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上面網友提供的資料
我找到當初看的影片
中文版 滿精彩的

當歷史上最嚴重的聖母峰山難發生時,Ken Kamler 是山上唯一的醫生。在TEDMED演講中,他分享關於登山者在極為艱困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奇蹟故事,同時透過大腦的顯像技術將一個被埋在雪裡36個小時,並且生存下來的登山者的腦內奇蹟描繪出來。

https://www.ted.com/talks/ken_kamler_medical_miracle_on_everest?language=zh-tw
Peniz Chang wrote:
想起我2008年三...(恕刪)

想告訴你一個故事
台灣有人當時已經到達聖母峰攻擊營
因為天候時間的關係
只能允許台灣一人攻頂
雖然他是當時狀況最好的一個
但他放棄了將機會讓給另一人
他的說法之一是[我還年輕,要再來還有機會]
(但他也不是那種18,20歲左右的)

我知道這件事時
心中的想法是XD!
這是聖母峰攀登!!!
就算你有體力技術
也不見得有金錢和機運可以再來一次!!!
更何況他連這次的一些經費籌措都很困難

但是他後來竟然再次攀登聖母峰而且成功了!!!!
我當時知道時百感交集
蠻高興之前我的想法是錯的
心中真心地祝福他

有如勵志電影主角的他
回台灣也沒受到英雄式的歡呼
繼續在相對弱勢的地位下
辛苦地為生活打拼著




紀桑 wrote:
想請問片中後來有位...(恕刪)

在極冷環境下還脫衣服
是中度到嚴重失溫的可能症狀之一
體溫可能已經較正常低4-5度
意識不清而做出錯誤判斷
雪地迷途罹難者有時就會被發現自己脫光衣服

mix*陳小偉*will wrote:
大大是過來人更能深...(恕刪)


謝謝~我永遠不會忘記...
有時候真的走到這一刻,真的很難很難放棄


Paul1582 wrote:
謝謝您親身經歷的分享
只是每個人選擇的方式很不一樣,
或許有些人喜歡挑戰大自然,
雖然明知那非常危險,
這其中的點滴只有當事人才最清楚…
TKS!!...(恕刪)


Cloudy Shiau wrote:
想告訴你一個故事台...(恕刪)


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故事

我想全世界的登山者都不願意放棄這一刻
活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獻上我在雪山快掛點的照片,謝謝領隊幫我拍的紀念照


Peniz Chang wrote:
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故...(恕刪)




ⓦⓘⓛⓛ
今天也去看了....真的覺得...不要命了才去爬聖母峰...

但對於登山者來說.卻是一個心中的頂點...費盡全身之力才能看到峰頂.卻已沒體力上去..但是要回去又無比不甘心.

因為可能不會再有機會爬第二次...這種情形真的能體會....硬要撐上去.但已無力下山..連同夥伴也一起牽連...

上去跟下來都是一樣恐怖的阿....有命上去沒命下來..一樣GG..
小弟也去看過這部電影,如果對登山有興趣的朋友,看過後絕對可以體會專業登山家對登頂的堅持,山雖然永遠都在那邊等你,但不代表山歡迎你,看過《聖母峰》電影,真的可以看到大自然對人類無情的啟示。
有看到這邊有許多電影《聖母峰》的介紹與分享,如果喜歡這部電影或是還沒看過《聖母峰》的朋友可以看看。
我昨天也去看了...有些應該有棚內後製拍攝吧...

這種類型的片不常見,值得去電影院看,我看3d版,效果蠻好的,比1般商業電影刻意作出來的效果唯美,不過人真的是往往情感或夢想,凌架於專業之上...

Peniz Chang wrote:
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故...(恕刪)

我的原意
是希望你重新審視
登頂的機會真的都沒有了嗎?
登頂的意義是?
當下選擇是沒有對錯可評斷
選擇也只有對當事人最有意義

你當時實際情況只有你領隊清楚
也是你領隊擔下了你硬上山的責任
如果是腦水腫(希望你真的對高山症有夠清楚的認識)
再上升惡化後是有出人命的可能
當然在台灣
海拔真的不算高
地形也不算惡劣
行程也不算很久
大多人撐一下就過去
但將上山的責任都交給領隊或交給機運
而不是自身有謹慎評估和充分的準備
你覺得好嗎?

[全世界的登山者都不願意放棄這一刻]?
我不敢苟同
因為攀登除了最容易見報的成功者和山難者
有多少人是清楚評估後而放棄登頂的
當然失敗者是不會有版面的

登頂很部分就在自我肯定
但不幸的很多成功者輕忽了外在的幫助
而只想凸顯英雄式的光芒
那個後來成功登頂聖母峰的[他]
二次回來都不斷強調藏胞和雪巴的幫忙
但那卻是很少成功者會提及的(梅斯納比較常)

抱歉多言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