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iPhone 4............原廠已經在天線接點塗上特殊塗料,收訊不良情形已有大幅改善。........真的嗎?

sinshi wrote:
之前拿到手機時有測試過,沒有什麼掉訊號的問題!

早上看到這篇,再繼續測試看看,還是沒有什麼影響....拍個影片看看好了,我刻意這樣握,如果有傳說中的天線門,應該會掉訊號吧!? 當然實際接聽電話時,是不會有這麼誇張的包覆........(恕刪)


我是週一從台哥大入手的16G
因為是新辦的門號,直到今天早上7點才開通
第一件事就是來測死亡之握

我的手機序號前五碼是7W037,也就是2010年第37週出生在7W生產線


我住汐止,擺在室內沙發上的訊號平均是4格


用左手的正常姿勢一握,大約在10秒內就掉到剩一格

看格子可能不準,那就量化好了
手機輸入 *3001#12345#* 按撥號


正常情況約在-85~-86左右


用左手的正常姿勢一握,就穩定掉到剩下-106


所以,原本聽說台版機有甚麼特殊塗料,打算就用裸機最美,啥保護套都不想用,這麼一測,還是乖乖的去找個 BUMPER好了....

請別激動~只是討論而已!關於天線問題,小弟最近有看過一篇文章,轉貼過來供大家參考~

以下文章從對岸轉貼,經過簡翻中.....

iPhone 4 ︰分析 iOS 4.0.1 和天線問題

  AnandTech 得以測試的前提,是在 iPhone 4 上找到了顯示數字信號強度的辦法。蘋果在 iOS 4 中刪除了工程模式,以往在電話界面輸入串號啟動的方法已不適用。經過他們的測試,在使用絕緣性能最好的膠帶后,iPhone 4 的信號減損比裸手接觸時降低 8dB 左右,和 iPhone 3GS 與 Nexus One 在裸手握緊后的衰減幅度相似。

  之前,天線工程師史賓社?韋勃(Spencer Webb)認為膠帶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高頻率的射頻信號穿過絕緣膜,會在手部和天線之間形成電容,導致短路。可是經過 AnandTech 的測試,好的絕緣膠帶減少了 9dB 的衰減,作用明顯。這兩者有矛盾嗎?應該是沒有的。天線問題出現后,用戶開始自己找膠布粘上,韋勃所說的「膠帶」可能指的就是這種 ─ 常見、絕緣性一般、濃度薄,如透明膠。AnandTech 使用的是絕緣性最好聚 亞胺的膠帶,較濃,黏住了不鏽鋼邊框上所有界面,且寬度恰好和 iPhone 4 的外框相同。

  我們在「iPhone 4 的天線問題」一文中提到,iPhone 4 的天線設計是多方妥協的結果,這其中有 FCC 對 SAR 的要求,有 AT&T 基站的原因,也有蘋果對設計的堅持。妥協中暗含激進 ─ 這種「發燒友式」的執著,科技公司中,蘋果大概是最明顯的了。

  iPhone 4 的信號接收能力更好(拿到 iPhone 4 的讀者不妨測試一下 WiFi 性能,尤其是握緊邊框后的 WiFi 性能 :p ),是因為更靈敏的基帶晶片和裸露天線。極弱信號下 iPhone 4 保持通話和數據傳輸的能力更強,意味著,也許這是一部適合戶外探險的手機。在弱信號下握住「死點」,iPhone 4 的衰減幅度比其他手機更大,使用外套可以大為緩解該症狀。在信號良好的區域,問題不明顯,特別當升級到 iOS 4.0.1 后。



  你或許有所不知,對 iPhone 4 天線的研究已近細致入微。在 AnandTech 的 iPhone 4 評測中,我們調查了 iPhone 4 的天線並得到兩個結論︰第一,iOS 4 呈現信號強度的模式過于樂觀,壓縮了信號格的動態範圍。第二,經過測試,在左手握緊機身的最壞情況下(蓋住黑條,失諧天線並衰減信號),iPhone 4 的信號大約會下降 24dB。

  完成初期的測試后,我們開始全力以赴地尋找問題背后的機製,並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信號條變了

  7 月 2 日,蘋果在一封公開信中指出,iOS 4.0 顯示信號強度的公式「完全錯了」。這和我們的結論不謀而合 ─ iPhone 顯示信號強度的模式凸顯了信號格下降的問題,動態範圍被壓縮地如此劇烈,以致于在手掌緊握並沒有加套的情況下,24dB 的衰減就能讓所有格子消失。

  蘋果接著在信中承諾,下一個軟體更新中,信號指示器第一到第三格的高度會增加,信號顯示將更為準確。在一些情況下,信號強度會比原來減少兩格。(在本文中,第一格指的是最短格,第五格是最高格。)
  iOS 4.1 測試版昨日(7 月 14 日)發布后,我們立即開始測量新的映射算法。更新︰iOS 4.0.1 今天下午剛剛發布,我們完成了初步測試。其信號強度的映射算法和 4.1 測試版相同。本文中的調查結果適用于 4.0.1 和 4.1 測試版。



  在將設備更新至 iOS 4.1 測試版(和 4.0.1 ),並確保以 dBm 顯示信號強度的辦法仍然可用后,我們動身了。記得上次我說過如何測試的嗎?帶著 iOS 4.0 在鎮裡四處轉了一整天,測試手機,記錄信號強度和對應的格數。你猜對了 ─ 另一次更新,另一次夜晚巡游。阿南德(Anand)和我同時行進,整個過程幾乎都在路上,以得出各個新臨界點的數值。


  舊的信號條


  新的信號條

  結果確鑿無疑 ─ 蘋果在 iOS 4.0.1 和 4.1 測試版中顯著更改了信號強度到信號格的映射方法,總體的動態範圍更廣,每一格所代表的強度範圍更寬。第三格和第四格的信號範圍變得相同,第二格比它們略微減少。

  第二格到第一格的臨界值沒有改變(編者︰前后均是 -107dBm。)但其他臨界值都增加了。其結果是,即便在遭遇 24 dBm 衰減的最壞情況下,信號條也不會突然消失(編者︰原第五格到第四格的臨界值是 -91dBm,衰減后為 -115dBm,在 iOS 4.0 中,當信號強度低于 -113dBM 手機顯示無信號,iOS 4.0.1 的最低端臨界值是 -121dBm。),而是減少到第二格。

  AnandTech 的讀者麥克?艾斯科福瑞(Mike Escoffery,Media Platforms 設計和用戶體驗部門的經理)製作了一份簡圖,用來比較新舊 iOS 的信號強度算法。



  看上方的舊算法,第五格所占比重過大。蘋果的新辦法不僅更合理的調配第四格和第五格(但仍非線性,第五格權重依然較大),也拓展了弱信號格的範圍。

  這種變化也體現下我們的數值強度測試中 ─ 動態範圍更大了。在此之前,iPhone 顯示的最低值是 -113dBm,但 iOS 4.0.1/4.1 中,這個值達到了低得驚人 -121 dBm。我在 iPhone 4 評測中說過,錯誤的握姿會衰減信號,弱信號區域會更明顯。在 -113dBm 下,iPhone 4 的通話和數據傳輸似乎未受影響,令我震驚。低于-113dBm 的額外 8 dBM 似乎是為了顯示這台設備有多靈敏 ─ iPhone 4 無疑更為靈敏。信號一路下降到 -121dBm,阿南德和我在通話測試中都沒有斷線。

  下方是我們製作的一張比較圖,加入了最新版 Android 顯示 GSM 或 UMTS 網路信號的模式。幸運的是,我們不再需要上路測試,最新的 Android 源代碼裡有這個數據。Android 用 ASU 值計算信號強度,這個數值可以轉換成 dBm,只是更便于理解。



  經過這次更新,iPhone 信號映射的動態範圍似乎從之前所有手機中最劇烈的程度,降低到比 Android 更少。

  雖然,軟體更新顯然不會,也不可能解決天線設計的瑕疵,或減少握持帶來的影響。但是,它的確可以改變用戶感知該問題的模式。結果是,當裸手接觸 iPhone 4 后,信號格減少的幅度會變少。但副作用是,在多數地方,iPhone 顯示的信號格數總體更少。看不到 dBm 值的用戶也許會有一些氣憤 ─ 之前顯示完美信號的地方,現下不是那么回事了。

  有趣的是,蘋果確實改變了第一、二、三格的高度。它們更高了,因此相對高度不再線性增加,而是變得有些指數的感覺。這是一個小把戲,無疑,蘋果希望信號看上去更好。如果格子變高,便意味著更強的信號,對嗎?


  從上到下︰iOS 4.1、iOS 4.0 和 Android 2.2

  可能是料到一些用戶會抨擊 AT&T,蘋果便沒有在信號格的顯示上妥協 ─ 這招曾用來使信號看起來更好。無論格子多高,顯示的格數總體上少了。另一個有趣的是,雖然第一格和第二格改變最大,但是它們間的臨界點沒有改變。

  當測試 iOS 4.0.1 時,我告訴阿南德,這個從 iPhone 3G 開始加入的「假算法」已經被完全移除。iOS 4.0.1 也許回應了 AT&T 真實的信號覆蓋,而且信號指示器的準確程度提升極大。

  我們在裝有 iOS 4.1 測試版的 iPhone 3GS 上也做了測試,結果一樣。

  低端更好,其他則各有優劣

  布倫恩(Brian)想出了在 iPhone 上顯示數字信號強度的辦法,在 AnandTech 的 iPhone 4 評測中,它表現的很好。但接著就有很多人質疑,這種測試能夠說明問題嗎?

  部分困惑源于這樣的一個事實 ─ 實地測試天線所需的時間緊湊。正如布倫恩之前提到的,為了這篇文章,我們在各自所在的城市駕駛,停在不同地點,測試信號強度並記錄格數,才有了這些圖表。

  為何 iPhone 4 的天線問題爭執不斷?無法否認,蘋果在這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事實是,iPhone 4 在某些握姿下,的確比競爭對手的產品更容易失去信號,但蘋果只是簡單地表示會修正信號的顯示模式,直到惹毛大眾,要求召回。

  我母親總是教導我說,誠實是最好的對策。我相信世界上不只我一人知道這個道理。如果蘋果早將這些事情(信號映射以及衰減問題)和盤托出,事情就不會變成這么複雜。

  我們一直認為,iPhone 4 的天線設計是蘋果的一種設計選擇。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在某些情況下,iPhone 4 天線的表現更好(例如超低信號強度下,通話不易斷線),而在其他情況下,這種設計會帶來負面結果(例如在低信號下錯誤的握持)。我想用更多的細節來描述這種矛盾,于是我選擇同時攜帶 iPhone 3GS 和 iPhone 4,並記錄下我的體驗。



  在實踐中和 3GS 對比后,我發現 iPhone 4 天線性能的三個特點︰

  1、在平均條件下,iPhone 4 的信號接收能力有時顯著強于 3GS。

  請看下圖。在完全相同的地點,iPhone 4 的接收效果好于 3GS,當然,這也許可能是因為天線以外的其他原素,但它反覆出現,值得記錄。這是外置天線設計帶來的好處 ─ 你可以獲得更好的接收性能。不幸是,這種折衷有不良影響,我在之前已經說過。


  iPhone 4(左)-81 dBm,iPhone 3GS(右)-94 dBm

  信號強度有時候等于或不如 iPhone 3GS ─ 這便是問題所在。下圖中,iPhone 4 和 3GS 的信號強度大致相等。我們已經證明,握住手機后的衰減幅度 iPhone 4 要大于 3GS,許多人也都遇到了。在信號強度相同的情況下握住手機,iPhone 4 信號下跌的程度比 3GS 明顯更加嚴重。如果在低信號區域,握住手機會把信號拉低到危險的級別。


  iPhone 4(左) -103 dBm,iPhone 3GS(右) -104 dBm


  緊握 iPhone 4(左)-115 dBm,緊握 iPhone 3GS(右)-107 dBm


  iPhone 4(左)-77 dBm,iPhone 3GS(右)-66 dBm

  在極低信號下,iPhone 更容易維持通話和數據傳輸。我們也提到過這點,但值得重申。新的天線讓我在極低信號強度下能打通電話並傳輸數據。升級到 iOS 4.0.1 的 iPhone 3GS 可以在 -115dB 下打通電話,但是一分鐘不到就斷線了,相比之下,我用 iPhone 4 在 -120dB 下打了一通長的多的電話,沒有斷線。這絕不是一個科學的比較,但有趣的是,布倫恩和我都覺得低信號性能 iPhone 4 比 3GS 強。


  iPhone 4 在 -120dB 下的通話

  如果你一直關注這個話題,你會知道這是所謂的「權衡取舍」。蘋果選擇了更好的低信號性能,而不是像 3GS 那樣更好的持續性或不變的射頻性能。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冒這種風險,特別是對于一家智能手機的廠商。請注意,撇去天線來考察是什麼決定了 iPhone 4 在多種條件下的信號靈敏度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只知道接觸天線如何影響信號強度。

  我不能過分地強調,這個問題影響到所有用戶,它取決于信號強度,這就是為什麼不同的 iPhone 4 情況不同的唯一解釋。在我的書桌上,AT&T 的信號不好,iPhone 4 通常顯示為 -96dBm。如果我握緊手機或者在發短信的時候握住它,有時候信號全失。這是我家信號不好和 iPhone 4 在某些握姿下比其他手機更易丟失信號產生的綜合結果。

  布倫恩家的信號好得多。對他來說,信號強度雖然下降了,但不足以造成麻煩。我認為自己在基站覆蓋的邊緣。如果我留意到握電話的姿勢,這便不是問題,而且大多數時候,即使我忘了這么想,也沒有問題出現。當然,有時候的確成了問題 ─ 雖然頻率不多,可能低于 10% 左右,但足以讓我注意到它了。歸根結底,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蘋果的這項設計是不必要的冒險。這種改變使外觀和技術受益,造成的影響雖然有限,但卻極為明顯,真是有種。

  幸運的是,還有解決的辦法。

  用膠帶或手套緩解症狀

  初測 iPhone 4 時,我試驗了不同手勢以及加上外套后對信號強度的影響,結果可以在之前的文章中看到。


  上表中三欄,從上到下分別是 iPhone 4,3GS,Nexus One

  得到這些數字后,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有兩個重要原素影響了 iPhone 4 的信號降低。首先是失諧(Detuning)。手與不鏽鋼接觸產生電流,形成電容,手也可能連接兩只分離的天線。其次是 850MHz 和 1.8GHz 射頻信號無法完整穿過人體所產生的衰減(Attenuation)。人體的主要成分是水 ─ 這是真的,蘋果在公開信中也著重提到這點 ─ 當手擋在基站和天線之間,所有手機都會遭受影響。但真正的問題是 24 dBm 的下降,這其中有多少是受到人手電流接觸的影響(失諧),有多少是因為手的生理特性(主要由水組成,並且靠近輻射表面)?

  問題一經確認,許多人立即自己動手,粘上絕緣膠條。另一些人建議帶上橡膠手套。我想兩個都試試。

  請允許我向您介紹我的朋友︰聚 亞胺膠帶(Kapton Tape)。



  不,這不是黃金版 iPhone 4,也不是燙了金的不鏽鋼(無數人這么問過…)這是世界最牛鼻膠帶所固有的琥珀色。我設法找到一卷一密耳(Mil,25.4 微米)濃的聚 亞胺膠帶,寬度正好和 iPhone 4 的不鏽鋼邊框一樣寬。不可思議,它們天衣無縫,不需要任何裁剪或修改,正正合適。



  為什麼聚 亞胺膠帶是上選(而不是你祖母的電工膠或管道帶)?因為它是柔性印刷電路的工業標準。事實上,用來隔離柔性印刷電路板天線的就是它了。這種膠帶有著巨大的阻抗,因此當握住它時,手和不鏽鋼之間完全絕緣。

  我用帶子包了 iPhone 4 一圈(不只在左下側的問題拐角)以保證完全絕緣。當然這么用做也有問題,因為蓋住了連界面、揚聲器和麥克風 ─ 權當測試好了。其另外一個作用是類比 iPhone 4 在濃膠帶(25.4 微米)下的表現。在測試中,我的握持模式和在之前的試驗中衰減 24dBm 的模式一樣。

  我還戴上了一只普通的乳膠手套(是的,真的),然後握住沒粘絕緣膠帶的 iPhone 4。沒什麼特別之處,只是一只實驗室手套,接著握住電話測試




  結果不言自明。



  以上三欄中,從上至下分別是 iPhone 4,3GS,Nexus One

  之前,在沒有外套並握緊手機的情況下,信號下降了 24.6dB。包上膠帶后這么做,信號下降 16.6 dB,用乳膠手套的測試結果是 14.7 dB。完全和不鏽鋼絕緣減少了 9dB 的信號降低。其餘 16 dB 是因為手掌靠近電話產生的衰減(Attenuation)。

  這就是說,如果蘋果應用了最好的涂層,或許能將信號減少降低到 15 或 16dB ─ 和之前測試 Nexus One 最糟糕的情況相同,也幾乎同測試 iPhone 3GS 時最糟糕的情況相同。用一年時間研究,將信號折損降低到其他手機的水準,很難說這不是一種解決方案。

  但是,粘上膠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而且也不如加套的效果好。事實上,如果你真的很在意信號降低,那就買個外套吧,會明顯降低手掌貼近天線的輻射表面而產生的信號衰減。

  不鏽鋼氧化涂層

  我咨詢了一些材料科學行家,問他們 iPhone 4 的不鏽鋼天線是否可以鍍一層絕緣涂層。



  我得到的答案是,不鏽鋼由於其「不鏽」的特性,難以鍍膜。這種金屬在表面形成一層惰性氧化物,氧化物本身是不良的導體,但成為了保護層,用于以防止暗鏽和腐蝕。這一層使金屬變得不易生鏽,也使它難以鍍膜。一些品級的不鏽鋼顯然比其他的更容易鍍膜,但幾乎所有品級的都需要先磨損或化學蝕刻,接著用氣相沈積覆膜。

  鍍膜並非不能,謠傳幾周后出廠的 iPhone 會加入鍍層,如果這是真的,蘋果顯然已經在動手了。我覺得,蘋果不可能不考慮鍍層。

  更新

  本來以為我的聚 亞胺膠帶有 5 密耳濃,原來是這是 1 密耳濃的聚 亞胺,加上黏結劑,一共 2 密耳濃。這是普瑪司牌的 P-221 膠帶,被譽為電氣絕緣的「終極」產品。

  召回無望?

  Gizmodo 報道說(iFixit 接著跟進)一些用戶稱,新的 iPhone 4 在不鏽鋼外框上加入涂層,緩解了握緊手機造成的信號衰減。理論上講,使用正確的涂層,蘋果可以提供和測試所用聚 亞胺膠帶一樣的效果。我們至今尚未獲得這些加了涂層的 iPhone 4。

  于是我們找到了一只 2010 年第 28 周(編者︰7 月 11 日至 7 月 17 日)生產的 iPhone 4 (序列號左數,第 4 和第 5 個數字表明了生產時間),接著用萬用表測試。測試結果,電阻和我們手中的早期 iPhone 4 沒有差別。換言之,外框一樣地導電。雖然這並不能排除蘋果可能改變了手機的製造過程,但我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對這只剛剛出廠的手機窮追猛打。

  近程傳感器

  直到兩天前,我和阿南德從未遇到 iPhone 4 近程傳感器(Proximity Sensor)的問題。這種傳感器用于偵測臉部與螢幕的距離,例如打電話時。如果二者靠近,則關閉螢幕,防止意外觸碰並節約能耗。近程傳感器問題的症狀是,手機假設用戶的頭部已經離開,從而重啟螢幕。它發生在通話之中,常導致臉頰在螢幕上意外地操作。

  前兩天打電話時,近程傳感器突然認為我的臉部已經離開,接著,我的臉頰無意間碰開了聯繫人列表,並發起了 Facetime 請求。當時我還在講電話,所以沒發現,直到 iPhone 提示 Facetime 連接無法建立才了解(因為那個聯繫人沒有 iPhone)。

  我經常打電話,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近程傳感器失靈。我們仍在對其進行調查,但現下還不能肯定問題的原因,或者 iOS 4.1 是否能修復這個問題。

  結語

  iOS 4.0.1 的新信號顯示算法更準確。升級后,用戶對手機信號「變差」的回應,無論是變得疑惑還是對 AT&T 暴跳如雷, 仍待觀察。在我所住的地方(卡羅來納州羅利市),方圓幾英里內 AT&T 的信號強度很少超過 -90 dBm。最好的情況不過 -80 dBm,我得開上十分鐘的車才能見到滿 5 格信號。

  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新的信號格,但對蘋果的誠實之舉,不應批判。我們還希望蘋果開放查看數值信號強度的辦法,至少,這是邁向透明的一步。不幸是,這只是問題的一部分。

  昨天,微軟的 COO 認為 iPhone 4 是蘋果的 Vista。我更進一步,將它稱作蘋果的首個「微軟時刻」。我的意思不是蘋果正在走向微軟的老路,而是更願意將其稱作因為蘋果巨大的成功所導致的一種結果。現下的蘋果同多年前的微軟一樣,容易引火燒身。

  雪豹有過電池壽命的問題、Mac Pro 播放 MP3 時 CPU 佔用率高、甚至當第二代 Unibody MacBook Pro 出現 SSD 問題時,抗議也沒有如此強烈。雖然 Mac 用戶同樣關心硬體問題,但是沒有足夠的用戶基數,無法產生 iOS 那樣的暴民效應。iPhone 用戶成千上萬,這不會是蘋果最後一次感到群情激奮。

  要說一大部分是蘋果的錯。任何一家經常推出新品的公司都會進行回歸測試。例如,在經常更新驅動程式的科技公司,這點尤為普遍。回歸測試是為了確保新增入的功能不會產生破壞。如果你生活在信號不錯的地方,iPhone 4 的這種設計折衷便不成問題,但如果不在,問題就來了。和上文中蘋果種種愚蠢的行為結合在一起,讓我不由地認為,蘋果今后需要做更多的測試。在之前有關麥金塔的文章中,我也提到過這點。

  蘋果真的應該公開討論這個問題。沒有理由不拿出自己的測試結果 ─ 就像我們在 iPhone 4 評測中做過的,二者一模一樣。

  iPhone 4 的電池壽命超越任何同級產品,性能良好而且螢幕出色。天線問題的顯現與否,確取決于 AT&T 在當地的信號覆蓋。因此,AT&T 也有責任。我在 AnandTech 的 EVO 4G 評測中說過,Sprint 和 Verizon 似乎透過降低數據傳輸率來維持更連貫的覆蓋效果。相比之下,AT&T 的峰值傳輸速度更高,但是接收效果的變化劇烈的多。

  詆毀性的批判罕有用處,但蘋果應有所行動。加了外套后,iPhone 4 的表現和 3GS 無異。緊緊握住加套后的手機,信號降低的程度與 3GS 和 Nexus One 相似。為不鏽鋼外框鍍絕緣涂層會明顯緩解症狀,但不會消除這個問題。


  裝上外套的 iPhone 4,賽拉?特雷納攝

  第三個選擇是重新設計內部元件,甚至可以回歸 3GS 式的天線設計。我不確定這是否必要,因為蘋果的選擇還有很多。

  我們最初的看法仍然不變︰蘋果應該為 iPhone 4 用戶提供免費外套。小裡小氣從來不是維持顧客忠誠度的辦法。假如蘋果已經找到了解決辦法,那么引入絕緣天線並為已售出的 iPhone 4 替換,是很明智的選擇。蘋果計畫在明天舉行一場有關 iPhone 4 的新聞發布會,很可能討論到這些問題。不到 24 小時,我們就會知道蘋果自己的看法和解決方案了。
時間就像乳溝,擠一擠還是有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