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喜事裡的不合理現象


小黑貓托雷 wrote:
我在想會不會只是粵...(恕刪)


你的推論也不是不可能,尤其是周星馳那部,常坤跟李公公那段,字幕跟配音,一個是乾爹、一個是乾爺爺,都看得很辛苦...
我父親那邊的親屬都是居住於港澳,我也是小三時才移居台灣,

我爺爺有6個小孩,而我父親是長子(第一位出生),

但我三叔(我父親的弟弟)的兒子年紀比我大,卻也還是稱呼我堂哥.

我在港澳的朋友及遠親,在我的記憶中都是依此邏輯來彼此稱呼(只論輩分不認年紀)

而我也覺得這種方式也頗容易讓旁人能憑藉稱呼,就能初步聽出對方家族的狀況,

當然我不能代表所有有港澳人的觀念,

但因為此片是港片,所以我當時看後並不會覺得有不合理.

最後以此片為例,我會認為編劇的腳色設定應該是

毛舜筠的父親是稱呼常父或常母兩位其中一位的父親或母親為甚麼"弟"或甚麼"妹"

畢竟毛舜筠劇中腳色是姓梁,與常父或常母並非直系血脈.

maxsanta wrote:
以前的人的確是論輩...(恕刪)


所以,論輩不論歲已經不符合現代了,現在是論輩也論歲了對吧!
我高中時的導師,剛好是我媽那一族的,他叫我外公尊稱"太公",叫我媽"奶奶",叫我...."舅舅",上課時心照不宣,我還是叫他老師,在校其餘時間不敢管我,輩份高還是有差的...
Ahu Tahai wrote:
所以,論輩不論歲已...現代....(恕刪)

所謂的「現代」, 指的又是哪一個年代呢? (有人說 1949 年以後, 有人說 1917 年後)

這應該跟世代沒有關係, 而是家族裡面的習慣有關, 如果家族都習慣這樣用, 不是換個世代就能夠換掉的, 只要上面幾代的人都還在, 就要遵循前幾代的叫法, 否則長輩會生氣的....

我今年 50 歲, 我和我老婆的家族, 都是用論輩不論歲的算法, 家族裡最小的成員今年才剛出生, 所以這個出生的嬰兒, 將來叫家族裡面的人, 也都會沿用論輩不論歲的規則, 照這樣下去, 等到這個嬰兒 70 歲的時候, 他底下的子孫可能還是繼續這樣沿用....

Ahu Tahai wrote:
所以,論輩不論歲已...(恕刪)


是啊, 現代人生得少

以前的論輩是以嫡長子為最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所以才有長兄為父, 就輩份而言, 嫡長子是輩份最高的, 就算年紀比較小, 輩份還是最高, 所以要尊稱為哥哥, 同樣嫡長女, 輩份也是高於妾的兒子, 所以要尊稱為姐
樓主在問同輩間的稱呼,

一堆人在回不同輩的稱呼說正常...

以前有看過,某些地方是會把長子小孩或大房小孩的稱呼往前排...
maxsanta wrote:
以前的論輩是以嫡長子為最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所以才有長兄為父, 就輩份而言, 嫡長子是輩份最高的, 就算年紀比較小, 輩份還是最高, 所以要尊稱為哥哥, 同樣嫡長女, 輩份也是高於妾的兒子, 所以要尊稱為姐


受教了!
那部片的翻譯可能翻錯才會出現這種稱謂。

幾乎所有回應的網友可能連看都沒看過那部片就直接回答樓主的問題。樓主問的不是輩份問題,而是“同輩間的稱呼”。但回答的人都以為是在談輩份,其實問題從來就不是在談輩份問題。

毛舜筠跟常父、常母是同輩份沒錯,同輩之間是以年齡來區分誰是大誰是小。那部片如果不是講錯台詞就是翻譯有問題,不要再談什麼輩份了,就已經是同輩了還談輩份。


外行 wrote:
我父親那邊的親屬都...(恕刪)


感謝你的實際案例說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