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jker5780 wrote:
我是不太懂為什麼有使用者能護航廠商COST DOWN的行為
一直護航一直護航(恕刪)
不是護衛Cost Down,這是常識問題,順便請問,Cost Down的定義是什麼?
首先,若要用材料成本計算是否要買一件產品,那麼就不要買任何產品,因為您有辦法計算出所有產品,從衣服、生煎包到車子、房子的材料成本?
第二,什麼叫不實、偷工減料? 不實、偷工減料是說告知這是100%橄欖油、豬油或304不鏽鋼,結果成分不是。請問蘋果(或其他手機等)有告知一定會用MLC而非TLC,或某一廠牌的電阻、電容或只由哪一家代工哪一部分嗎?
它既沒告知更無承諾,哪裡來不實及偷工減料?
大大或任何人可不爽他用的任何元件,甚至一個電阻,不買、拒用都是您的自由,但做指控,不是個人自由問題。
再教您一個觀念叫: 邊際效益(Marginal Benefits),簡單說就是投資報酬率是有一臨界點,當到達臨界點,更多的投資所花的成本與效益是不划算的核的。
簡單的例子,電腦開機(或程式開啟)由3分鐘減到2分鐘,這效益是明顯的,依此類推,例如由2分減到50秒,但如果由30秒減到28或29秒呢? 這時候的效益,無論是使用者的感官或實質生產力,都沒大影響。
若因此而增加投資或成本,這叫"愚蠢",不是優化更不是投資。
所以,還是老話一句,誰能具體證明TLC影響實際操作效能、穩定度及壽命?
若不能,有什麼資格批評TLC是錯的,只因為自己不懂邊際效益,然後用愚蠢當聰明?
Cost Down的負面定義(也就是偷工減料),也是網民常用的,是影響品質,所以請先提供原始的設計規格及標準,再來批評是否Cost Down。
再說,所有都用最高規格的元件就是最好、最佳的? 太天真吧,所有產品都一樣,除了硬體元件,沒有其他要素決定產品好壞?
我不是果迷,甚至還沒決定是否要買i6,但真的要攻擊別人,也拿出些實力出來,如此作法,到國際社會只會被人嘲笑,只好躲在家中玩自己的,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