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lu530 wrote:
看您文章很多年了 ,謝謝您的分享
我在pro max 和 pro考慮
看到很多評測說道 pro max 5x 沒有好很多,但是 3x 畫質差了很多,
請問您當初沒有買pro max的考量為何?
對於 pro max 3x 5x 畫質,您有甚麼想法可以分享嗎?
謝謝!
老讀者一定要認真回覆的。
由二個方面的來看,因為其實是不同原因
首先由大小來看
1、Pro 或 Pro Max 的大小尺寸
其實Pro Max雖然螢幕很大賞心悅目,
但過大的體積雖然可單手操作,但總是被碰撞掉在地上。
或者架在比較便宜的手機車架時,撐不住重量而掉落。
所以在iPhone 13 pro max其實我碎了一次背玻璃,
修理費高達一萬五。修理完畢後賣掉。
這時候我就馬上改換iPhone 13 pro試試看。
此時距離新機發表尚剩半年。
想說半年的時間用用看,看看能不能適應。
結果優點多於缺點。
可以放車架不晃,拿在手上比較穩,
放進口袋跟包包都比較輕鬆。
躺在床上玩起原神來,可以不用擔心砸到臉會黑青。
想要大螢幕有平板可以支援。
沒電用magsafe行動電源,也因為小隻,
就算掛個磁吸行動電源都還可以握著,
所以電量比較小的問題也不怎麼礙事了。
所以從14代開始,我已經改拿Pro版本了。
而且這次15 pro max有個問題。
因為鈦+鋁比起不鏽鋼更軟。
國外實驗是可用手就折彎的,使用時須小心。
2、從5x vs 3x 來看。
由於Pro Max比較多空間,
蘋果塞入新的技術測試機率比較高。
這次塞入的是5倍潛望長焦。
因為對攝影比較熟悉。所以在發表會完後就想到幾個問題。
也一一驗證了。
(1)等效120mm
既然是定焦鏡,那就要考慮到120mm的使用率有多高了。
依照我自己的單眼使用習慣,是完全不常用120mm的。
拍人像也不會,無聊不會站的離人那麼遠拍人像。
拿個等效35或者50mm F1.4都是更好的選擇。
可以不用離太遠,人像也優秀。
而望遠我也只會用到70mm,
這樣看下來120mm的定焦我會很少用到。
(2) 5X是定焦鏡
定焦鏡的意思就是說,只要是1X到5X的中間焦段。
通通都是像素裁切的。
過了2X後,甚至是主鏡頭數位變焦。
那麼我常用的是3X焦段,
畫質就可能會受到影響了。
(3)新設計的5X
這個5X並非傳統的潛望鏡頭。
概念類似,但卻是採取曲折光路的解決方案。
這個方案在光線複雜或者直射時,
有可能會產生不良結果。
雖然蘋果設計了很多解決方案。
但光路曲折且過長是一個擺明的事實了。
由其他版友驗證下也可以知道,
光靠計算攝影無法解決光路曲折過長導致的畫質下降問題。
甚至有其他測試網站評論測出,
Pro的3倍光學去做數位變焦到5倍的畫質也沒差多少。
但Pro max 3X的表現卻其爛無比。
這就讓這個新設計的5X處於一個尷尬的狀況了。
(4)人像
拍攝人像時,長焦段大光圈是常用到的。
會壓縮景深外,人像也會更有層次感。
但擺在手機上會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長焦段在如此小的感光元件下,
拍攝人像起來真的有什麼優勢嗎?
首先小感光元件畫質會下降的比主鏡頭快,
其次複雜的曲折光路設計導致的成像問題。
也就如同版上有個大大測試拍攝5X逆光人像,
結果表現慘兮兮一樣道理。
感光元件在如此光路下所得到的訊息太過複雜。
導致計算攝影校正上出現問題。
這都是可想而知的。
以上,希望能回答到您的疑惑。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teferandy wrote:
請問機身發熱和續航力的部分,跟前兩代比有特別有感嗎?
我14Pro電池壽命剩87%,13pro電池壽命剩90%,這已經不能比續航力了。
至於原神遊玩一小時發熱原內文有寫喔。
機身錄影發熱部分已經幫您測完了,
室內溫度28度,二台機器都有裝透明殼跟保護貼。
以4K 30fps錄製約8分鐘
用說的不準,直接看熱影像數據
照片上面那台是iPhone 15 Pro
下面那台是 iPhone 14 Pro
先來看正面溫度
二台溫度差不多,最燙部位參考熱影像分佈

再來看背面溫度
鏡頭部分最燙,而下面的iPhone14 Pro最高溫約莫多約一度
但其實二台發熱區域跟溫度都很接近

但依照熱影像分佈而言,
iPhone 14 pro的背板溫度比較高溫的區域會多一點。
以上供您參考。
結論 : 看太多奇怪的高壓評測根本不準確。實際應用根本不會發生。
我用熱影像去證明,這就不會有誤了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