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
小片還是有,少人注意而已.
比起底片時代,小成本拍攝電影只會更容易,
但是要在電影院上映的確更困難.

這部紀錄片講的是好萊塢、歐洲或亞洲還有不少小片。奧立佛史東「斯諾登風暴」,是拿歐洲的錢拍的,所以內容也比較歐洲觀點,我很喜歡

好萊塢不喜歡小片的原因,也與我們想像不同。小片像賭博,賭下去不一定贏

聲光大片則是百分之百穩賺,以銀行的角度,只願意投資大片
Lisa_Hsu wrote:
好萊塢不喜歡小片的原因,也與我們想像不同。小片像賭博,賭下去不一定贏

好萊塢的大片,慘賠的彼彼皆是.

老美每年拍的電影多得數不清,
但是讓片商願意花大錢宣傳的電影並不多,
投資拍片可不是在作功德..........
Lisa_Hsu wrote:
愛迪生只會嘴砲,公司虧損累累節節敗退,任何明理老闆都會請他捲舖蓋走人

現代用語就是「燒錢」,
燒不起錢的公司,一邊涼快,
沒有各路嘴砲先生,如何能成就今日資訊霸業,
前幾年剛走的一位嘴砲先生,不也被媒體捧為偉人?

新創產業的動力其實就是「嘴砲」,
另一個說法是「夢想與未來」,
明理的老闆應該會選擇乖乖做代工..........
cckm wrote:
沒有各路嘴砲先生,如何能成就今日資訊霸業,
前幾年剛走的一位嘴砲先生,不也被媒體捧為偉人?

嘴砲得搭配實力宅男
實力宅男能做產品不能推銷;嘴砲能推銷卻做不出產品
影集電腦狂人(Halt and Catch Fire)就演這樣主題,彼此瞧不起對方,但又不得不在一起合作,缺一不可
這架構很有趣,可惜後來犯了戲劇老毛病,裡面有個天才女工程師,個性屁孩到不行還到處吃香喝辣,撐了三季放棄了

愛迪生很會屁,但把真正能做事的特斯拉氣跑了,還變成他對手,非常愚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