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iphone5 wrote:第一集的陰間使者三人...(恕刪) 第一集的死者—哥哥金自鴻是第48位貴人⋯結尾帶來的弟弟金秀鴻才是第49位貴人⋯第二集就是在講怎麼讓金秀鴻順利轉生,三位陰間死者才能完成使命也跟著轉生的過程⋯
lien777 wrote:第一集的死者—哥哥金自鴻是第48位貴人⋯結尾帶來的弟弟金秀鴻才是第49位貴人⋯第二集就是在講怎麼讓金秀鴻順利轉生,三位陰間死者才能完成使命也跟著轉生的過程⋯ 沒錯,弟弟才是第49位貴人,而且所謂的「最終審判」其實是這三人,尤其是其中某一位......
魔城主人 wrote:第一集的韓文片名副標題是 "罪與罰"第二集的韓文片名副標題是 "因與緣"第二集的副標比較能表達導演想說的 我理解你的意思。確實,本集極大比例聚焦於江、解和李三人,甚至還有他老爸之間的千絲萬縷。以「因緣」的角度來看,確實恰如其份,因為將「罪與罪」視為「因與果」的話,納入「佛教觀點」,「因」和「果」之間還有「緣」。本集的「罪」雖然是「罰」的「因」,但其責罰卻如此「與眾不同」,因為在「因」與「果」之間有許多「助緣」如「閻羅王的意向」、「內心的自責煎熬」、「千年來看盡亡者眾生相的感悟」等等關鍵發展,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此外,若再拉高一個視角來看,「罪」也可是之前的「主因和助緣」所造成的「果」,例如:父子關係的轉變、對權位名利的戀棧、種族對立的悲劇、三人各自一念之差的影響(不管善惡)等。據此,《與神同行2:最終審判》等於是將「罪與罰」各階段的「根本因緣」解釋得清清楚楚。然而,若以完整性角度來看,這只是解釋「罪與罰」背後的「根本因緣」(一一揭開神的過往)而已;最重要的是,「因」(罰)已種下,「罰」就很要重要了,因為這不但是天地客觀定律,更是公平正義的具體實現。在首集很強調這點,到本集也相當注重。此外,誠如我的本文所言,比起外力所激發出來的悔意,自力發自內心的懺悔,更具正面價值,因為心中煎敖比起肉體刑罰更加難受,這代表善性仍存,且愈來愈狀大,才會導致對過去所為感到後悔。這種「自力審判」才是「最終(終極)審判」,更加可貴;加以受害方也體悟到「放下」的快樂,所以雙方合意完成的救贖才是最極致。而彩,以上這些一切都是「罪與罰」的表現和內涵所以,即便副標是如此,電影相當程度帶到了「因緣」,但「整體以觀」本片意涵,我依然覺得本片仍然延續了前集「罪與罰的救贖」,且將之推到另一個層次。
jamesdd wrote:好好做完功課再來嗆...(恕刪) 需要做功課再來回嗆的是你吧?第一集票房長紅的時候新聞就有說一二集是同時開拍了第一集片尾也有第二集預定上映時間google一下都已經超過半年的舊聞了還在那邊相隔不到半年急就章看看導演怎麼說?=============================================挾著台灣影史最賣座韓片「與神同行」的傲人紀錄,續集「與神同行:最終審判」選擇台北為亞洲首映地點。為了讓影迷有機會與金容華近距離交流分享,臺北文創此次特別結合母公司台灣大哥大(3045)、影音服務myVideo資源,與采昌國際在今天共同合辦導演講座。改編自同名漫畫的電影「與神同行」系列,是韓國首部同時拍完上、下集的電影。在今天的講座上,金容華坦言,兩集同時開拍雖然能方便安排演員檔期,也節省製作費近100億韓圜(約新台幣近3億元),但他心裡相當忐忑,擔心萬一上集票房不好,那下集怎麼辦;幸好上集橫掃亞洲票房,讓金容華心中陰霾隨之散去。=============================================
其實我覺得侏儸紀那段不至於會出戲耶我猜導演應該是要用大家對侏儸紀世界的共同回憶, 讓大家可以感受金秀鴻其實就是我們大眾其中之一, 是個普通人, 然後他也看過侏儸紀世界這樣, 就是故意去copy這段, 這段娛樂性很高, 看得我哈哈大笑不過以上是我個人感受啦倒是我覺得貴人定義好奇怪, 金秀鴻因為冤死變貴人然後需要過五關斬六將證明他是冤死? 元東延可能是因為愧疚而死所以變貴人?那這樣貴人倒是挺多的, 之後朴中尉死後應該也是貴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