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蘋果只靠ios綁架顧客群!

vsop999 wrote:
如今的蘋果只靠ios綁架顧客群!(恕刪)


精X分裂?雙重人格?無病呻吟?
以上皆是?
imd wrote:
我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恕刪)

評測開app的速度本就變因很多
除了硬體上的差別
廠商對各app的優化程度本就不同
你可以多裝些ios優化好的程式,那開啟速度當然比安卓快(如:pubg)
反之安卓亦然(如:temple run)

現在各家都有動畫,或者說是「過度畫面」,然而廠商不會為了動畫而影響整體開啟速度
你會看到過度畫面只是他還沒開好

附上圖(小白測評)
type3865 wrote:
評測開app的速度本(恕刪)

所以我裝的第三方剛好幾乎都對安卓優化比較好嘍?
fb,line, messenger,youtube,google map,gmail,chrome

平常大家都只用到這些app啊?我自己是啦,因為這支非主力少了微信跟ig

其他的都是原生的啊?原生的應該兩者差不多都快到一個極限了

以前果粉不是最自豪ios第三方優化比安卓好,原生優化也比安卓好很多,假如是優化問題,現在這差距第三方已經放棄ios了??硬體優勢跟ios效率優勢都沒效了?

這就像以前的安卓硬體超強,多核心超多,但軟體和調度跟不上


我知道有很多第三方評測的,但那些講究公平,可是安卓的可玩性很高本來就不公平,我比起他們調整了很多東西,我用的app都是alpha或是beta版本比起公開發行版本還要領先兩三個月,功能效能也比較高,系統我也是用內測版本不是公測的,檔案系統我也有做一些優化,這些在ios中都沒辦法提早體驗到,公平比較的話安卓其實跟ios差不多,但安卓可玩性高,會用的,其實領先不知道好幾條街,直接領先iPhone兩三年年,7pro日常使用搞不好可以跟明年底的a15速度差不多
sw969239 wrote:
所以我裝的第三方剛好(恕刪)
簡單問你一個問題就好
在intel i系列CPU中
i3因為高頻 在開啟網頁時 頁面顯示完成的速度高於i7
所以在效能上 i7是輸給i3的?

---------------

那種開啟軟體的比拼 是有參考價值 但對目前情況來說已經不大了
主要是一開看SSD與效能 二開看的是RAM恢復
然後有快有慢部分 不會去深究為什麼有快有慢 也不會有原因與怎樣改善

所以CPU測試的量化多半是燒機執行檔案 GPU是實際算圖或跑3D場景
去做更正確的量化

不然就會出現像i3開網頁開贏i7 在侷限有利的條件下
然後把i3這有限的優勢 延伸為i3比i7效能較好的錯誤

所以那影片中開小軟體小檔案贏 開大軟體大檔案輸
可以參考的是 當你不需要效能需求 只有小軟體小檔案 只要買慢的那隻手機
當有需要開大軟體大檔案時 差距就如影片中所示的時間差距

---------------

電腦執行還有分程序與時序
程序多半看效能 效能高執行越多程序
時序看時間 設定三秒執行就是要等三秒才會啟動功能

就像一部電影時序90分鐘 時間到哪播放到哪 用再快的CPU也是90分鐘
除非快轉或 用效能不夠的CPU畫面延遲 才會有更快愈更慢的狀況

而程序部分 拷貝這個影片 一樣會讀取影片全部檔案 SSD複製十幾秒而已 不用90分鐘
                              彈幕濃!
是你有仔細看完整個影片嗎? 號稱ufs3會贏nvme的且ram較多的,從兩分半後

開無論是遊戲 youtube twitter等等都比較慢,拿來的只有adobe?

然後是隻去年中的旗艦對前年秋季的旗艦的表現



sw969239 wrote:
你有仔細看過你那個影(恕刪)
imd wrote:
是你有仔細看完整個影(恕刪)


有啊但那個差距太小,我覺得比較算平手,你拿你的手機來實測看看啦比較準,我也不是網路上找別人的影片都是我自己實測的
而且大哥我都說了我已經傳了比較知名的youtuber跟promax的對比了,7pro剛出時Android 9很卡,升到10差很多,去年中的中高端20000元對上去年底頂端40000起跳手機

Twitter我很少用所以沒灌,你錄一段你自己實測最快的影片上來讓大家欣賞看看啦,這些app你手機一定有,動畫你也可以在設定中取消或減少(我是沒有特別設定影響體驗,而且砍動畫根本沒快多少糾結這個根本是笑話),搞不好ios的更快不是嗎?
說個事實,YouTuber都是靠後製影片賺廣告分潤維生的,那你還要全信嗎?
劍心san wrote:
說個事實,YouTuber...(恕刪)

對啊,所以我才鼓吹實測,實測又有人說網路怎樣的,我網路用遠傳4g,這邊收訊不好大概5-10mbps,然後find x2 pro分享過去的應該算是偏慢的網路了,下週我回去在拿我的promax做個公平對比
那弄個 2萬元手機打贏四萬多元手機的 影片流量豈不是更多,賺更多

就說了,摸越多機器的評測者,越多大多就是越知道蘋果的能力跟細節在哪裡

不然為何那麼多一開始是做開箱Android評測為主,iPhone為輔的youtube生意的,做到後來都被觀眾笑變成果粉了


劍心san wrote:
說個事實,YouTuber...(恕刪)
sw969239 wrote:
對啊,所以我才鼓吹實...(恕刪)


而且電信業者最常在廣告下方註明,實際體驗將依使用狀況人數、天氣變化不同而產生不一致的結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