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 Breeze wrote:
到底跟長按有什麼差別
搞不太清楚
如果是靠短按、長按來下指令,只有2種,而且時間不能自訂
(例如想要維持輕按預覽,但會變成長按指令)
壓力感應則是更多種,而且一樣可以增加長短按的變化
(例如維持輕按預覽,要進入就重按一下,維持重按可再跳出選單)
舉例:PS2手把的OX三角正方有256階壓力感應功能
可以輕鬆模擬賽車油煞車的力道,這個光靠長短按是做不出來的
(不過6S未公布壓力感應有幾階)
再舉例:XBOX360因為ABXY沒有壓力感應按鍵
所以空戰奇兵這款遊戲的地圖鍵只能每按一次改變尺寸,如小、中、大這樣循環
但是在PS2、PS3上因為有正方鈕有壓力感應,所以可以依力道縮放,輕按中地圖、重按大地圖
Homo sapiens wrote:
andriod引進虛擬按鍵解決了這問題好久了 蘋果現在才打算靠3D Touch來解決...(恕刪)
虛擬按鍵是沒有這種功能的
比較類似的是SONY有出過懸浮觸控的Andriod機種
但段數還是沒壓力感應來的多
a3619453 wrote:
同學
iPhone 2007就問世了
HTC這幾個WM手機是真的學iphone用"滑"的(這個我說學應該沒人反對了吧)
普通WM手機在當時是靠觸控筆拖拉捲軸在捲動頁面
HTC的滑動比iPhone早了幾個月上市,但當時只有電阻式單指滑動(TouchFlow)。
iPhone是第一隻電容式多指滑動手機,它的特色是多指手勢。
我當時就是用WM手機,為了HTC Sence的滑動和天氣功能又去買了一隻。而當時iPhone還未上市。
a3619453 wrote:
iPhone從2007年以來就有壓著不放才會出現的選單,例如壓著圖片可以選擇儲存或複製圖片、壓著電話號碼可以選擇要複製還是要撥號..等
長按選單是電阻式觸控為了模擬PC的右鍵選單而出現,這早在WM早期手機就有了,不希奇。
而所謂的3D Touch,看影片似乎也是藉由計算指腹接觸面積計算出來的。
這個功能鴻宸好幾年前就有發布過,不過APPLE應該是第一個正式上市的。好不好用就看以後的反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