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の0」與航空特別攻擊

以訛傳訛的特攻照



這幅日本帝國海軍飛行員綁上旭日頭卷的照片在網路上頗負盛名、廣為流傳,且絕大部份說明皆指其為神風特攻隊。但事實並非如此。該飛行員名為大石英男,照片拍攝時間為1940年底,地點在中國漢口,與1944年十月下旬展開的航空特別攻擊完全無關。

1940年七月間,大石英男一空曹成為三菱A6M2十二試艦上戰鬥機(制式採用後稱為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進行實戰測試的首批飛行員,由日本本土越洋長程飛行進駐華中地區漢口基地,編入第二艦隊所屬第二連合航空隊第十二航空隊。期間大石一空曹座機垂直尾翼戰術編號3-173,其中3為十二空的代碼。


1940年9月13日,中國空軍俄製戰鬥機群在壁山空戰中為首赴戰場的零戰擊潰,日軍宣稱取得27:0戰果。10月4日八架零戰護衛廿七架轟炸機前往成都空襲途中,大石英男一空曹與隊友東山市郎空曹長、羽切松雄一空曹、中瀨正幸三空曹等四機突降成都太平寺機場,由東山空曹長與中瀨三空曹聯手在光天化日下將指揮所焚毀後揚長而歸。此事件可謂中國空軍的奇恥大辱之一。


太平寺機場事件發生後迅即成為日本新聞媒體焦點。在事件後不久所攝的大石英男一空曹整裝照直到今日都在網路流傳,但知其歷史背景者鮮矣。

照片中大石一空曹佩掛的手槍為上世紀三〇年代進口的7.65 mm西班牙Astra Model 100 Special,為Astra M1916的衍生款,具備長形彈匣以容納十二發.32 ACP (Automatic Colt Pistol)規格7.65 × 17 mm半凸緣式(Semi-Rimmed, SR) Browning子彈。


大石飛曹長在1944年六月派赴駐防菲律賓宿霧的第二〇一海軍航空隊戰鬥第三〇六飛行隊,參與菲律賓戰役。同年9月12日迎擊來襲的美軍艦載機大編隊時作戰失蹤。生涯戰績宣稱六架。

至於參與太平寺機場事件的其他成員則有不同結局:
• 東山市郎中尉生涯戰績9架(其中6架於中國戰場),1943年六月編入第六一航空戰隊所屬第二六一海軍航空隊(虎部隊)擔任分隊長,1944年六月中旬美軍登陸塞班島後於地面戰玉碎,追晉大尉。關於第六一航空戰隊可參見不沉的航空母艦:陸基第一航空艦隊暨所屬的第六一航空戰隊
• 羽切松雄中尉生涯戰績13架(其中7架於中國戰場),戰後成為家鄉靜岡縣的自民黨政治人物,1997年辭世。
• 中瀨正幸一空曹生涯戰績18架(不計中國戰場的9架),1941年九月編入第三航空隊,1942年2月9日於印尼蘇拉威西島錫江(Makasaar)遭防空砲火擊落陣亡,追晉兩級為少尉。

關於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於中國戰場的實戰測試,可參見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
特攻之痕

1945年4月1日清晨0549時,美國海軍USS Hinsdale (APA-120)攻擊運輸艦在沖繩列島南端南南西方廿公里處遭特攻機命中,在舷側留下貫穿口與印痕。



部份文獻指稱這架特攻機為日本帝國陸軍飛行第六七戰隊所屬的川崎三式戰鬥機「飛燕」(キ61)。然而飛行第六七戰隊實際上操作三菱九九式襲擊機(キ51)。該戰隊在1945年四月的時間點只餘殘部,並無戰力;且部署於菲律賓西南端三寶顏,距沖繩一千兩百公里之遙,不可能執行此次特攻。

無獨有偶,此特攻遺留的舷側印痕與1945年7月26日英國皇家海軍HMS Sussex重巡洋艦在印度洋安達曼海(Andaman Sea)克拉地峽(Kra Isthmus)附近遭特攻機命中者相似,且應同為掠波高度飛行的九九式襲擊機。




因此命中USS Hinsdale (APA-120)的特攻機應屬第二三振武隊。當日第二三振武隊四架九九式襲擊機在凌晨三至六時分別由九州南端鹿兒島縣知覽陸軍飛行場起飛前往沖繩海域進行特攻。日本帝國陸軍宣稱此波特攻命中多艘美軍艦艇,包括兩艘運輸艦。

比較兩者舷側印痕,可發現HMS Sussex重巡洋艦因具4.5吋水線裝甲帶(belt armour),故低速撞擊的特攻機無法貫穿,防禦力明顯較USS Hinsdale (APA-120)攻擊運輸艦的無裝甲船殼強。此外,特攻印痕包含撞擊凹痕與表面漆體破損;後者在海洋富鹽環境下劣化迅速,亦使印痕隨時間而更加顯著。


1945年4月9日美國海軍USS Sterett (DD-407)驅逐艦在沖繩外海亦遭特攻機命中右舷側,但僅留下貫穿孔。當日特攻全由日本帝國陸軍發起,包括飛行第一〇五戰隊兩架三式戰「飛燕」及第四二振武隊、第六八振武隊的四架中島九七式戰鬥機(キ27)。



九九式襲擊機為日本帝國陸軍常用的航空特別攻擊機種。


九九式襲擊機在1945年1月6日於菲律賓呂宋島林加延灣(Lingayen Gulf)命中美國海軍USS Columbia (CL-56)輕巡洋艦的照片即頗著名。




當日日本帝國陸軍的航空特別攻擊包含三架九九式襲擊機:八紘第五隊鐵心隊兩架(岩廣智少尉、小川武士軍曹)及八紘第六隊石腸隊一架(岡上直喜少尉)。根據USS Columbia (CL-56)輕巡洋艦的作戰日誌,該艦遭兩架特攻機接續攻擊,第二架命中。因此攻擊該艦者應為鐵心隊,而這也是鐵心隊的最後一次出擊。
redshoulder wrote:
日本帝國海陸軍航空特(恕刪)


這種歷史應該不要再敘訴甚麼豐功偉業

應該永遠的唾棄

尤其是下達軍人自殺去打一場不可能贏的戰爭
第四五振武隊及背後的人倫悲劇

1945年5月28日菊水八號作戰首日清晨,於沖繩外海擔任雷達警戒哨(radar picket)的美國海軍USS Drexler (DD-741)驅逐艦在0654時及0702時分別遭兩架特攻機命中,並在第二架命中後一分鐘內沉沒,造成158名乘員喪生。


根據日本帝國海軍的紀錄,擊沉此艦的兩架特攻機為九州K11W白菊機上作業練習機,隸屬川口茂中尉率領的菊水白菊隊共廿架。此特攻隊前身為德島海軍航空隊。

德島空為飛行訓練部隊,1942年4月1日於四國德島縣德島飛行場開設,以因應太平洋戰爭戰事擴大所需。德島空在開設後以三菱A5M九六式艦上戰鬥機執行戰鬥機飛行員訓練,但自1944年二月起改以白菊執行偵察機組員初步訓練。1945年5月5日起,德島空白菊機群全數指派執行航空特別攻擊,至同年6月26日即消耗殆盡。


然而根據美國海軍紀錄顯示,當日清晨日軍六架雙發動機特攻機對USS Drexler (DD-741)及USS Lowry (DD-770)兩艘驅逐艦發動攻擊,其中四架為驅逐艦防空砲火及美國陸戰隊執行戰鬥空中巡邏的四架Vought F4U-1D Corsair所擊落;兩架則命中並擊沉USS Drexler (DD-741)。在其沉沒十三分鐘後,美軍戰鬥機再擊落兩架單發動機特攻機。

若美軍的紀錄屬實,則擊沉USS Drexler (DD-741)者應為日本帝國陸軍第四五振武隊的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キ45改)。該陸軍特別攻擊隊又名快心隊,由藤井一中尉(中坐者)率領九架二式複戰於0455時由九州南端鹿兒島縣知覽陸軍飛行場起飛。以飛行時間與雙發動機特徵的多方目擊證詞應屬可信。



藤井為步兵軍官轉職,在中國戰場因迫擊砲彈片傷及左手而無法擔任飛行員,但也因傷而結識擔任戰地護士的妻子。藤井在1943年春季由陸軍航空士官學校結業後即派赴埼玉縣熊谷陸軍飛行學校擔任教官,負責陸軍少年飛行兵的精神教育。當他志願參加航空特別攻擊時,卻因已有家室而連遭婉拒。其妻為斷其懸念,於1944年12月14日深夜攜兩名幼女自沉於學校旁的荒川。因此事件,藤井中尉得以廿九歲之齡、非飛行員的身份獲指派為1945年2月8日組訓的第四五振武隊隊長。或許因過度違逆倫常,日本軍方在戰時並未公開此人倫悲劇。
1945年1月21日台灣東南方外海航空特別攻擊再探

1945年1月21日午間,隸屬美國海軍38特遣艦隊(TF 38)的USS Ticonderoga (CV-14)航空母艦於台灣東南方外海先遭一架特攻機命中;約一小時後為四架特攻機圍攻,三架擊落墜海後遭最後一架命中。

美國海軍對此次特攻造成的船艦損害在事發當時並未進行詳細調查,僅在返航維修時作損壞描述評估[1],因此難以確認命中的機種及飛行員。當日僅日本帝國海軍發起特攻,但出擊的詳細數目亦眾說紛紜。Rielly [2]認為神風特攻新高隊派出六架海軍航空技術廠D4Y彗星艦上爆擊機及十一架三菱A6M零式艦上戰鬥機,其中六架彗星艦爆與四架零戰作為特攻機。日本研究者的說法則分歧甚大,但可知彗星艦爆屬新高隊,爆裝零戰分屬第一航空艦隊零戰隊兩架、第二新高隊、第三新高隊四架,總計約十餘架特攻機與約等同數目的護衛零戰。此外皆指稱由零戰進行特攻。Stille [3]則指稱日軍機群僅有兩波總共九架遭遇38特遣隊,並由零戰進行特攻。

來襲的首波日軍機群在五十五海里外即已為美軍艦隊雷達探知。進行攔截的Grumman F6F Hellcat機群依導引接敵,但於一萬呎高度飛行的攔截機群在目視接觸時才發現日軍四架零戰位於兩萬呎高度,無法及時攔截。其中一架零戰得以俯衝越過攔截機群,並在遭擊落前投擲炸彈命中USS Langley (CVL-27)輕型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


另架零戰則特攻命中USS Ticonderoga (CV-14)。


約一小時後的日軍第二波特攻機數目,據USS Ticonderoga (CV-14)乘員指稱共四架,其中三架遭擊落,一架命中。


以多方證據拼湊還原,可推測首波特攻由台南基地起飛的一航艦零戰隊兩架爆裝零戰(堀口吉秀少尉、藤波良信飛曹長)執行,分別以炸彈命中USS Langley (CVL-27)、特攻命中USS Ticonderoga (CV-14)。第二波特攻由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土格加勞(Tuguegarao)基地起飛的第三新高隊(川添實大尉、齋藤精一大尉、小川昇一飛曹、右松岩雄一飛曹)執行,其中一架特攻命中USS Ticonderoga (CV-14)。新高隊的彗星艦爆與第二新高隊的零戰應未接觸38特遣隊。

參考文獻:
[1] War Damage Report - U.S.S. Ticonderoga (CV-14) Prepared by Puget Sound Navy Yard
[2] Robin L. Rielly, Kamikaze Attacks of World War II: A Complete History of Japanese Suicide Strikes on American Ships, by Aircraft and Other Means, McFarland, 2012.
[3] Mark Stille, US Navy Ships vs Kamikazes 1944-45, Osprey Publishing, 2016.
這比那些在軍武板某些人的文章還專業。
這些照片都是時代的眼淚,人類的悲劇,希望世界和平。
redshoulder wrote:
「最後的特攻」
雖然玉音放送是否等同全面停戰仍有解釋上的模糊空間,但層峰似已將宇垣中將此舉視同違抗日本帝國海軍刑法第卅一條(指揮官在休戰或媾和佈告後仍故意進行戰鬥者處以死刑),而未在其特攻散華後循例特晉一階為大將。同時宇垣中將為一己意願影響廿餘人在天皇宣布休戰後陪祭;亦未考慮此時美軍若再遭軍事攻擊以致互信崩解的後果,也受到諸多非難。
(恕刪)


宇垣本來要求在他要搭的飛機的後座上的偵查員下機,但後者拒絕,於是兩人一起擠在後座,前座另有一名駕駛員。當時由於特攻隊員迴響熱烈,最終共有23人乘11架飛機在17點起飛。飛行3小時後,除了3架中途故障的飛機,餘機和包含宇垣的18人都墜落在沖繩海域(應是不敢違逆天皇不攻擊的命令而最終自行墜機),被許多英美駐軍目擊。宇垣發起的這場神風特攻隊的最後任務在日本國內褒貶不一。次日,幾個美軍登陸艇乘員在伊平屋岛的沙灘上發現一具還在冒煙的飛機駕駛艙殘骸。 和以往不同,他們在這個駕駛艙內發現了三具屍體而不是往常的兩具。 其中有一具屍體身穿深綠軍服,頭部碎裂,右臂缺失,身邊有一把匕首。

從維基百科上的內容來看,宇垣一行人好像最後沒有發動攻擊而自盡了?
rivegauche1979 wrote:
宇垣本來要求在他要搭的飛機的後座上的偵查員下機,但後者拒絕,於是兩人一起擠在後座,前座另有一名駕駛員。當時由於特攻隊員迴響熱烈,最終共有23人乘11架飛機在17點起飛。飛行3小時後,除了3架中途故障的飛機,餘機和包含宇垣的18人都墜落在沖繩海域(應是不敢違逆天皇不攻擊的命令而最終自行墜機),被許多英美駐軍目擊。宇垣發起的這場神風特攻隊的最後任務在日本國內褒貶不一。次日,幾個美軍登陸艇乘員在伊平屋岛的沙灘上發現一具還在冒煙的飛機駕駛艙殘骸。 和以往不同,他們在這個駕駛艙內發現了三具屍體而不是往常的兩具。 其中有一具屍體身穿深綠軍服,頭部碎裂,右臂缺失,身邊有一把匕首。
從維基百科上的內容來看,宇垣一行人好像最後沒有發動攻擊而自盡了?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後,宇垣纏海軍中將在午後四時半於大分海軍基地率領第七〇一海軍航空隊十一架彗星艦上爆擊機發起的特攻,扣除三架在前往沖繩途中故障迫降以外,其餘八架大部份下落不明。

宇垣中將在特攻前所攝相片中身著移除階級章的褐青色日本帝國海軍第三種軍裝,手持已故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所贈短刀;而所乘之701-122號彗星艦爆共擠進三名乘員,有別於常規兩名機組員。


根據美國海軍紀錄,當日並無任何艦艇遭受攻擊而受損。據守沖繩本島以北伊平屋島、伊江島的美國陸戰隊第二陸戰師第八陸戰團戰鬥日誌則紀載當日一架特攻機墜入伊平屋島、兩架特攻機墜入伊江島,造成兩員負傷,但設施無損。這應該就是宇垣特攻的一部份彗星機群。


根據當時匿藏在伊平屋島的兩名日本帝國海軍飛行員目擊證詞,午後七時四十分薄暮時刻,正當駐守該島的美國陸戰隊燈火通明大肆慶祝日本投降時,一架七〇一空彗星艦爆飛抵,但墜落於珊瑚礁岸。翌日清晨數名美國陸戰隊軍人清理現場時,墜落的彗星艦爆垂直尾翼部隊識別碼701仍可見,而殉職的彗星艦爆機組員僅有兩人,且無人著用第三種軍裝。

Wikipedia稱1945年8月16日清晨美國海軍戰車登陸艦LST-926在伊平屋島海岸發現仍冒煙的彗星艦爆座艙,三名殉職乘員其中一人著深綠色軍服且攜帶短刀,明顯為宇垣中將云云。此說來源不明,很可能是後世所附會編造,以訛傳訛。至於為何特攻機已飛至美軍部隊所在地卻未作攻擊而墜落於海岸,就只能臆測了。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