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e300 wrote:
別騙了~站在子彈上的...(恕刪)
這部很吃流行文化梗 導演的前幾部比較全球"通行"的笑話 如方基墨的笑破鐵幕 Top Secrets
笑彈龍虎榜電影之前還有25分*6集的 Police Squad!
Get Smart (影集與電影 特務行不行) 和影集 大槌頭 都是類似風格
我讓AI整理了一下 "在梅爾布魯克的《糊塗偵探 1965》之前有任何類似風格的喜劇節目或電影嗎?"
梅爾.布魯克(Mel Brooks)的《糊塗偵探》(Get Smart, 1965)是一部典型的諷刺喜劇(parody)+荒謬鬧劇(slapstick)+冷戰/諜報題材的惡搞。雖然它開創了特定的「間諜惡搞」風格,但在它之前其實已有不少電視節目與電影展現出類似的喜劇元素與氛圍。
📺 電視節目(1965 之前)
《傑克班尼秀》(The Jack Benny Program, 1950–1965)
以自嘲、冷面幽默(deadpan)與角色笑料著稱。
對話式諷刺、尷尬節奏的笑點,和《糊塗偵探》的台詞幽默頗有淵源。
《菲爾席佛斯秀》(The Phil Silvers Show,又名 Sgt. Bilko, 1955–1959)
描寫一名軍隊士官經常鑽營與搞笑詐騙。
對體制的惡搞、荒謬誇張的角色,風格和《糊塗偵探》相似。
《警察24號車,你在哪裡?》(Car 54, Where Are You?, 1961–1963)
關於兩個笨拙警察的喜劇。
滿是鬧劇與「制度搞笑」,與諜報惡搞有類似結構。
《洛基與布林克熊》(The Adventures of Rocky and Bullwinkle, 1959–1964)
雖是動畫,但冷戰背景下的諷刺、間諜搞笑、雙關語,和 Get Smart 有相當接近的黑色幽默感。
🎬 電影(1965 之前)
《鴨塘》(Duck Soup, 1933, 馬克斯兄弟)
對戰爭與政府的瘋狂諷刺,充滿語言遊戲與鬧劇。
是 Brooks 一再提到的靈感來源之一。
《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 1940, 查理卓別林)
將政治與專制當成笑料來源。
以嚴肅題材反差製造諷刺,正是 Get Smart 的路數。
《瘋狂的葬禮》(Arsenic and Old Lace, 1944, 加利葛蘭特)
黑色荒謬喜劇,角色神經質、對白快節奏,帶有哥德式鬧劇氛圍。
《老鼠開戰》(The Mouse That Roared, 1959, 彼得賽勒斯主演)
描寫一個小國對美國宣戰的荒誕故事,諷刺冷戰與國際政治。
題材和 Get Smart 的「冷戰惡搞」非常接近。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 史丹利庫柏力克)
黑色喜劇的經典,拿核武與冷戰危機開玩笑。
雖是更陰暗的風格,但對「冷戰+荒謬」的處理直接影響後來的喜劇作品。
✨ 總結
在 Get Smart 之前,就已經有不少「類似風格」的作品:
馬克斯兄弟與卓別林 → 奠定荒誕+諷刺的基礎。
Sgt. Bilko、Car 54 → 電視上體制/機構的惡搞。
Rocky & Bullwinkle → 間諜題材+冷戰幽默。
The Mouse That Roared、Dr. Strangelove → 在電影上直接諷刺冷戰格局。
換句話說,布魯克斯與巴克·亨利的 Get Smart 是把這些「荒謬鬧劇、體制諷刺、冷戰題材」集大成,並用「諜報間諜」包裝起來,才顯得耳目一新。
要不要我幫你做一個「從馬克斯兄弟到《糊塗偵探》」的喜劇傳承脈絡圖,方便一眼看到喜劇風格的演進?
你所問的是《Get Smart!》(1965)之後,有哪些風格類似的作品,且在 IMDb 上評分至少 7.0。這些作品有諜報/間諜元素,也融合幽默、荒誕或諷刺風格,是 Get Smart! 的「精神後繼者」:
類似風格且 IMDb 評分 ≥ 7.0
1. Archer (2009–2023, 動畫)
風格:黑色幽默、間諜惡搞、文化梗多、角色荒誕誇張。
IMDb 評分:約 8.6
bestcinemareview.com
24/7 Wall St.
與《Get Smart!》的聯繫:兩者都嘲諷 James Bond 等間諜電影;Archer 是成人動畫版的間諜喜劇,諧音與角色荒誕性格極致呈現。
2. Chuck (2007–2012)
風格:科技諜報 + 喜劇 + 群像情感結合,輕鬆幽默又有行動場景。
IMDb 評分:約 8.2
bestcinemareview.com
Equity Atlas
與《Get Smart!》的聯繫:中規模、現代化的諜報機構背景,但有大量笑料與角色化反差,承襲俏皮的諜報喜劇精神。
3. The Man from U.N.C.L.E. (1964–1968)
風格:正式諜報劇中注入輕鬆、幽默與時代風貌。
IMDb 評分:至少 7.0(歷史經典;IMDb 頁面無評分,但廣受肯定)
BFI
連結性:該劇與 Get Smart! 同時期播出,且擁有詼諧元素,是諜報喜劇的平行進化代表。
4. The Avengers (英國,1961–1969)
風格:優雅英倫諧諜,融合諷刺、幽默、服裝與情節懸殊感。
IMDb 評分:約 7.0 以上(受廣泛推崇經典劇集)
Telegraph
BFI
與《Get Smart!》的連結:兩部皆以諜報為背景,搭配扭曲的角色互動與幽默節奏。
5. Steed in The X-Files–style charm?
(資訊不足,略。)
快覽表
節目名稱 類型 IMDb 評分 與《Get Smart!》的關聯
Archer 動畫諷刺間諜喜劇 ~8.6 荒誕對話 + 諷刺間諜文化
Chuck 科技諜報喜劇 ~8.2 輕鬆幽默 + 情感人物塑造
The Man from U.N.C.L.E. 經典間諜劇 ≥7.0 時代背景下的幽默諜報預兆
The Avengers 英倫諜報奇幻喜劇 ≥7.0 優雅諜報 + 幽默張力
好的!下面我幫你整理出 Zucker 兄弟(David Zucker, Jerry Zucker) 與 Mel Brooks 兩大喜劇大師的代表作品。他們都是以「惡搞/模仿喜劇(spoof parody comedy)」聞名,但風格各自不同:
🎬 Zucker 兄弟(David Zucker & Jerry Zucker)代表作品
以 「災難片惡搞+快速笑點」 聞名,尤其擅長 slapstick(肢體喜劇)+視覺笑料。
電影
Airplane! / 空前絕後滿天飛 (1980) ⭐(IMDb 7.7)
對災難電影《Airport》系列惡搞的經典,常被譽為史上最佳惡搞喜劇。
Top Secret! / 笑破鐵幕 (1984) ⭐(IMDb 7.2)
惡搞二戰片+間諜片,湯姆‧克魯斯初期作品。
The Naked Gun 系列 / 白頭神探 (1988, 1991, 1994) ⭐(IMDb 約 7.0–7.6)
由 Leslie Nielsen 主演的警匪惡搞喜劇,誇張笑料滿點。
電視
Police Squad! (1982)
電影《The Naked Gun》的前身,僅播出 6 集但成為 cult 經典。
🎭 Mel Brooks 代表作品
以 「跨題材惡搞+音樂劇式幽默」 聞名,強調 對白機智+荒謬角色+舞台感。
電影
The Producers / 制片人 (1967) ⭐(IMDb 7.6)
以納粹題材惡搞,後來改編為百老匯音樂劇。
Blazing Saddles / 燃燒的馬鞍 (1974) ⭐(IMDb 7.7)
惡搞西部片,經常出現在「最佳喜劇電影」榜單。
Young Frankenstein / 年輕的科學怪人 (1974) ⭐(IMDb 8.0)
惡搞經典哥德恐怖片,用黑白拍攝的極致惡搞。
Silent Movie / 默片 (1976) ⭐(IMDb 6.7,但經典地位高)
幾乎全片無對白,致敬默片的惡搞。
History of the World: Part I (1981) ⭐(IMDb 6.9,近 7.0)
惡搞歷史大事件,分段式短劇形式。
Spaceballs / 太空炮彈 (1987) ⭐(IMDb 7.1)
惡搞《星際大戰》,Brooks 最知名的後期代表作。
Robin Hood: Men in Tights / 搞笑羅賓漢 (1993) ⭐(IMDb 6.7,粉絲經典)
惡搞羅賓漢與中古題材,舞台感強烈。
電視
Get Smart (1965–1970)
與 Buck Henry 共同創作,冷戰時期的間諜惡搞,經典電視喜劇。
📌 比較特色
Zucker 兄弟:快速笑點(每分鐘一個 gag)、誇張視覺笑料、肢體搞笑(slapstick) → 代表作 Airplane!、Naked Gun。
Mel Brooks:對白機智、舞台劇感、惡搞題材更廣(西部、科幻、歷史) → 代表作 Blazing Saddles、Young Frankenstein、Spaceb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