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itzday wrote:
話說1930才發生霧社事件1931年手牽手一起打棒球
回想這個真實歷史覺得有點好笑。(恕刪)
解讀歷史事件的角度,容易被本身所存在的時空的意識的解讀
所以,以後現代歷史學的角度來說
對於過去的任何號稱「中立」評論與撰寫,都不可能是中立
更不能完全
故引用「1930的霧社事件」去回想「1930打棒球」而覺得好笑
因為所用的視角不能貼近當時是社會意識
現今統稱的「原住民」是「現今」
八十年前你是你,我是我,你我並不是同一「族」
你(泰雅族…好吧~我知道有些人認為「賽德克是另外一族」…)的霧社事件
對我(鄒族?還是阿美?~)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話說1930才發生霧社事件1931年手牽手一起打棒球」牽涉到兩個不同的高砂族
覺得好笑是因為採用的「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原住民族視點
覺得好笑並沒有問題
像有人覺覺得「kano」媚日
我也覺得很好笑…
「kano」媚日?
是採了什麼樣的視角
所導演的一場樣板戲.有多少人知道這個事實呢?」
是「宣傳手段」,不是「導演」
紅葉也是呀!
王建民也是呀!
楊傳廣也是!
就連風特攻隊也是
如果你是1931年日本總督太田政弘
有個拿到全國高校棒球亞軍的球隊
不要告訴我,你只貼張海報…
所以,媚不媚日我不知道
那個記者在記者會上問的問題
我怎麼,都沒有必要讓這一部「媚日」的故事出現日本人歧視台灣人(漢人、潘人…)的句子
是確定可以拿掉的
歷史的事實,只有一個
流傳下來的,從來不是事實
KANO的故事,是樣板
也許吧
是事實嗎?應該是吧~
日本總督府有大力宣傳嗎?
那是當然有…
曾維妮、王建民都跟總八竿子打不著的總統握手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日本政府所導演的樣板?
我是不覺得啦~
的確是很值得推薦且再刷的電影
但是我覺得
八田與一的那一段的確是「媚日」無誤。
電影情節美化犯罪或醜化政府是常有的事
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是娛樂消遣嘛。
可是歷史時序和結果是不可能改變的
嘉南大圳的通水使用是在 1930 年
也就是在嘉農獲得全島冠軍之前
但本片把嘉南大圳擺在嘉農獲得全島冠軍一起
這種違背史實的錯亂情節
帶給我的唯一觀感或企圖就是「媚日」。
或許本片有考慮到賣到日本上映的商業考量
不過日本觀眾是否會買與史實不符的這個帳
還有待觀察。
反之
我們可以接受電影的情節如
嘉農或近藤監督因受嘉南大圳開通獲得啟發或激勵
因此更努力的去練球
或者超越種族籓籬而共同努力
或者去掉嘉南大圳的情節
保留蘇正生的愛情故事
電影隨便怎麼演都好
都是可以接受的電影編劇情節。
但蓄意違背史實這一點
恐怕難以洗刷「媚日」的汙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