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WTO"。我們真正管制的好像只有對岸的電影,對於其他的幾乎不設限。別再說管制就是閉門造車了,日本、南韓、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年不到百片外國片可以上映,台灣一年大約300部以上)...連這些市場比台灣大的都在管制,重點在怎麼管制,現在幾乎不設限真的不妥。要設限制電影法39-2為法源依據,其中"成立國片院線,予以輔導,或設定國片映演比率",這就是一種管制,但這種管制在台灣不可能有效果,因為外片幾乎不設限的在台灣上映,這莫怪台灣的演藝人員都要出走。對岸市場又大,又保護本國產業,當然思想管制是他們的另一個問題。個人覺得台灣本土電影人需要的不是偶而一部、兩部上億的電影,而是要讓大多數電影人都能回本加上有點盈利,但現在面對WTO,政府只能用一些補助、獎金之類的辦法。
韓國為了保障本土影視工業發展,強化節目製作品質與兼顧電視台投資成本的回收,一九九八年政府規劃無線電視台播出時段的18%,必須分配給本國節目。 黃金時段(晚間七點至十點)不得播放境外節目。KBC主席Noh Sung Dai表示,「境外電影、動畫、流行音樂節目,每季播放總時數不得超過60%」。 有線電視頻道的境外節目不得超過播出時間的30%。 目前產業運作現況為,電影每年有25%以上國內製作;動畫是45%;流行音樂節目則是60%以上。依政策規範,未來電視台每年播出電影總時數至少要有30%以上是國內製作,動畫則至少要有40%以上、流行音樂節目則至少要有60%以上
樓主觀念十分的錯誤, 眼睛不應該侷限在台灣, 如果管制外片, 反而可能反向使國片被外國管制保護了台灣小小的市場, 而放棄了全世界, 這是短視近利的鎖國行為本身的市場夠大才能有足夠的籌碼來管制外來品, 本身市場不夠大, 鎖國管制只會讓別國反制, 然後餓死在自己小小的市場裡
保護個屁~沒有競爭力就該去加強競爭力,不行就讓他倒.講白點,汽車機車做的好誰不想買,電影拍的好有誰不想去看,說沒錢這種理由就是競爭力太差.限制外國片或是提高進口汽機車關稅這種想法的人怎麼不挖個洞躲起來.笑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