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胡 wrote:這就是近幾年來電信業...(恕刪) 誰說電信商有賠錢?你看三雄為了標4G每個都是拿300多億"現金"來標,若是有賠錢,直接就退出市場了,還標什麼標?所以三雄根本賺很大,只是賺沒有其他手機多才在那邊哭說賺太少,其實都是暴利!
很好玩的一件事情,政府單位依法開罰,就是有人覺得他要IPHONE,所以政府管太多;包含之前的GOOGLE PLAY也相同,政府依照法律做事也被某部份消費者嫌管太多,我是覺得一個觀念:[說畫地自限也好,說格局太小也好,我們台灣法律就是這樣,如果外商覺得不公平. 不適合,那就不會引進來,等到政府單位被逼到必須引進時,就會去做適當的修法或處置。]我就不相信消費者不用IPHONE, 就不會打電話, 不會用手機;做事被嫌, 不做事也被嫌,消費者.. 妳到底要政府怎麼做才會滿意?我認同某位網友所說的,真的一定要用IPHONE,就算台灣不賣, 也會去買水貨不是嗎?
awei158 wrote:很好玩的一件事情,...(恕刪) 都嘛依法行事如果這些執行是真的對消費者有益,你覺得大家還會像這樣批評嗎?根本只是為了財團而出的手,受害的也只是一般消費者這樣還能護航還真的很好玩
awei158 wrote:很好玩的一件事情,政...(恕刪) 會被嫌就是因為政府老是放正事不做,專門搞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像這次,本來市場上遊戲規則已經訂好好的,蘋果壓低綁約價可多賣手機,電信商可衝使用客戶量,消費者可用較低價格買到手機,三方面都贏,結果政府腦筋不對勁,硬是要打亂遊戲規則,要是電信商真的調高資費,客戶會流失一部份,蘋果銷售下降,最慘的是消費者,被迫要用較高綁約價買手機,結果是"四"輸,政府也得了個不會治國的罵名,最慘的還是消費者,只有多花錢的選項,沒有比較便宜的選擇,這樣哪裡好?
q5875103 wrote:只賣空機除了很有心非...(恕刪) 買空機或綁約是看自己的通話量來決定跟i phone有什麼關係?你有事嗎你怎麼知道買空機沒幾個?哪來的訊息?腦補嗎"IPHONE並不是不可替代品"那你的紅色new one也不是不可替代品為什麼你要買new one空機?除了很有心非用new one不可的人或H粉?你覺得22K的時代...消費者會屈服現實還是順從自己所愛??
Hygen wrote:你說的規定是防止聯合壟斷漲價,若是聯合壟斷是為降價的話,政府出手根本就是幫倒忙!!...(恕刪) 所以我前面才說 限制轉售價格 vs 消費者利益 會變得很有趣!公平法18條目的是希望透過價格競爭引導零售價格下降,沒想到世界會發展出蘋果這種另類的限制轉售價格模式(不能賣太高,只能賣低)...
Hollowcorpse wrote:都嘛依法行事如果這些...(恕刪) 怎麼不怪始作俑者?===============================對此,立委高志鵬在臉書上表示,之前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時,已經要求公平交易委員會盡速調查。對於公平會大動作開罰,高志鵬也表示,公平會積極調查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未來廠商可能會提出行政救濟相關作為,公平會應該據理力爭,要堅守立場、事先做好準備,不能讓這個案子雷聲大、雨點小,這樣才能確保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
Charles Laih wrote:第一次買 iPhon...(恕刪) 其實我是很期待Apple在台灣設直營門市.不知道是不是其他貿易阻礙,要不然論市場規模....不用提東南亞一些小國,光就紐西蘭...採購人手就遠少於台灣.在澳洲"享受"過多次Apple 直營門市的服務,無論是多次保固更換iPhone或是採買MacBook Pro的細心現場開箱,基本設定與使用教學,還曾經多次看到一堆老人在Apple Store內上攝影或是電腦課....這些都是台灣所謂的"經銷商","總代理" 無法達到的...甚至連電信業者設立的旗艦門市,規格都輸國外很多...甚至連中國都超越了.總覺得Apple Store只是個例子,很多東西以台灣的消費規模,科技發達還有服務水平,絕對可以要到比現在更好的服務.澳洲也可以綁電信業者銷售iPhone (保固當然要找電信業者),但很多人是直接到Apple Store或是網路上購買空機.也就是通話量大,2年內不會換手機的人,就去找電信業者購買綁約機,喜歡嘗鮮,或許三天兩頭想出保固者,就上官網或去Apple Store購買,這兩個是不衝突的.但台灣少了直營的Apple Store,整個APPLE體驗等於說是"半殘",除了後續維修處處受限,幾乎無法現場立刻換機給你,有錢也無法加購延長保固,更大的問題是電信業者把持主要貨源,每次上市除非運氣好預購排前面,或是正好是高用量"高奉獻度用戶",要不然慢慢等吧!!與其在那裏搶預購,我真的挺懷念在Apple Store門口看到的排隊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