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昔日王者今何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Freeborn wrote:
最近陸陸續續登場的 Blackberry 10 Jam, 分發數千支樣品機, 可以看出 RIM 的決心.

不清楚 Blackberry 未來是否能夠從 Android 以及 iOS 盤據的市場勝出, 但是面對強敵逆勢反擊正是經營事業者的本色.

期待迎接 Blackberry 10 的掌聲響起...


看了發表會影片之後,其實我也非常期待
嶄新的操作邏輯,以及隨時掌握使用者資訊的介面,這才是我要的"智慧型"手機
無奈現在各家廠商都得靠娛樂性來拉攏客戶,而這又是BB所缺乏的要素...(雖然對我來說是沒必要的@@)

離正式發表應該還兩三個月,希望這次QNX能給大家一個新的選擇,實在是不想看到這麼認真做事的廠商沒落下去阿~~~

----
接下來是題外話,現在9900還真是不好找,台北的店家問了都是缺貨,這次返鄉在台南高雄找了兩天,也都無功而返(台哥大是有啦,但是那空機的價錢太嚇人了T__T)
搞得我現在開始考慮要不要去買一支低階的NOKIA S40來頂著用,稱到明年換BB10。
實在是不想再用手邊這支WP了阿~一接觸黑莓就中毒啦~

好吧,如果有北部的好店家請PM告知小弟,我跟女友真的肖想9900很久了XD


Freeborn wrote:
其實並不盡然如此.B...(恕刪)


RIM 將硬體的品質顧好,銷售量自然會起來的,然後就會有人發展相關的軟體,最後就是魚幫水水幫魚。

Freeborn wrote:
經濟學人 (The ...(恕刪)

這篇提到的內容與我所了解的差不多
意思是說所有的保密承諾係根據在bes的企業用戶上
因謂他們所使用的服務
實際上與bis相差很多
如果企業內部承租使用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ice
那伺服端(管理者)幾乎可以完全掌握終端用戶的手持設備

如果是這樣
那麼bis用戶與電信商之間的關係是否類似於此
電信公司向黒莓承租伺服設備
然後提供部份服務給bis用戶使用

上個月我因為信發不出去的問題請教黒莓後端人員
發現在客戶提供pin與log data的情況下是可以調出信件的
ryanchen0518 wrote:
如果企業內部承租使用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ice
那伺服端(管理者)幾乎可以完全掌握終端用戶的手持設備

這就是重點了,與其說是資安,不如說方便企業監控旗下使用BB的員工,
這也是BB當初能在北美市場高市佔率的原因。
關起門來自家人用很方便,但與外面的人互動就不是了,更別提企業壓根從未在意過的娛樂......
買東西要看「價值」,不是「價格」。
在有了LINE後,我和IOS及Android系統再也沒有訊息聯絡的困擾。
(但LINE真的不太穩,只有和那些沒Whatsapp的朋友我才會使用它)

而娛樂?

對我來說,一隻手機的安全度方便度及打字速度是先決條件,我個人是
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浪費手機電池上。

我不知道一封一二百字的英文信全螢幕要打多久,但我確定我幾分鐘就結束了,
這比什麼都重要。

jeff_cocoon wrote:
在有了LINE後,我...(恕刪)

Time is gold.

不花時間浪費手機電池
Freeborn wrote: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兩年前的一篇新聞稿曾提及黑莓的加密系統, 原文網址如下: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babbage/2010/08/blackberrys_and_encryption

以下是中國網站針對本文所作的翻譯 (簡體中文).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66880/125075

本文發佈於2010年8月9日, 現在的加密技術也較當時更加強悍, 同樣的, 駭客的技術也是...


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沒有錯?

照這篇文章所說,RIM已經屈服於某些國家政府的壓力,讓某些國家政府可以窺探BIS的通訊內容了,也就是說BIS不像BES那麼安全隱密就是了?

如果政府機構欲窺探某特定人士的黑莓BIS通訊,只要跟電信營運商或RIM調資料就可以了,因為BIS伺服器是由電信營運商或RIM在營運管理,相反的,BES的伺服器是由向RIM申購BES服務的企業自行架設及營運管理,所以政府無法窺探BES的通訊內容,
這篇文章的意思是這樣對嗎?

倫敦的抗議行動及阿拉伯之春都仰賴黑莓的加密通訊才能成功,RIM這麼幹(讓政府把黑手伸入BIS)不是在反民主嗎?那BIS在台灣的情形如何,台灣政府也可以解讀台灣電信營運商的BIS通訊內容嗎?

這讓我聯想到白色恐怖,1984...等等,

BIS已經不再安全隱蔽了,那麼小群體的使用者欲使用BES的成本最低是多少?

rheinhard wrote:
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沒有...(恕刪)

掌握個人資訊用途廣泛, 例如商業, 犯罪..., 國家箝制是用途之一.

記得 iPhone 銷售之初, 就曾被華爾街日報揭露洩漏用戶個資以及行蹤, 後來更進一步發現 iOS 有將近7成的應用軟體也會造成客戶個資的洩漏, 或者發掘用戶行蹤並回傳. 無獨有偶, Android 也被發現跟 iOS 做同樣的事.

記得事件的結局似乎是這兩家系統商都宣稱已經改進, 並會要求 App 供應商.

最近 FB 也頻傳洩漏用戶個資的情事, 但看來大多數用戶仍是使用她的社群介面, 只是在下不用 FB, 也就不關心後續的發展.

以上的均為廠商攫取用戶個資的範例, 但也不能忘了地球上還有一種生物叫作 "駭客"...

3C 盛行的年代, 資訊保安就像是壁壘分明的魔道鬥法, 但有時道即是魔, 而魔亦可為道.

黑莓以往的資訊保安措施是相對的較前者優秀, 但是在以 App 以及娛樂性取勝的市場落於下風之後, RIM 是否還能堅持以往的政策, 或許他們也會做出取捨.

另外, 最近一篇國外刊物 (應該是 Scientific American) 報導, 兩位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位於聖荷西的某家供應商生產的 FPGA 有硬體後門存在. 不曉得是未被重視, 還是刻意忽視, 未再見到後續報導. 個人倒是覺得若硬體後門是普遍性的現象, 將是比個資洩漏破壞性更大災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