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5106 wrote:
你太單純了吧,不..

我再講一次好了
7-11全家是賣方市場(銀行拜託超商)
OK萊爾富是買方市場(超商拜託銀行)
公司規模不同,市場規模不同
兩個不同的狀況,當然不能混為一談
我沒有自相矛盾喔,我解釋得很清楚「不能直接比較」
.(恕刪)

啊你寫得勤勒長
不就我的四個字「商業考量」(不管買方、賣方市場地位)。不是單方面的「問題」。
你只會將最最簡單的常識掉書袋似地寫得像老太婆的裹腳布。
你還有啥能耐?

我直指核心,你在外邊窮繞。
就這麼簡單。
ChuLH wrote:
現在7-11(只)支...(恕刪)

我昨天用apple pay 是用中信卡


lilyyang0326 wrote:



店員習慣性會問...(恕刪)



這就是我好奇的點了⋯⋯


Apple pay這類的支付,手機上面的卡號基本上是無法得知這張是哪裡來的卡,末端刷卡機也不會知道,刷卡機只負責傳送跟接收資料。所以台灣這邊限定卡片的功能,是從哪個環節去得知你的卡片是哪一家的?
hillside wrote:
啊你寫得勤勒長不就...(恕刪)


我一開始就說了,很簡單,就是手續費的問題而已

請回去看清楚喔,是你一直看不清楚,我才繼續解釋

核心就是手續費啊

商業考量?太籠統了,沒有我說的清楚明白

還指控我「不知真相胡亂點名」,你自己也講不出所謂的真相,只會一句商業考量

做生意當然是「商業」,決策當然是「商業考量」,有講跟沒講一樣...

最好考試的時候可以寫四個字「商業考量」就拿滿分了,其他不用寫了

假設幾個問題:
1.請說明美商大都會人壽退出台灣市場的原因?答:商業考量。

2.請說明元大銀行為何要併購大眾銀行?答:商業考量。

3.請說明鴻海買下日本夏普目的為何?答:商業考量。

哇!命中率100%耶!太厲害了!

真該封你個「商業考量王子」稱號

而且我講好幾次了,7-11的請況是銀行的問題,

跟你的看法明顯不同喔


7.4 wrote:
這就是我好奇的點了⋯⋯


Apple pay這類的支付,手機上面的卡號基本上是無法得知這張是哪裡來的卡,末端刷卡機也不會知道,刷卡機只負責傳送跟接收資料。所以台灣這邊限定卡片的功能,是從哪個環節去得知你的卡片是哪一家的?


雖然看不到卡號,但還是有虛擬卡號,不然怎麼刷卡?

有虛擬卡號,當然知道是哪一家銀行
cg5106 wrote:


我一開始就說了,...(恕刪)

那我封你隨風轉
原因如上述。不贅。
跟一個毫無邏輯觀念的人談簡單的問題,特別困難。
不想再回應了。
hillside wrote:
那我封你隨風轉
原因如上述。不贅。
跟一個毫無邏輯觀念的人談簡單的問題,特別困難。
不想再回應了。


抱歉喔,我上面解釋得很清楚喔

我並沒有隨風轉喔~理由解釋得很清楚了,

麻煩引言的時候不要斷章取義,謝謝你,商業考量王子~

還有,如果我講話有不合邏輯的地方,望你指正

如果你講不出來,就不要隨便指控別人「毫無邏輯觀念」

這樣是很不禮貌的喔~

還有,真相你都還沒解釋耶,這樣就不回應了喔?不太好吧?

除了萬用解答「商業考量」跟批評別人以外,不知道你還能不能說出一些真相出來?
其實兩位不用針鋒相對,因為說的部份都是對的。
這次7-11的信用卡機,被國泰世華銀行標下了,所以從卡機到帳務流程,國泰世華銀行都有決定權,也就是說,國泰世華銀行就是二房東。
所以之前才有新聞傳出,要到7-11使用,先跟國泰世華銀行分攤上架費。現在看來,中國信託和玉山銀行已經願意負擔且和國泰世華銀行完成流程上的確認,七月中已經上線,台新銀行因為起步較晚,所以預計九月會上。
之所以國泰世華銀行願意花大錢攬下,當然有商業考量,但細說原因,當然和當年承攬全聯的中國信託是一樣的理由,先占好位置,之後的就得聽我的,怎麼說都划算不是嗎?
只是不是每個廠商都願意讓銀行占便宜,或是這個管道被買走後,你就沒有發言權了,所以顧客抱怨你就只能吞下去。

所以:
7-11 和全聯的模式比較像,走 total solution 模式
OK 和麥當勞的模式比較像,走NCCC小額支付模式
萊爾富和屈臣氏的模式比較像,只是卡機支援
全家早期應該也只是卡機支援,但是全家和台新合作這麼久了,現在應該會和7-11比較像,不然國泰世華銀行為何要幫全家支援FamiPay,多少有抗橫的感覺。
其實對7-11、全聯、好市多這些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來說
根本就不需要開放刷卡,也能經營得很好
甚至7-11本身就有iCash儲值卡系統,對於開放信用卡,根本沒興趣

而開放信用卡所增加的成本,建置刷卡機算小錢了,最大宗是付給銀行的刷卡手續費
一般信用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是2.5%
像7-11、全聯這種年營收動不動就500億、1000億的規模
大家自己算一下手續費要付出多少?隨便都好幾億
也就是說,7-11如果開放刷卡,公司一年可能會少賺好幾億
大家想想,如果是你自己當老闆,你願意嗎?
當然不願意,這時候銀行要進來,只能把手續費打折再打折
對7-11、全聯、好市多這些企業,甚至只能提出「免費」方案
才有可能順利切入

當然銀行也是各懷鬼胎,他們有自己的盤算,而不是進來做白工的
下面擷取網路新聞,讓大家參考

*******************
一家中型發卡行高層直言,讓超商、醫院等通路「首肯」刷卡,靠的是金融業者「讓利」;發卡銀行開發的新興刷卡通路如果「僅收××卡」,就代表銀行收不到刷卡手續費或手續費已砍到「見骨」,怎可能讓持卡人維持原有紅利回饋?

OK便利商店最早開始接受刷卡,使用的是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的「小額支付平台」;全家便利商店由台新銀行收單,一開始僅收台新卡,去年增加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及玉山銀行,因這些通路手續費微薄,這四大銀行早公告不給紅利回饋。

一家民營發卡銀行高層不滿地說,金管會日前宣布,要「道德勸說」發卡行今年讓民眾在公立醫院刷卡不收手續費,但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單筆「付個十至廿元」應該不為過,要發卡行自吞手續費成本,就算不給紅利回饋,也只是「少虧」而已。
******************

catuncle wrote:
其實兩位不用針鋒相...(恕刪)


根據國泰世華的說明

他們是說沒有上架費、二房東這種事

只是刷卡銀行要共同負擔一年840萬的刷卡機維護費用

越多銀行加入,就越便宜

這種方式我覺得還不算惡質,雖然840萬多少也是有灌水

但至少灌得不多

銀行收不到手續費就算了,一年還要付幾百萬維護費,意願當然不高

目前只有中信、玉山加入

其他不加入的,應該就是小弟說的,銀行的問題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