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edison wrote:+1000台灣人就是...(恕刪) 魏導有玩悲情牌嗎?媒體是後來在海角紅了之後才去挖出這些內幕來報導的吧再來說賽片,海角的成功,已經讓魏導聲名大噪,一般來說,要拍賽片,資金是不成問題,但問題還是出現了,是魏導太龜毛?嫌錢賺太少?為了要炒新聞?我想除了第一點外,其他應該都不是原因。要是他拍出來是一部像好萊塢一樣的戰爭片只要主角在藍屏前演演戲其它一律用電腦動畫後製那還看個屁阿!看電影請記得欣賞運鏡,畫面的處理、情節的鋪成、背景音樂......看了預告片,深覺魏導功力,可與世界一流導演媲美了。你覺得還需要靠悲情來訴求? 吸引觀眾上電影院?那片商買到北美去撥放,那片商是白癡嗎?
tsurumi_1972 wrote:大概是大爛片吧. 只會反日抹煞當時日本對台灣的一切建設...(恕刪) 看來不只當時原住民有認同混淆21世紀的台灣一樣有認同混淆板上未看先吐槽的應該有一部分就屬這一類
不想看的就別看,無法造成當事人的共鳴等同爛片一部,至少我看了預告...感動,當我看到 該為誰而戰時,心理酸酸的,預告中闡述 內心的矛盾時,我的眼中含著淚光,婦女自殺那一幕.... 真的 不知該如何言語。2003 年 預告 就超有感覺,哇! 哪時上映2011 年 預告 更為精緻,期待上映,網路上搜到的資訊,台灣 9成9 戲院同時上映,應該不用怕買不到票,怕的是戲院品質不佳,影音效果好的戲院擠破頭。9月9號 為什麼還那麼長,好想馬上就去看 ( 雖然只有上半集 )下半集推出,上半集再去看一遍。
codybank2 wrote:上下集上映原本就有票房考量~7億成本全台要賣14億扣掉和戲院拆帳才能回本一部片要達到14億幾乎是天方夜譚..目前也只有3D加持的阿凡達做到如果只要選一集看 看過完整版試片的心得看起來下集比較值回票價開頭有前情提要然後連場戰爭動作轟炸 標準商業片~...(恕刪) 其實從海角七號,就知道魏導多擔心拍電影會讓他賠死了!在海角七號以前,台灣國片的票房大不了幾千萬元台幣,海角七號是音樂+愛情劇,就算電影不怎麼賣座,電影下片後還可靠原聲帶賣錢!電影票房-DVD是一般賣電影的公式,音樂+愛情劇可以多個原聲帶A錢!但魏導竟然還又加上小米酒的置入性行銷,連這也要賺...哇咧...當然,海角七號出乎意料外的票房有海角5億,就有些錢可以拍賽德克巴萊了!但賽德克巴萊的成本七億,在台灣想要賺回來是蠻難的!就算再一次像海角七號,有人重覆看達到票房5億,拆帳後也同樣不夠本!所以必須靠外銷。若賽德克巴萊片中沒有太多的漢人,沒幾句漢語,主要以原住民的觀點,摻雜些日語,就和 與狼共舞、史前一萬年、阿波卡獵逃 類似,講觀眾都聽不懂的原住民語言,進軍歐美市場。只要全球歐美市場的票房賣個"低標"2~3千萬美元,再加上台灣的票房,就至少能回本!阿波卡獵逃在北美大約賣5千萬美元(15億台幣)。當然,要進軍國際市場必須在好萊塢打通關,就找了吳宇森做監制,美國電影院要上映,還要看發片/製片公司,通路都不一樣!台灣的電影公司想要在美國打出通路,難上加難!要不然,若連美國電影院都不上映這個片,根本也不用談什麼歐美的票房了!當然,吳宇森一進場,要上國際檯面的所要求的佈景/動作就不一樣了!雖然拍片成本會墊高,但國際票房收入也比較容易弄到手!除非得了一堆大獎,才會讓一些老外沒聽過的亞洲電影在歐美賣些票房(像臥虎藏龍)要不然,若只得了些沒什麼的獎,沒有票房收入,得獎也沒啥屁用!就算『賽德克巴萊』在台灣大賣,魏導照樣欠一屁股債。但有了吳宇森後,台灣的電影公司+『賽德克巴萊』就比較容易進軍美國市場。所以魏導"真的真的不在意得獎",只在意票房! 魏導了解電影界的生態和通路,算是精算過,靠電影賺錢算是很厲害的了!不會像過去台灣導演拍國片,老是拍些Gay或同性戀。從海角七號就知道魏導的電影"商業"手法了!但怎麼魏導向其他企業老闆借錢卻借不到? 還要中影的郭台強出手3.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