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為何有些電影是16:9?有些是不到16:9(上下留黑邊)? 這個電影長寬比是導演決定的嗎?

我有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原本有上下黑邊的電影,到了HBO HD台播放都變成無黑邊全螢幕

linkien wrote:
我有另一個問題是,...(恕刪)


因為片商有提供 16:9 full screen 版本可於購片時選擇
這是 電影技術與美學發展史 的問題

十九世紀末 “電影”出現以來
在畫面比例上
一開始 延續 照像術 的底片比例
正方形

隨著
柯達先生將底片規格化
電影才變成後來的長方形的螢幕與畫面
(把以前的135底片倒過來,切一半)
這裡面又分為 長寬比更高的 新藝綜合體之類的
(要追求更接近人類眼睛的視野)

至上世紀40年代
電視發明
映像管螢光幕為 4:3接近 正方形
但電影畫面是長方型(接近16:9)
所以若電影畫面要在電視完整播放
就要做上下黑箱

進入數位時代
電視畫面變成長方型的16:9
電影幾乎不用底片拍攝或底片拷背版
電視與電影畫面規格 趨於統一

除非是看之前給4:3電視的拷背版
不然 數位時代,電影電視畫面比例應該都一致了

至於誰出錢的問題
時代潮流(技術規格)
與導演的企圖心
才是選擇 用什麼技術 ,想 達到怎樣的美學成就?的關鍵。
拍電影無論用很多錢來拍,或用很少錢來拍,用很高科技來拍,用很陽春來拍,, …對一部好電影的成就來講,都不是問題啦

成本。

因為早期膠卷底片拍攝,
橫長型可以讓一條膠卷在很短的長度下容納更多畫面,
且在過片上可以較為迅速的放映。

現在則是因為影片後製端下硬體技術限制與成本,
(但數位攝影機是拍攝全畫面的,一定會做剪接裁切保留可能的狀況。)

另外一個巧妙是在視覺上符合廣角寬度,
且寬度廣讓影廳容納更高的座位量。


目前有兩種狀況可以在家用端呈現滿版畫面。

像卡麥隆的阿凡達那樣用正16:9的方式(為了推家庭影音),
IMAX 70雖然夠給16:9的畫面,但上下會被裁切。(IMAX當初就為劇院效果而設計)

但這兩種成本都很高,對影業來說第一考量都不是在家用,而是為了劇院設計,
所以幾乎除了大片外,是很難看到這樣的製作規格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