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iememe wrote:花崗?高山?
…- 有花山初子本人親自講述霧社事件之真實影像記錄...(恕刪)
- 裡面有邱若龍講述與霧社事件的緣起、魏德聖講拍片、選景、選角等祕辛,等於是「導演巴萊」口述版
- 採取座談會形式,所以有觀眾提問,加上沒有一般新聞的時間限制,幾乎是暢所欲言,故內容也滿精采。
- 因為(1)是其他人致詞之類,建議從(2)開始看
史前館講座:『真正的人』一個夢想的開端與實踐─魏德聖、邱若龍(1)
史前館講座:『真正的人』一個夢想的開端與實踐─魏德聖、邱若龍(2)
史前館講座:『真正的人』一個夢想的開端與實踐─魏德聖、邱若龍(3)
史前館講座:『真正的人』一個夢想的開端與實踐─魏德聖、邱若龍(4)
史前館講座:『真正的人』一個夢想的開端與實踐─魏德聖、邱若龍(5)
史前館講座:『真正的人』一個夢想的開端與實踐─魏德聖、邱若龍(6)
史前館講座:『真正的人』一個夢想的開端與實踐─魏德聖、邱若龍(7)
史前館講座:『真正的人』一個夢想的開端與實踐─魏德聖、邱若龍(8)
(1011)新增:「動態歌詞」適合練唱版_「 賽德克.巴萊之歌 」原聲帶四首有歌詞之,包含莫那父子對唱
- 為了方便想練唱的網友,這次將賽德克語擺在前面,所以每句開頭都會從族語發音開始
- 一樣是原聲帶裡所有四首歌的動態歌詞
13 仇恨消失 The Night Massacre
16 賽德克‧巴萊 The Soul of Seediq Bale
27 賽德克‧巴萊之看見彩虹 The Rainbow Promise
28.賽德克‧巴萊之歌(Father&Son)
-------------------------
- 壓縮包下載連結:
Seediq_front_Lyrics(Soundtrack of Seediq Bale).rar
- 裡面有小野專訪魏德聖、黃志明。講述與楊德昌、「悲情城市」一直到「賽德克‧巴萊」
- 因為小野本身也是電影圈,所以會聊得比一般人要更深入專業...
- 如果僅關心「賽德克‧巴萊」為何經費會跳到七億、變成上下兩集的話,請直接看第二段
魏德聖、黃志明專訪(一):我在大導身邊的日子
魏德聖、黃志明專訪(二):賽德克.巴萊
- 這一短片,值得看一看
- 因為有許多族語用詞之標準發音、Gaya、馘首、靈鳥介紹、包括道澤群在內三大群之分布位置等
- 很適合不喜歡爬文,卻對賽德克族有興趣的網友們先看一看。
五分鐘賽德克族簡介
(1015)新增:讀「被刻意忽略的莫那魯道遺族」
- 基於「歷史常識」的視角,而非「賽德克‧巴萊」電影腳本,自然要全文轉貼囉。
- 先全文轉貼莫那魯道遺族 莫那‧巴萬的文章
- (底下連結裡有大哥:莫那‧巴萬、三姊:瑪姮‧巴丸、莫那魯道之女:瑪姮‧莫那、二哥:毅勇‧巴萬之合照)
「被刻意忽略的莫那魯道遺族」by 莫那‧巴萬
當全台都在瘋《賽德克巴萊》時,卻鮮少人知當今「霧社事件」的故事題材真正從何而來,也鮮少有人知道或再去注意事件的遺族及Mona Rudo家族的生活現狀。「霧社事件」,就像一篇故事、一齣連續劇、一部電影一般,閱聽完了人們也就曲終人散,除了所謂的藝文工作者繼續關注其名聲、收視率與票房之外,似乎真實的「霧社事件」裡的人與現實生活沒有任何連結。而之前Mona Rudo家族的全力配合和遺族的賣力演出,也在鎂光燈聚焦在頂著藝文桂冠光環的少數幾個人身上,反而顯得微不足道。
「霧社事件」在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幾乎完全被忽略。人們,甚至是當今Seediq族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於自己歷史文化的認知,其來源竟還是從外來娛樂媒體所提供的影像資料,甚至認為那就是自己歷史文化的全部,殊不知,歷史文化就在自己的部落中,這是當今Seediq族人在族語流失外另一(歷史文化認知)必須重視的隱憂。
1931年5月6日,大雨滂沱中,兩百多位「霧社事件」遺族,形容枯槁的跨過暴漲的北港溪(烏溪上游),簡陋的竹橋,就搭在對岸和河中的巨石之間,當全數族人通過後,竹橋也隨著漫過的溪水逐波而下,遺族也就完全被封鎖在川中之島,毫無退路,自此,也禁錮了所有遺族的心聲,當然,也鎖住了任何有關Mona Rudo僅存的唯一血脈Mahung Mona的任何信息。
「霧社事件」之後,Seediq Tgdaya族人由一千數百餘人急遽銳減,被迫遷至川中島(今稱清流-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清流部落)的278位遺族當中,除了少數未參與舉事的家族外,多數人幾乎沒有一位是家庭完整的而無奈地被迫遷居至此。他們的家人都因「霧社事件」而不幸罹難,而這些家破人亡的老弱婦孺,他們原有的土地財產也被當時的殖民統治者拿去犒賞助日有功的「親日蕃」,所以,就這個層面而言,事件不只是事件、往事不只是往事而已,當SeediqTgdaya族人為了追求自己族群命脈的存續及捍衛文化傳承之尊嚴而參與,在族人幾乎為日人趕盡殺絕後,它不只是歷史上的一篇殘頁而已,因為承載這段往事的哀傷的遺族還在呼吸。
除了不適於生存在這個部落的族人(曾欺壓自己族人者)外,這裡的族人更顯得剛毅內斂,且在時光的推移下日漸茁壯,其後代韜光養晦低調處世者大有人在,此實在不容外界忽視。而實際上,這些遺族,都是「霧社事件」的見證者,他們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霧社事件」的故事,每個家庭都有它自己的聲音,這是外界時尚影劇、藝文、媒體或學術「他者」等所無法取代的,但卻在台灣譁眾取寵膚淺的媒體文化及學術拜拜操弄下被刻意忽略了。
Mahung Mona這位傳奇女性,外界對她可能甚是陌生,她生於民前3年,因癌症歿於民國62年,享年65歲。她是Mona Rudo的8名兒女之一。「霧社事件」發生之前,她有自己的美好家庭生活,與夫婿Sapu Pawan育有二名幼子,但在「霧社事件」發生後,Mona Rudo為進行殊死戰,讓戰士在面對敵人時無後顧之憂,下令其家族全數在山上小屋上吊自殺,之後,再放火焚燒,此舉所為的是不讓「親日蕃」有馘首其家人的機會,並斷絕成為他族的笑柄而無法面對彩虹另一端的祖靈。
而其時,Mahung Mona夫婦因不忍見其幼子上吊之慘狀,改以拋崖方式與孩子訣別,然後Mahung Mona亦自行選一棵大樹上吊自盡。但,是幸或不幸?在她奔赴祖靈懷抱的路途上,路過的族人見其雙腳猶自抽搐著,乃將繩索割斷棄置於地上,然後再由其他奔日投降之族人送至日軍治療,自此她成了日方監禁的俘虜,也開始了她內心飽受煎熬,終日以淚洗面、顛沛流離的一生。
她的苦楚卻鮮少為人知道,這是因為81年來,媒體、學者或文化工作者,只在他們便於取得經數度轉手的資訊的地方撰寫故事。然為學之道,理當求真求善求美,而真是基礎,失去了真,不知其價值何在?現代多數世人以為網路或媒體、影像等所提供的資訊就是真的,而對中外文獻的閱覽和實地田調工作態度不夠認真,學術若亦如此,其分析及立論,不免令人擔憂及懷疑。
- 平心而論,賽德克族以及莫那遺族的苦難與哀愁,迄今並沒有被包括政府在內的外界所終止或有所改善。
- 充其量,因為「賽德克‧巴萊」的熱潮,如同照明彈短暫地點亮了位於霧社地區的故事,個人建議遺族們要善用這段短暫的「能見度」,除了發表文章之外,可多做一些長遠的安排與打算,例如有效運用資源討回原有六社部落土地&重建六社面貌(註:這難度應該頗高...)、將清流部落(川中島)的「餘生紀念館」數位化並架接至「賽德克‧巴萊」官方網頁提高曝光度、主動規劃相關生態旅遊行程等...(諸如此類的構想或建議,我看可能要另外開一篇討論才行)
- 試想,發生在1930年的歷史事件,透過「賽德克‧巴萊」的熱映,已深深烙印在許多人的生命中,這何嘗不是祖靈Gaya的啟發呢?
--------------------------------------------------------------------------------
- 在閱讀江自得:賽德克悲歌時,請開啟Chunhua朗讀江自得的詩: 賽德克悲歌 ,更有feel!
- 因為這首詩,我決定要去買江自得詩集
賽德克悲歌(註1)by 江自得
1.
啊!波索康夫尼(註2)
白石山上,聳立天際的你
撐起中央山脈的重量
撐起你繁衍的千萬子孫
你把自己的影子撒向大地
讓長出的小米果實纍纍
你舞動圓融的葉子
讓祖靈在我心中閃閃發亮
你廣幅的面容頻頻向我招手
要我懷抱莊嚴的祖訓走向你
走向你那比親情遼闊的樹蔭
你流傳千年的語言
是謙遜的樹皮與散葉
是纏綿不已的樹根
啊!你唱出無比純粹的力量
讓世界轉向,正視賽德克的存在
你寬宏的本性,使歌聲不停追逐歌聲
在我體內,你無所求地歌唱
使我成為快樂且清醒的獵人
使我在薄暮時分獲得安息與幸福
從你寧靜的果實內部
我聽見琤琮的泉水流淌——
連結星座,月亮與海洋
連結刀,槍與戰慄的血液
從你飛舞的枝葉
我看到祖先狩獵的目光——
觸及永恆的溫柔與美麗
觸及秩序井然的死亡
啊!來吧!偉大的波索康夫尼
把我引入你的魂魄裡
讓我進入你的時間
讓你的歌聲在靜默的大地喧騰
讓緋櫻成為你的變形
年年綻放
在寒風中的霧社
在嗚咽的濁水溪畔
2.
達納都奴(註3)來了
苦澀的天空
風把飢餓的靈魂撕得粉碎
在水中,我喝不到水
在空氣中,我吸不到氣
在陽光下,我看不到亮光
在花的唇瓣,我聞不到蜜的甜味
在靜默的青苔體內,我聽不到生命滋長的聲音
被閹割的土地
像破碎的音節
在僵硬的嘴巴
找不著出口
鎮日的勞役,換來
唾沫與拳頭
清晰的鞭笞聲
像炙紅的炭火灑落
母親與妻子的乳房
劈啪劈啪
困頓的手腳
焦急地想奔向前去接住
斜坡上滾落下來的
一聲聲
忿恨
帝國的意志。黑色的火焰
受傷的村落。傳說的死亡
痙攣的溪流。雨後的悲傷
被遺棄的婦人。卑屈的地道
被玷污的少女。死了一千次的冬天
被黑夜帶走的男子。掙扎的斷崖
被抽打的夢。龜裂的月光
哀愁。掩埋在死寂枯葉裡的水聲
恐懼。在起點與終點交會的灰燼
悲憤。被困在玉米田裡的莫名風暴
從岩石的內部,我聽到啜泣的聲音
從陰沉的牆面,我觸摸到冰冷的死亡
從燃燒著的櫻花,我看到幽暗的祖靈
從脫殼的穀粒,我聞到遙遠的自由的芳香
從脫殼的穀粒,我聞到一絲遙遠遙遠遙遠的自由的芳香
統統還給我吧!達納都奴
把被你強姦過的田畝還給我
把被你猥狎過的山丘還給我
把被你斷頭過的巨木還給我
把被你粉碎過的容顏還給我
把被你鞭撻過的靈魂還給我
把被你埋葬過的我的名字還給我
3.
(一九三粼年十月二十七日,霧社的早晨)
頭顱。大刀。飛濺的憤怒
鮮血。和服。昏暗的太陽
烈焰。奔逃。顫抖的神社
灰燼。碎片。凍結的帝國
花朵。靜寂。哭泣的秋天
4.
為了活著
我們都將要死去
作戰會議後,殺豬
喝了最後的離別酒
「妻啊!白首偕老的指望已不可能
妳必須在我戰死前先死
去另一個世界等我」
「請你親手殺了我」
「謝謝妳,哪!用溪水洗淨孩子的臉吧」
記憶的盡頭
美麗的暮色
時間靜止
5.
銀色機翼閃閃
機槍來了
燒夷彈來了
毒氣彈來了
軍警步步進逼
山脈吹著黑漆漆的風
溪谷成了死亡之床
異樣的火光向著山崗死去
一排子彈射穿戰友的下巴
他扭曲的臉逐漸浮現上空
燒焦的肌膚
沒有淚痕
只有向天空開展的沉默的顏色
夜晚比戰鬥還哀傷
全身燃燒著飢渴與倦怠
幽黯的眼瞳漸漸散開
宛如一對枯萎的玫瑰
我勇敢地奔向無邊的黑夜
在絕對的黑暗中
祈求祖靈的指引
我把身體貼在岩窟山壁上
光滑的岩肌透出地熱的溫暖
想起親愛的家人
抽搐的風
不再哭泣
一個個死去的族人
就在我身旁
就在我伸手不可及的遠方
我的血液裡
死在流動
傷口不斷湧出
死的意志
喝完訣別酒
跳起辭世舞
吶喊著高唱著訣別歌
朝空中放槍
射光所有的子彈
啊!神聖的波索康夫尼
我親愛的父母妻兒哪!
我就要回到你們身邊了
回到比世界更高更遠的地方註1:賽德克(Sedeg )人是霧社地區最主要的族群,分為德
奇達雅(Tak-Daya,即霧社群)、道澤群(Toda)、土魯閣
群(Turuku),共三族群。
註2:波索康夫尼(PosoKofuni),賽德克人相傳其祖先是白
石山(Bunhon )上一棵大樹名叫波索康夫尼。有一天,樹根
的木精化為男女二神,生下子孫。
註3:達納都奴(TanahTunux),一九零一年,人止關之役時
,日軍(隘勇和警察部隊 )頭戴鑲有紅邊的帽子,此後,賽
德克人就稱日人為達納都奴,意即紅頭敵人。
---台灣日報---台灣日日詩 2005/09/09
江自得原詩文字網頁
- 原聲帶裡的第16首: 賽德克‧巴萊 The Soul of Seediq Bale,則是出自魏德聖請江自得寫的「迷霧裡的波索康夫尼」
迷霧裡的波索康夫尼 by 江自得
我的孩子啊,我知道
在那激情奔放的日子裡
你們學會一首歌──
為即將被遺忘的祖靈歌唱
每一個音符緊密地擁抱祖靈
你們躍動的身軀舞向祖靈
你們靈魂的尊嚴像密雲中的閃電
令敵人不敢直視
但,我的孩子啊!
你們的恨意讓天地暗下來
看不見遠方的星辰
啊,那些星辰已漸漸垂滅
我的孩子啊!
你們刀尖的寒光
讓月亮蒼白如蠟
你們刀尖的血漬
讓夜晚不停燃燒
聽啊,孩子們
從森林裡飄落下來的聲音
是祖靈的歎息
還是風的歎息
聽啊,孩子們
從濁水溪流下來的嗚咽
是祖靈的哭泣
還是雲的哭泣
我的孩子啊!
你們看,世界在不停地顫抖
你們看,染紅的土地沉默不語
你們看,波索康夫尼的樹皮一片片剝落
你們摸摸看,你們染血的雙手
還能捧住獵場的沙土嗎
你們摸摸看,你們悲憤的前額
還能展開一座美麗的彩虹橋嗎
你們摸摸看,你們疑惑不安的嘴
還能在所有的季節說話嗎
我的孩子啊,你們知道嗎?
森林中的松子已在風中全部碎裂
淚光閃閃的月亮橫在你們走向死亡的途中
暗鬱的雲朵已遮不住向著微弱的星光緩緩駛去的悲傷
我的孩子啊,你們知道嗎?
時間輕如一朵火焰
你們靈魂裡的星星已被點燃
你們的夢廣大如一片藍色海洋
而你們靈魂裡歡樂的淚水卻已乾涸
我的孩子啊,你們知道嗎?
為唱出祖靈的歌需要吞下許多痛苦
為說出自己的話需要吞下許多屈辱
為實現夢想需要吞下許多遺憾
孩子啊,你們在做什麼?
我的孩子啊,你們在做什麼?註一:作者應魏德聖導演之邀,創作了這首詩歌,是為平衡《賽德克‧巴萊》影片中賽德克族人於霧社小學運動會場襲殺一百三十四名日本人的血腥畫面,影片播放時已譯成賽德克語,由一位女性以賽德克古調吟唱,片中仍以中文字幕顯示。詩名由魏導所題。
註二:波索康夫尼(Poso kofuni ):賽德克人相傳其祖先是白石山(Bunhon)上一棵大樹名叫波索康夫尼。有一天,樹根的木精化為男女二神,生下了子孫。
迷霧裡的波索康夫尼
...感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