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來說 iPhone 學到最多是在 Firmware 升級到 2.0 的時候,
在 2.0 的郵件支援中,增加了 Exchange Server 應該是現實下不得不低頭,
也是我繼 iPod Touch 之後買 iPhone 的主要原因。
iPhone 真的容易上手嗎? 對於電腦不怎麼熟悉我的小班小孩也會用;
但對於由 WinCE 1.0 到 Mobile 6 的我,一開始並不是那麼順利,
因為沒有觸控筆而用指甲去點選 iPhone 螢幕卻沒有反應,
當畫面需要下拉、卻找不到捲動軸而覺得奇怪。
後來買了 iMac 熟悉 OSX 之後,才瞭解 iPhone 包裝這麼簡單的原因,
想一想,其實用 MS Mobile 的 PDA 也可以不需要有說明書,
會使用 Windows 的人,對於 MS Mobile 的使用也是相當直覺。
我想我會用 iPhone 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懶...
懶得把一張張千萬畫素的照片轉檔到 PDA 上,
懶得去一個個點選行事曆上有行程的日期 (Mobile 上的行事曆應改好好學 iPhone)
懶得爬很多文章與網站來尋找好的第三方軟體 (時間都被小鬼花的差不多了),
懶得把一張張千萬畫素的照片轉檔到 PDA 上,
最好是買來就有一些基本的應用軟體可以用,
能夠花點小錢就能裝些不太複雜的小軟體。
我的 Mobile PDA 手機就從此可以退休了嗎?也未必,
iPhone 有些在 Exchange Server 上的信收下來無法看到內容,
用 iPhone 上的 Safari 看? 我還是直接用 Mobile Outlook 看比較快,
發簡訊? 雖然 MS Mobile 上的注音鍵盤很小,因為用久了還是比手寫快哩,
最重要的 Killer AP - WMWiFiRouter 可以讓 PDA 搖身一變 AP 讓 NB 上網,
Apple 遲遲不開放這類軟體,而我又懶得去 JB。
我老板看我使用 iPhone 好像還不錯,也去 NP 辦了一隻,
看到我幫他將原 PDA 的資料透過 Outlook 轉上 mPro 的 Exchange Server,
光是申請 mPro 帳號的過程他就看傻了眼,
更誇張的是辦理續約的門市連 CHT 的 iPhone 小冊子都沒送他,
看樣子 iPhone 整個服務體系要建構完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使用整個服務,不如買 Touch HD。
。
iPhone 的電話功能,撥號開始接通後的操控介面真的是非常好的,不管是靜音、擴音、保留、三方...,這些功能我過去在其他手機上還真是不太會操作,双按 Home 的快速撥號也不錯,但是透過通訊錄查找來撥號這件事就有點麻煩,不是太好操作。
我的解決方法是安裝一個使用含英文鍵盤(就是那種 2 ABC、3 DEF...的那種)的軟體,測試了 TAKEphONE、Smart Dial、VFCaller 三種,目前最常使用的是 VFCaller,介面很漂亮、簡潔,它的查找功能除了英文姓名之外,也包含了號碼在內(例如按0955),就會出現所有符合的連絡人,連照片都一併顯示出來;輸入錯了搖動一下手機就會清空再重新輸入(利用了 iPhone 的動態偵測功能);缺點是不像其他套內建快速撥號人的設定(Smart Dial 跟一般手機的設定很像,就是0~9數字鍵可設十組;而 TAKEphONE 提供五頁,每頁十個人),有一好沒兩好...,所以【双按 Home 使用 iPhone 內建快速撥號,數字鍵盤輸入、查找使用 VFCaller】就是我目前每天使用 iPhone 通話的常態,感覺比過去用的每一隻手機都還好用。
當然未來還是希望 VFCaller 能夠加入 Speed Dial,以及 Apple 開放三方程式使用同一組接聽、撥打紀錄、以及通話中錄音等進階功能,這樣就很完美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