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導在業界名聲其實不好,不多說

現在國片就是小清新跟藝文風,租個DVD支持一下其實很夠了,實在沒必要進電影院看




以前的國片

例如悲情城市 少年仔安啦等等

隨便一部就海K這些大爛片

不是不買國片的帳

而是別人再進步 我們原地踏步就算了

反而是倒退到不知所謂

從大尾鱸鰻 大稻埕到軍中樂園

我們真的需要好導演 好劇情來拯救國片了
觀點如下
1.糟踏國軍形象的電影
2.改名叫軍中鬼濕樂園好了
3.網友的說法沒錯 狗蛋大兵比較好看

yang52666 wrote:
會不會有很多人,口中...(恕刪)


在01這裡的網民素質都很高, 要抓片也是抓美片跟日片, 台片直接跳過.

stephen0615 wrote:
改名了叫豆延平151...(恕刪)


哈哈~您說到點上了!!本來不想再上來聊的,不過

實在太認同您了,看來您也是在那個年代被荼毒的

小孩吧~!!

豆導的作品真的不敢恭維 高中時跟朋友去看二輪片撥的艋舺 看完一遍就徹底失望了
但是跟朋友還是要有話題聊 所以還是假裝自己蠻喜歡的這樣 但是真的是...爛透了..
現在反倒是 很跟著自己得步調走 只能說這樣的片 永遠也別想進我的D曹..
精闢!!!!!!
OMG999 wrote:
拍的亂不亂真的是看你有沒有用心,或是用腦看。

我認為這部片的重點不是國民黨跟共產黨哪個比較好,
而是在說那個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故事。
不需要刻意強加意識形態,非要說這部片是歌頌誰、貶低誰,
不過就是關於那個年代小人物們的故事罷了。

倒是樓主意識形態很明確,
"女人穿很少,台灣,國軍爛,這幾個元素肯定可以討好大陸人的",
如果是希望看到台灣萬歲,大陸該死這樣主軸的影片,
我想現在應該連莒光園地都找不到了。
Imperfection is beauty, madness is genius.

TATAMAMA wrote:
不過台灣的電影不是就被一堆專拍市井小民故事然後去國外的得獎得"國際大導"給搞垮的嗎?...(恕刪)


如果是貼近市井小民生活的電影還有人看,這些藝術導演是專門找都已經過去很久,現代人都不了解的鄉土故事,然後影評告訴你這個是隱喻時政,那個是象徵人性,畫面永遠不是灰濛濛,就是復古黃,鏡頭可以二十分鐘不動,也沒有台詞,我們在黑暗的戲院聽演員的呼吸聲

可怕的是,這樣的藝術電影不是每年二三部去影展拿獎,而是像商演片一樣每檔上演(直到國片垮了為止)

什麼是國片黑暗期?不是戲院都是朱延平,而是戲院都是藝術大導演的時候,而且這一傷就是二十年。
會去看 軍中樂園 完全是看中了曹操 陳建斌 演古裝歷史戲的角色

來台灣演時裝戲 士官長 大字不認識 的老粗


沒錯 編劇 無法有個好劇本 所以不是很精彩 很多人有點失望

國片的水準就是這樣 不要太過苛責 之前會賣得好 都是國人相挺

這部片也考慮到大陸與其他的市場 所以劇情會改得不太連戲

當年國軍實際就是如此 現在進步很多了 並沒有損甚麼形象

如果沒有 陳建斌 的演出 我想票房是無法回本的吧

國人要再加油了
集點貼紙 wrote:

可怕的是,這樣的藝術電影不是每年二三部去影展拿獎,而是像商演片一樣每檔上演(直到國片垮了為止大笑)

什麼是國片黑暗期?不是戲院都是朱延平,而是戲院都是藝術大導演的時候,而且這一傷就是二十年。



不才小弟剛好是念電影的,我的碩士學位證書上寫的是藝術碩士(Master of Fine Arts)

電影與攝影被稱之為第八藝術,表示影像有資格被稱之為『藝術』,而不只是娛樂,

或許對現代的大部分人而言電影只是進電影院吹冷氣吃爆米花爽上兩三個小時的娛樂工具,

但對很多電影工作者而言,這是我們用來表達意識的作品。


為什麼歐洲人願意花錢進電影院看根本聽不懂語言,地球另一端的導演所創作,你認為的『無聊沉悶黑暗藝術電影』,而台灣人除了不把電影當成台灣之光外,還整天嫌棄,說還是好萊塢爽片好看?

為什麼《冰毒》會擊敗票房超強的《KANO》代表台灣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競賽?不想了解什麼是文化素養的人大概永遠不會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