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喜事裡的不合理現象

Ahu Tahai wrote:
我的問題在於:兩位常老稱呼年紀較小的毛舜筠為表姐(而不是表妹),這與「同輩跟同輩間仍以年紀定大小」相衝突,但您所附的連結還是沒有解釋這點。

贊同.

說各省習俗不同的各位,你們有人確實是"我家就這樣稱呼"(我堂哥比我年紀小)的嗎?

樓主顯然了解[阿姨或叔叔比我們年紀小、還是阿姨叔叔]這件事,只不懂[同輩間也受父母輩份影響,大的要稱小的為兄姊]

就我的了解,既然已是同輩,就沒有按父母輩份超越長幼這回事(否則就不會成為同輩),再用父輩去排會亂了套--父母排完、祖父母的大小排不排呢?只有帝王家例外(而且只有皇帝):老四繼承大統之後,老三也要改口自稱"臣弟",見[雍正王朝](這是考據算得上嚴謹的電視劇)家族的"長孫"未必出自"長子",而是實際出生的先後.

另外,仍是[權力]的影響(使人諂媚或畏懼),年紀輕的掌握權力,稱謂也會從[阿○]變成[○哥],年長無權的一方也會用稱不稱[哥]來表達[順不順服]的意思.

樓主問題,我覺得還是bug,而且是寫配音稿的bug;我看過有連續劇前後稱謂不一致的,例如[阿信];田中裕子飾演的年輕阿信一直稱賣魚大嬸為"阿久嫂",一變成中年阿信,聲呼立刻變成"久子"了,依當時日本人的禮貌及習慣,應不可能有忽然僭越禮數(改敬語)這種狀況(配音員應有換人、也可能是不同時間錄製)
看到現在我終於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台灣人習慣以台灣看天下.

華人圈中這麼多的省分國家,都要以台灣為標準嗎?

誰理你啊!

尤其這片又不是台灣片,一堆台灣人在討論其他省份的邏輯......

這不是擺明了雞同鴨講了.....

不禁又讓我想到花生跟土豆的說法了....


得來不易 wrote:
文化而已呀!沒有什...(恕刪)

甚麼降一輩?是你搞不清楚狀況~~那你爸不也稱呼你舅舅叫小舅子!!
那是古人對於姻親所做的一種禮貌上帶有非血親的稱呼!!目的在於你娶了對方或嫁過去對方自己要懂得分寸!
不可說 wrote:
看到現在我終於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台灣人習慣以台灣看天下....(恕刪)


十分贊同你的說法~
論輩不論歲+1
Ahu Tahai wrote:
表姑媽毛舜筠頂多就...(恕刪)
或許是那個被叫表姐的 有晚報戶口 以前的人身份證上的日期有些是報戶口的日期而不是真正的出生日期
跟我同輩的比我媽還大
他兒子三、四十歲要叫我叔叔
(我20)

57803167 wrote:
所謂的論輩不論歲就...(恕刪)


聽你在胡扯~要說字輩請你先去看看雍正王朝再來說吧!!
康熙有三十五個兒子只有二十四個活到成年~~不說其他的光是說大阿哥胤褆跟太子二阿哥胤礽之間的關係就好!
太子二阿哥胤礽是皇后所生~大阿哥胤褆是貴妃所生!!光是他們兩個的生母尊貴關係就有差了!!
按照你所說看他們上一輩不就太子應該要排序為大阿哥不是嗎?可是太子還是稱呼大阿哥胤褆為皇兄!!這是為甚麼?
因為古人是按造出生先後順序作為序齒~就算你老媽是皇后你是貴為太子~在年齡跟出生先後順序上你還是得叫比你早出生的一聲大哥!!~~~看字輩也是看齒序的!!!懂嗎~~


沒聽過台語 "論輩沒論歲嗎"?

Ahu Tahai wrote:
表姑媽毛舜筠頂多就是跟常父、常母同輩份,年紀比兩位常老小的多,怎麼會稱呼他們表弟、表弟妹?
難不成我弟的女兒比我女兒早出生,就因為她爸爸是我弟弟,小學3年級的就要叫幼兒園的為姐姐嗎?
都沒有人發現這個BUG嗎?


因為你搞錯了

上下輩分稱呼,不分年齡

同輩稱呼才有年齡之分

優先順位判斷,輩份>年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