?其實我們都被手機廠商們騙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digital/2a6jeqe.html
ComicsNic wrote:
如果是 A10 Fusion...(恕刪)

相信很多人能接受非全面屏(低屏佔比)是因習慣16:9螢幕比例且號稱全面屏的iphone LCD機種屏佔比也過低,以上是2016(小米mix)~2017出的三台手機比較(5.5吋 VS 5.9吋 VS 6.4吋),事實證明16:9的LCD還是可以做到屏佔比80~90%以上全面屏。
很多iphone 用戶會追求小一點的機種,其中一個原因是5.5吋的iphone 8 plus手機寬度居然就做到78.1mm(超過同比例5.9吋機種),額頭、下巴又超大,給消費者很笨重碩大的印象。
6.4吋(電量4400mah)的機身(虛擬鍵及鏡頭下置)大小能很接近5.5吋(電量2600mah),20:9的6.2吋S20(電量4000mah)手機寬度同樣很接近16:9的4.7吋SE2(電量1800mah),小螢幕小電量大機身的古老機種真的別再出了。

(SE一代二代屏佔比為60~65%,圖中裝手機殼後約為53~57%)
weiannn wrote:
碳纖維
Sim 卡的金屬製造成本怎算也比塑膠貴得多 (保守五倍以上)
最重要耐用得多。。。。。
外部為了無線電必要加入塑膠連接必須有部份非金屬件,這很正常,尤做成IPHONE6/7不好看的原因。
我說是內部。。。
金不金屬不關係通訊品質,最重要是天線設計,手機內一堆金屬電子元件,那些影響還巨。
從IPHONE8開始,蘋果玻璃背板是有不鏽鋼加強板復合件,
IPHONE11更加強用不鏽鋼框架。
https://d3nevzfk7ii3be.cloudfront.net/igi/uNyuCjrTvn3SjlLp.full
Android的基本大多是抄自Samsung S 系列背板黏貼,
這基本上是最低成本,省卻一堆卡扣精度要求低
自然成本低得多,但穩固度有差。
還有碳纖維不是塑膠,一般IT產品的碳纖維只是塑膠混碳纖維,
我說是Android機內部大多是用注塑件填充,自然輕得多,沒得好比。
明顯的案例,S20 Ultra背板相機整個用注塑貼到玻璃,當然更輕。
https://d3nevzfk7ii3be.cloudfront.net/igi/UavHXcN2KEFbGYVp.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