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n2u wrote:
也許會批評的人可能是...(恕刪)


至少有人雖然不是很滿意,
但也是針對內容去陳述,
不像有人就是死也要反對到底的樣子,
手段粗糙到用輕蔑的方式來評斷,
另人不勝唏噓.....

windy995 wrote:
我想每個人解讀各自不...(恕刪)

相當棒的見解
天哥我是礙於懶得打太多字了
所以才不願在球大那篇打上感想
就算打了感想
他也不會多看一眼的

上集中很多細節
若要仔細看
真的都可以看出端倪
並從電影中及我們所搜尋到的資料
去做個比對
就會發現
原來是這樣呀
而不用著現在的眼光去看說那裡不合理那裡如何

將所有的相關性給做的連結
到目前為止並未覺得有不合理的地方

windy995 wrote:
二郎對著伐完木在喝酒的賽德克青年說
賺沒多少,不要再拿來喝酒了!
他們回他:錢除了拿來喝酒,還能幹麻?


這段不錯
一開始我的想法和二郎一樣
但是再想想
我原來的生活中金錢根本沒用…存了也不知道要幹麻?買房子嗎…
我們用太多現代生活去套在影片裡那個年代的原住民的生活
當然會有很多無法理解的地方
更不用說到祖靈、出草等……

windy995 wrote:
我想每個人解讀各自不...(恕刪)


經典+1
評論深刻入微、見解獨到
雖然大家對電影的解讀雖因人而異
但是對原住民歷史文化同樣敬佩
能夠以文字描述將電影所要傳達的意義寫得這麼好
魏導真應該頒獎給你
windy995 wrote:
我想每個人解讀各自不...(恕刪)

首先,先感謝你的指正,因為畫面帶很快所以我沒注意到那女族人有沒有紋面,
加上女族人都待在部落裡等男人回來,也知道他們是去祭祖靈,所以會出現在
運動會現場的女族人我很自然的就把她當成是幫傭之一。

再來,就像你所說的,每個人的解讀不同,或許因為看過不少其他故事裡欺壓弱勢,讓人恨得牙癢癢
的壞人,所以感到賽德克裡的日本人還不夠惡毒,再加上看之前查過些資料知道日人的惡劣行徑,
讓我覺得魏導在這方面有淡化處理的感覺,像是獵場變伐木場,族裡的女人被強暴這些地方都用
言語帶過,少了畫面的震撼力,而讓我以為魏導可能是不希望這片淪為純因仇恨而抗戰的抗日片,才這樣處理,不然砍掉前面鎮壓漢人的片段的話應該可以再塞進一些。

而那個砍小孩手的橋段,老實說我覺得很突兀,那個日本軍官就是先前站在橋上那位吧?
一直給我種沉穩,深不可測的感覺,竟然會只因這種事就動怒成這樣。
然後那時祖靈似是有所感應,令那軍官慌亂了一下,接著就是要族人把骷髏頭全埋了,
這裡我也感覺不出他們禁止出草獵頭,因為日人當時也喜歡砍人頭然後就地埋了,陽明山上有個叫
嶺頭的地方就是當時砍頭掩埋的地點之一。


巴萬那段,無關我是否認為出草有無意義,畫面這樣演我就這樣覺得而已-
門打開,巴萬愣住,裡面都是女人小孩,畫面回到巴萬,過了一下下後開始唸祖訓,唸完後才動手。

另一較年長族人看到裡面躲著日本女人,直接把槍對準開槍。
兩邊對照下,再想起莫那那句"再過20年,小孩都變日本人了!",才讓我這樣覺得。
至於野不野蠻,當然是野蠻,莫那自己都說這是"野蠻的驕傲"了
(字幕這邊好像有打錯?海報上是寫"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電影字幕上卻是"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而二郎那段,主要是要表達二郎不被族人跟日人認同的痛苦吧,
族人那時是說"錢那麼少,存起來能幹嘛?又不像你賺那麼多,當然拿來喝酒。"
而郵局學校,莫那說那都是蓋來給日本人用的,對他們本來就沒有意義。
今天也抽空去看了,早場大約2/3滿,平日算是不錯的票房了
就像很多大大說的,本片已經算是台灣近年來拍的算是很有水準的電影
當然也有許多小弟認為可以表現更好的地方
比如前半段的鋪陳,日本人與馬赫坡人的衝突強度等
可能是魏導不希望過於強調這些或是因為片長的關係等
但....電影不就是這麼一回事~~~~~
導演將他希望呈現的故事拍攝出來讓大家欣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所以不可能每個人看完都會很滿意

最好的例子就是十幾年前王家衛拍的"東邪西毒"
當時看完覺得說......這是什麼鳥阿!!!!!!!!!!!!!!!
金庸小說的精隨在哪阿?那是什麼劇情,什麼對白阿?????
但,同樣的片子放在今日看感覺完全不同,也可以理解王家衛想表達的內容為何~~~~~

其實魏導算是盡量用中立的角度來呈現霧社事件而非單純受日本欺壓的舊觀點來敘述
日本站在統治者的立場希望能馴服這群所謂的"野蠻生番"
賽德克族的生活本來就是在山中狩獵,爭奪獵場,是完全能自由自主的生活型態
即便這些所謂的"異族人"能帶來先進的文明和提升生活水準
但前提是要完全受他們控制,光是這一點就注定無法達到共識

有些人認為為何最後連日本老弱婦孺都不放過???
但....這不就是戰爭最殘酷跟現實的一面嗎......
艋舺的名言:今日你不弄死他,明天他就會來弄死你!!!!!
美國人對日本丟原子彈前會先廣播老弱婦孺先離開嗎?
大家看電影的同時似乎忘了霧社事件是史實不是魏導編出來的故事
或許別的導演來拍可能會淡化或是不拍出女人小孩被殺,只在字幕打出"日本人x百人死亡..."帶過
但我相信魏導把這一段拍出來可能就是想表達文化衝突帶來的結果是殘酷現實的
可能是大家受到精武門,南京大屠殺等電影的影響,習慣日本人是施暴的一方而非受害的一方吧~~~~

說真的,不要預設立場放空自己來看這一部片,感受應該會有所不同

以上是小弟看完後的心得~~~

題外話:
今天看完後發現外面居然有好幾班的國中生在老師帶隊下來看這一部片
不知道國中生看完的感想如何????
相信最後十幾分鐘的出草劇情應該看的很熱血,尤其是巴萬要宰掉自己老師那一段
很多男學生應該會當場拍手叫好~~~~~~~~~~~~~~~
那些帶隊老師心中一定OS:雪特勒!!!這是什麼鳥劇情阿!!!!!!!!!!!!!!!

uyfduyjhy wrote:
首先,先感謝你的指正...(恕刪)

就你說關於出草獵人頭這件事
讓我想到,魏導可能真的缺了描述獵完頭後的祭典活動
http://citing.hohayan.net.tw/citing_content.asp?id=3042&keyword=%A5X%AF%F3
這邊描述的很詳盡
比較可以深入出草對他們的意義,
不過這畫面可能真的讓人不敢看吧!!

另外
關於那三個賽德克跟二郎的對話
二郎:錢賺這麼少,就別再拿來喝酒了快下雨了,快點回去吧!
賽:是啊,我們不像你喔,我們不懂儲蓄,這點錢不拿來喝酒要幹麻!(可能是這樣,都看兩次還記不住~)

另外
講到巴萬,你說無關出草
我會認為"或許"你既定印象就是那是殘忍的
小孩怎麼可以做,
自然會產生對等的反應也不令人意外...

說真的
好像真的要加上祭人頭的橋段




uyfduyjhy wrote:
陽明山上有個叫嶺頭的地方就是當時砍頭掩埋的地點之一。...(恕刪)

我常去該地看北市夜景,可否詳述嶺頭當年的故事。是在神學院內嗎?
windy995 wrote:
我想每個人解讀各自不...(恕刪)



看連續劇,我可以一個禮拜沒看,也能把劇情串得起來!

但看電影,真的我會從片頭開始就聚精會神的看!有時片頭不只有一堆名字,可能都會有相關連的東西就會出現(不管是影像或音樂),那更何況已經進入劇情本身,更是每個鏡頭都有值得注意之處!

連續劇可能需要幾分鐘的一場戲來交代一個劇情發展,但電影卻是一個鏡頭就有交代一些事在裡頭!
只是,從幾串討論,看到一些很可笑的回應,就知道他們把賽片當連續劇看!
管妹...是誰啊?

cowboytwn wrote:
我常去該地看北市夜景...(恕刪)

詳情我不清楚,我是在嶺頭後方那座學校就讀中學的,
當時的老師跟學長是有說那裏會稱作"嶺頭"是過去日據時代時的處刑場,範圍不清楚,
砍下來的頭會就地掩埋或是讓受刑者的家屬領回去,才會取名叫"領頭",而後才改名成"嶺頭"。
據說過去曾有學長在那看到過鬼火,不過我是沒在深夜過去啦。


沒把祭人頭那段做出來的確可惜,每次看到他們提人頭時我都在想砍頭後的血量是不是太少了?
頭都沒滴多少血下來。
巴萬那段我是沒多少想法,去看之前就知道他會砍下去了,只是沒想到是一群小鬼拿竹槍,
我以為是他一人拿獵刀砍殺,砍殺的過程也沒做出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