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iz Chang wrote:
想起我2008年三...(恕刪)
想告訴你一個故事
台灣有人當時已經到達聖母峰攻擊營
因為天候時間的關係
只能允許台灣一人攻頂
雖然他是當時狀況最好的一個
但他放棄了將機會讓給另一人
他的說法之一是[我還年輕,要再來還有機會]
(但他也不是那種18,20歲左右的)
我知道這件事時
心中的想法是XD!
這是聖母峰攀登!!!
就算你有體力技術
也不見得有金錢和機運可以再來一次!!!
更何況他連這次的一些經費籌措都很困難
但是他後來竟然再次攀登聖母峰而且成功了!!!!
我當時知道時百感交集
蠻高興之前我的想法是錯的
心中真心地祝福他
有如勵志電影主角的他
回台灣也沒受到英雄式的歡呼
繼續在相對弱勢的地位下
辛苦地為生活打拼著
有看到這邊有許多電影《聖母峰》的介紹與分享,如果喜歡這部電影或是還沒看過《聖母峰》的朋友可以看看。
Peniz Chang wrote:
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故...(恕刪)
我的原意
是希望你重新審視
登頂的機會真的都沒有了嗎?
登頂的意義是?
當下選擇是沒有對錯可評斷
選擇也只有對當事人最有意義
你當時實際情況只有你領隊清楚
也是你領隊擔下了你硬上山的責任
如果是腦水腫(希望你真的對高山症有夠清楚的認識)
再上升惡化後是有出人命的可能
當然在台灣
海拔真的不算高
地形也不算惡劣
行程也不算很久
大多人撐一下就過去
但將上山的責任都交給領隊或交給機運
而不是自身有謹慎評估和充分的準備
你覺得好嗎?
[全世界的登山者都不願意放棄這一刻]?
我不敢苟同
因為攀登除了最容易見報的成功者和山難者
有多少人是清楚評估後而放棄登頂的
當然失敗者是不會有版面的
登頂很部分就在自我肯定
但不幸的很多成功者輕忽了外在的幫助
而只想凸顯英雄式的光芒
那個後來成功登頂聖母峰的[他]
二次回來都不斷強調藏胞和雪巴的幫忙
但那卻是很少成功者會提及的(梅斯納比較常)
抱歉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