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宇 wrote:唉...我想..這輩...(恕刪) 不談那種政治味太濃的片子, 反問一句, 對某些國家(民族)而言, 民主真的好嗎?看看蘇聯,東歐, 伊拉克, 中南美國家的例子, 從專制走向民主的國家, 那一個有過的比較好?太嚴肅的課題....看片子, 就看明星就好了啊...
只能說 還有更高的力量太平天國是英國滅的最近電視有播 當日本派出秘密武器可載運戰機的潛艇時接獲消息 日本已遭原子彈轟炸以美國當時的科技 只是旁觀國共進行原始戰爭據說本片在中國一些網友反應是美化蔣介石個人是覺得比集結號好看 不過還是差風聲很遠
我覺得是可以一看的電影,劇情本身並不差,國共當年的戰爭透過對岸的立場詮釋,讓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立場,真相究竟是如何,我反而覺得兩邊的說法都看過之後,才比較容易自己去推敲。對岸並沒有一味的醜化國民黨,當年有不少事實確實如此,這部電影裡頭,對於蔣中正的描述,當然有一些些偏差,但是對於這個角色的詮釋,是相當可圈可點的,蔣中正確實是末代軍閥,當年在中國大陸那個年代,不玩些手法(包括竊聽與暗殺等等)是不可能拿到穩定政權的,在那個年代裡頭,蔣中正只是做了所有政治人物都會做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對於毛澤東等人在延安的描寫,當然是美化了很多,當初的共產黨窩在延安,是非常貧苦且不安的,根本不是建國大業裡頭所說那麼祥和一片。這部電影由於本身背負著政治目的(慶祝建國嘛),所以在深度方面確實有缺陷,而因為參與演出的諸多大牌演員實在太多了,要談哪個演員可以有深度發揮也真的找不到,但是張國立的蔣中正,確實還是有很多發揮得不錯的地方,反而是唐國強,因為詮釋的是對岸的「神」,所以感覺上有綁手綁腳,只能朝著「真善美」的方向去詮釋,感覺頗為可惜。要認真來評論,這一部電影還是讓人看出了一些感慨,台灣的電影工業當年是相當不錯的,不論是票房還是明星,都是可以拿到檯面來的,曾幾何時,看看大陸的電影工業,已經幾乎全面勝出,開始超越了台灣的水準了。一直堅持拍攝大量「藝術片」的台灣導演,我很尊重這些人的苦行僧精神,但是真的很想請求這些導演,不要把未來台灣「商業藝術」的前途,斷送在自我的堅持手裡,讓新一代的電影人,多一些商業觀念,電影這個行業,沒有鈔票是無法成功的,不讓明星出現,不多幾部讓人很想走進電影院去的商業大作品,台灣的電影前途,還是一片黯淡的啊!
明年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國民黨再拍一部轟轟烈烈的建國大業,把興中會、同盟會、十一次革命起義、討袁護法、東征、北伐,剿匪、抗日、228、古寧頭大戰、退守台灣(轉進?)、823砲戰、白色恐怖、經濟起飛、國會改選、總統直選、總統收押、王者再臨統統進去(可能8 小時不夠),只是去哪找這麼多的明星來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