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到你死我活都沒有用,
先了解基本原理,
現在的數位相機那一台都一樣,
喀嚓>>>RAW>>>JPEG
喀嚓>>>打開快門,
感光元件接收到光線,
產生訊號資料檔案,
稱為RAW檔,
RAW是指訊號檔,
但市面上每家相機廠都有他們自己的檔案格式,
RAW檔包含訊號,和圖像資料,
但每家的圖像資料的運作模式都不同,
所以通用的解RAW軟體通常只能解訊號,
圖像資料就要軟體自己來給定,
這樣很不方便,
所以Adobe就開發一種RAW格式叫DNG檔,
開放讓人家去採用,
這樣圖像資料的運作就會統一,
目前手機有提供RAW檔存儲功能的,
大概都是採用DNG格式,
所以一般的通用軟體就能運作圖像資料,
但是RAW是訊號檔,
沒有轉換成圖檔格式是看不出影像的,
所以手機內部都必需要有一套把訊號轉換成圖檔的軟體,
訊號轉換成圖檔之後,
有些手機的RAW檔就沒有保留,
只留下圖檔,
現在有些手機有提供RAW的保留功能,
也就是沒有經過轉換的原始訊號檔案,
訊號+圖像資料>>>轉換成圖檔,
我們在修圖就是在調整圖像資料,
但這個檔案的原始訊號不會被改變,
訊號轉換成圖檔之後,
這個檔案就被固定了,
你對圖檔做修改,
檔案的構造就會被改變,
你可以再修正回來,
但對檔案來講是做第二次修改,
不是回復,
這跟訊號檔的運作有很大的不同,
圖檔每開啟一次,
圖像就要讀出來組一次,
關閉的時候會再重整一次收起來,
這些過程對檔案都會產生損耗,
一次一次的損耗檔案的完整性,
講到這裡我己經累了,
要去喝咖啡了,
jill1124 wrote:
訊號轉換成圖檔之後,
這個檔案就被固定了,
你對圖檔做修改,
檔案的構造就會被改變,
你可以再修正回來,
但對檔案來講是做第二次修改,
不是回復,
這跟訊號檔的運作有很大的不同,
圖檔每開啟一次,
圖像就要讀出來組一次,
關閉的時候會再重整一次收起來,
這些過程對檔案都會產生損耗,
一次一次的損耗檔案的完整性,
講到這裡我己經累了,
要去喝咖啡了,...(恕刪)
沒錯
大多數的影像編輯軟體都是這樣處理的...
不過,MacOS X 跟iOS 的Photo的照片處理方式是:
保留一份原始檔,任何的影像編輯調整都會先「複製一份新檔」再處理,
所以不管是調整明暗到過曝死白或是全黑,還是把照片切割成不一樣的比例尺寸...
原始檔案永遠都在,也不曾更改內容過...
隨時都可以復原成原始照片...
當然,若是未來iPhone肯提供RAW檔會更好...
畢竟RAW檔能做的事情不是只有「恢復原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