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jker5780 wrote:
我是不太懂為什麼有使用者能護航廠商COST DOWN的行為

一直護航一直護航(恕刪)


不是護衛Cost Down,這是常識問題,順便請問,Cost Down的定義是什麼?

首先,若要用材料成本計算是否要買一件產品,那麼就不要買任何產品,因為您有辦法計算出所有產品,從衣服、生煎包到車子、房子的材料成本?

第二,什麼叫不實、偷工減料? 不實、偷工減料是說告知這是100%橄欖油、豬油或304不鏽鋼,結果成分不是。請問蘋果(或其他手機等)有告知一定會用MLC而非TLC,或某一廠牌的電阻、電容或只由哪一家代工哪一部分嗎?

它既沒告知更無承諾,哪裡來不實及偷工減料?

大大或任何人可不爽他用的任何元件,甚至一個電阻,不買、拒用都是您的自由,但做指控,不是個人自由問題。

再教您一個觀念叫: 邊際效益(Marginal Benefits),簡單說就是投資報酬率是有一臨界點,當到達臨界點,更多的投資所花的成本與效益是不划算的核的。

簡單的例子,電腦開機(或程式開啟)由3分鐘減到2分鐘,這效益是明顯的,依此類推,例如由2分減到50秒,但如果由30秒減到28或29秒呢? 這時候的效益,無論是使用者的感官或實質生產力,都沒大影響。

若因此而增加投資或成本,這叫"愚蠢",不是優化更不是投資。

所以,還是老話一句,誰能具體證明TLC影響實際操作效能、穩定度及壽命?

若不能,有什麼資格批評TLC是錯的,只因為自己不懂邊際效益,然後用愚蠢當聰明?

Cost Down的負面定義(也就是偷工減料),也是網民常用的,是影響品質,所以請先提供原始的設計規格及標準,再來批評是否Cost Down。

再說,所有都用最高規格的元件就是最好、最佳的? 太天真吧,所有產品都一樣,除了硬體元件,沒有其他要素決定產品好壞?

我不是果迷,甚至還沒決定是否要買i6,但真的要攻擊別人,也拿出些實力出來,如此作法,到國際社會只會被人嘲笑,只好躲在家中玩自己的,越走越窄。

xfile1 wrote:
我不是果迷,甚至還沒決定是否要買i6...(恕刪)

我以一個已訂購I6+用戶還有科技廠員工的角度跟您回應
您的觀念錯非常大...
Costdown無處不在,並非您講的那樣
Costdown也可以不影響品質
一切全憑主事者腦袋,看他怎麼做

hbscmgiy wrote:
我以一個已訂購I6+...(恕刪)


識字嗎?

我說"Cost Down的負面定義(也就是偷工減料),",重點是"負面"也是網友常用來說的。

當然Cost Down本身沒有負面,流程改善就是增加效率,相對就是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了解後再發言,不會被打臉。

xfile1 wrote:
識字嗎?我不是果迷,甚至還沒決定是否要買i6...(恕刪)

看重點嗎?

hbscmgiy wrote:
看重點嗎?


我沒決定,因為覺得太大,6與6+無法決定,個人主觀,並無對錯。

這是誠信問題,做人要憑良心;做生意要有誠信,Apple 跳脫一般人的思維在高單價的產品使用TLC nand flash,很多人過去使用iphone,iphone 4 可以到現在還頭好壯壯正常使用,所以用相同的經驗來買iphone 6 ,就算其他廠牌隨便操也可以用兩三年以上,但現在卻得考慮或限制手機的使用方式,否則難保剛過一年的保固期手機就掛掉了,到時蘋果會負責嗎?考量成本和邊際效益是廠商的事干我消費者屁事?更何況iphone6 扣除成本利潤高達七成(引述財經新聞),再打個八折Apple還是賺很大,這跟魏家的為富不仁有什麼不同,同樣叫iphone6 or iphone6 plus 卻規格不同有道理嗎?有的機型可以隨心所欲使用因為他過去就算狠操4,5年手機也不會壞;但如今新聞已爆發那麼久Apple 還是不吭一聲,也不能告訴大眾TLC nand flash 可以使用多久,假使他斬釘截鐵地說我就只負責一年,那消費者自然可以判斷以後還要不要買Apple 的產品,又或者明白的告訴消費者產品規格不同有何風險,大家都認為混油是黑心的,那悶不吭聲地混記憶體不是相同的道理?不知有些人在替Apple辯駁些什麼?
xfile1 wrote:
不是護衛Cost D...(恕刪)

xfile1 wrote:
我沒決定,因為覺得太...(恕刪)

看到問題去迂迴逃避就是護航
TLC真的比MLC好為何不全面替換?
TLC的設計缺點這幾天大家都提很多了
或許你該站在消費者角度想
別人買的是MLC自己買卻TLC
除了容量數字一樣外,設計上有根本性的差異
能接受嗎?

很多事情是不會事先披露的
而當你知道問題當下的反應與應對才是真正重要

ET4213 wrote:
這是誠信問題,做人要...(恕刪)


您說的都對,只有一點,至今一切都是臆測、假設,沒有證據。

說過了,有證據歡迎提出,您不但會紅且賺大錢,至於用魏家的例子,顯然您還是不懂,不過這不是我要負責。

繼續抹黑,我並不在乎也不在意,我發文是給理性消費者想一想。國內網路生態一項如此,若不是年底放假來逛一逛,我是不會在乎這生態要黑成如何,吃虧的不會是我。



xfile1 wrote:
您說的都對,只有一點...(恕刪)

info算不算證據?
科學分析算不算驗證?
掩耳盜鈴顯然不是一個恰當做法
若您能提出有力的反證
抹黑一詞太過沉重也名不符實
若您能提出有力反證
我願意在這裡向您道歉

最後送上一段
德國牧師馬丁.尼穆勒的話:
納粹殺共產黨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納粹殺猶太人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納粹追殺工會成員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納粹殺天主教徒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是新教徒;
最後當納粹開始對付我時,已經沒有人能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hbscmgiy wrote:
看到問題去迂迴逃避就...(恕刪)


我也是這麼覺得 如果TLC這麼好

為何一些唉奉6還在用MLC 怎麼不是全部用TLC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