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 是演本省掛的還是外省掛的 ?

網路站長 wrote:
可是年輕的講國語,老一輩的又講道地的台語



年輕演員們都是國台語交雜啊


就連演外地人的主角趙又廷
我印象中他也有跟著講幾句簡短的台語
其他年輕演員像白猴、阿伯、志龍、和尚、陳漢典等
台語都講得不算太少吧
唯一從頭到尾沒講台語的年輕演員
應該只有兩個:妓女小凝跟志龍的女友小惠
但反正她們的戲份本來就很少
台詞都那麼一點點而已
nutella wrote:
年輕演員們都是國台語...
唯一從頭到尾沒講台語的年輕演員
應該只有兩個:妓女小凝跟志龍的女友小惠...(恕刪)

一九八O年代,民國70年代,那個時候的高中生,會講國語本來就是正常
學校念的書都是說國語,沒有在教台語(或說是閩南語都成)
如果是上一輩以閩南語為主的在地小孩,國台語雙聲,肯定是很正常的
至於蚊子演的外地來的孩子,看起來就像"外省嬰仔"...,後來證實果然是"芋頭蕃薯"
妓女小凝跟志龍的女友小惠,來歷更是模糊,那個時代的華西街私娼寮的妓女來源很廣,騙來的、拐來的、自願的都有
會不會說台語,不是重點
像我的台語,也是當完兵後,才變的比較溜..
http://www.flickr.com/photos/meiko0604/sets/
khn wrote:
奇怪,怎麼一堆人都把...(恕刪)



真正的閩南語跟台灣人講的並不太一樣!!

不一樣的地方包括:
○ 腔調
○ 用詞
○ 名稱
甚至語法有些也不太一樣

會有這樣的因素是因為,台灣曾被日本統治了50年

也由於此因素,很多我們平常用的詞是日語直接轉換過來的!

比方說"寒多路"~ 你在福建講就沒半個人能懂!!

所以說~ 在台灣講的閩南語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在裡面,稱它為台語有何不可!!

(我就完全不認同在台灣它要被叫閩南語!!)
hopeless wrote:

真正的閩南語跟...(恕刪)


我也覺得叫台語才對

像所謂的英語和美語其實差異越來越多

不同用法還有新的詞彙


整齣戲如果講台語,這些年輕演員的演起來可能就慘兮兮了...

連國罵都很不標準了...
http://www.facebook.com/MiniLin.fans 超萌系美少女Mini 粉絲團
hopeless wrote:
真正的閩南語跟台灣人...(恕刪)


其實不用太龜毛啦

大方向都是同系語言就好了阿

有必要分那麼細嘛

再分下去不就又要分南北腔

還有外來語不能把他歸類下去

還有每個時代的轉變也會衍生出一些當代語言

這次改版簡直是濫到翻濫到底
主角的成長背景是"艋舺"

台北的本省小孩子,講國語很正常,反而是講台語怪腔怪調


有甚麼好大驚小怪?????
暗夜審判者 wrote:
大方向都是同系語言就好了阿

有必要分那麼細嘛



我覺得可以說:
中國的閩南語 跟 台灣的台語
屬同一種語言
但可細分

如果有人真的想分得很清楚
是可以的
就像英文
你可以細分成很多種
American English, British English, Australian English, New Zealand English, South African English, etc.
除了這些主要的
如果你還要再把一些有的沒的比較不正式的也拉進來
那會包括更多 比方說什麼Chinglish, Spanglish, Czenglish之類的
但是它們通通都可歸類於一種語言 就是英文

"台語"這個稱呼唯一的問題可能在於
台語 可以被顧名思義的解讀為"台灣的語言"
客家話跟原住民語等其他許多語言直接就被排除在外
但我想 在這方面也不需要過度解讀
因為"台語"這個名詞早已成為習慣用語了
一部電影本來就是國台語交雜

那個時候都在推行國語,,但是爸媽和祖父母還是習慣講台語,

從小學開始,,學校就只能講國語,,,回到家講台語,,,有什麼不對???
laudy wrote:
我不太認同 羅勒蔘茸...(恕刪)


覆議

影片理的語言別的確會有差別
像阿波卡獵逃(過年期間又看了一次)裡面都是說馬雅語(雖然我們不知道它說的是真是假)
感覺上給觀眾的共鳴點又多了些 寫實的場面加上原音 視覺與聽覺同步感受 感受更加深刻

阿凡達裡雖然不是所有的外星人都說英文 感覺總是怪怪的 這點就著實有點讓人不太舒服
選擇自己的興趣 竭盡自己的努力 擴充自己的視野 永遠保持好奇心 悟出樂在其中的道理
我認為還是應該台語發音比較接近真實生活

艋舺太做作了

看過艋舺後我心中一直浮現少年耶安啦的片段

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