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更新:觀看「賽德克‧巴萊」之前必備的歷史常識

stanphill wrote:
人家說,俄國如狼、日本似狐,

現在某些親日甚至媚日的政黨,也很會使用"挑撥"這招,

專挑撥國內的族群對立,這就是從日本的遺毒來的。

說實話,光是口頭上「挑撥」,是耍嘴皮子
還要輔助實質上的「利誘」及「威嚇」,才會真正讓對立衝突事件發生。

所以「民主」制度,要搭配「獨立司法」,才能夠將「利誘」及「威嚇」與耍嘴皮子的「挑撥」、「發牢騷抱怨」給隔離開來。「民主」與「獨立司法」,缺一不可。

個人覺得不論是親日/親中/親美/親XX國,都是個人或個別團體的言論自由
充其量是耍嘴皮子,如果人民及政府對自己的政治體制有信心的話,是不需要為此特別緊張的

就像上週有民眾至華爾街抗議,既不需要「事前申請」、也不用擔心被紐約警察抓起來,而且紐約警察還會保護抗議群眾...這就是「法治」的功能
ftogt wrote:
看個電影還得了解歷史背景還挺麻煩的...(恕刪)
steelpipe853 wrote:
看電影嘛……就「好看」、「不好看」囉
進電影院還要「受教育」一番,會不會有點花錢受………...(恕刪)

推薦一篇文章,裡面壽司的例子還不錯:

在看《賽德克.巴萊》前要先做功課?

Dave5136 wrote:
推薦一篇文章,裡面壽司的例子還不錯:

在看《賽德克.巴萊》前要先做功課?


呵呵...
- 就觀看電影而言,這本來就是沒有定論的事情
- 所以我的標題會是「觀看「賽德克‧巴萊」之前必備的歷史常識」
- 就是因為這原本對住在台灣的人,應該是屬於「本地常識等級」的sense,實際上卻是無所悉到令人汗顏(包括我自己也是)的程度
-> 我自己也還是持續在給自己惡補中

Dave5136 wrote:
推薦一篇文章,裡面壽...(恕刪)



我剛剛也才在另一串回一篇,想法就跟這篇的作者一樣!

真的,很多國外電影,不管是宗教或戰爭還是吸血鬼,我們都能一看就了,是因為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相關的資訊,但賽片當中的原住民文化,除了專家學者,知悉的又有幾個?
管妹...是誰啊?
remo2919 wrote:

真的,很多國外電影,不管是宗教或戰爭還是吸血鬼,我們都能一看就了,是因為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相關的資訊,但賽片當中的原住民文化,除了專家學者,知悉的又有幾個?


的確是

最初僅因既無法接受對岸硬是冠上「反日」、「媚日」二分法,但卻又普遍對這一段屬於本土的「歷史常識」之匱乏,而無法立即舉出顯而易見的反駁依據
只好透過網路,惡補一番

這是第一時間因「賽德克‧巴萊」,所突顯出大多數人普遍的「本土歷史常識之匱乏」窘境

===============================
(0920)新增:更深入「《Gaya》、《賽德克‧巴萊》」
- 邱若龍寫的:「《Gaya》與《賽德克‧巴萊》:非政治角度看霧社事件的二部影片」
- 在我來看,本文已經屬於FAQ等級的內容,可以解決許多人的疑惑(也包括我自己在內)
- 也是推薦必看的!!

「《Gaya》與《賽德克‧巴萊》:非政治角度看霧社事件的二部影片」pdf檔案下載連結
===============================
良心建議:
版上那些「嘴砲王」、「影評王」,建議先看過這一篇文章之後
再來惦惦自己斤兩,是否有能耐說三道四、貼別人標籤
...如果連爬文都沒本事的話,
danieliememe wrote:
良心建議:
版上那些「嘴砲王」、「影評王」,建議先看過這一篇文章之後
再來惦惦自己斤兩,是否有能耐說三道四、貼別人標籤...(恕刪)


老大
這時候他們會告訴你「電影就是電影,好看就是好看,幹嘛還要做功課」.....
不過話說回來
我還真在影院裡講解電影裡沒很確切交代的姐妹原事件的始末
連不認識的隔壁座的阿弟和後座的正妹美眉都很認真聽

不過在此感謝樓主分享好文好片!感謝
Mobile01的會員水準真是與日俱下.......

建築虫 wrote:
這時候他們會告訴你「電影就是電影,好看就是好看,幹嘛還要做功課」.....
不過話說回來
我還真在影院裡講解電影裡沒很確切交代的姐妹原事件的始末
連不認識的隔壁座的阿弟和後座的正妹美眉都很認真聽

是啊
這是很可惜的地方
如果打上年份與事件名稱之說明,也會有助於觀眾理解
codybank2 wrote:
一部電影可以戰成這樣..也算成功了
當時到底是原民部落間恩怨比較重 還是對日本人的怨恨比較重
應該是自己部落間恩怨比較重 才這麼容易互相殘殺被日本人利用 彼此都實在太想當好朋友了...(恕刪)


以現今較可能理解的觀點
觀察當時的原住民請以"部落(社)"為單位, 而不是"族"
當時一個部落相當於一個國家/民族(雖然很小), 其他部落幾乎都是外人/外"族"/外"國"
霧社事件是馬赫坡社(國家/民族)聯合其他五個部落(國家/民族)發動的.
至於最早日本人劃分的所謂的泰雅族,甚至現代的賽德克族都是基於人類學上大範圍的區分
並不代表各部落都認為同被稱為泰雅族或賽德克族就是自己人,
畢竟許多部落間是積怨百年以上(上溯多久及如何結怨早已不可考)的世仇
所以直至今日雖同為賽德克族,道澤與馬赫坡間仍格格不入, 因為本來就是世仇.
(到現在每年的霧社事件紀念的相關活動, 道澤也是不參與的)
更不用提相去更遠的泰雅族了.
泰雅族某部落的人針對青山事件發表對莫那的議論,本是正常的,因原本就不是自己人
且這些部落間的征戰殺伐與恩怨, 早在日本人來前就早已存在久遠了..
日本人當初來台, 本就對原住民各方面各層次, 做了很深刻的了解與研究
(眾所週知的台灣原住民九族的分法就是日人所定義與劃分的)
當然知道這些矛盾與仇恨情結, 借力使力並激化, 削弱各部落的勢力當然符合當時日本人的利益
而現代將各部落間的矛盾,完全歸責於當時日本人的以番治番政策,
當然對於有益於化解各部落間長久以來的不睦, 讓各部落間和解, 更進一步達到團結的目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