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岸最速 wrote:
看了就讓人厭惡的口吻...(恕刪)


聽說膠原博聽音樂會時都是帶著總譜去聽的,一邊聽一邊對著譜分析不曉得是不是同等級的玩意兒
redshoulder wrote:
「DG貝多芬大全集」的F大調行進曲WoO 18為何不收錄貝多芬親自編寫的完整版?


[前言]
首先跟您說聲抱歉 雖然知道您是存心想讓我難堪 可惜這回真要讓您失望一下了 你出的這五道題目中的第一題 已經被我解出來了 答案如下請您過目

[參考答案]
根據研究考證結果顯示,《F大調進行曲》WoO 18共有五種版本:

原始版本作品編號是Hess 6,發表於1809或1810年,編制有短笛、銅鈸和三角鐵,但無長笛及之後修訂版的三重奏。第二版在《全集(Gesamtausgabe)》中出版,編制將短笛改成長笛,且無銅鈸、三角鐵及三重奏。第三版是1822年的「修訂版」,編號Hess 7,編制同Hess 6,且增加了貝多芬親自編寫的三重奏。第四版是根據Hess 6(WoO 18)所改編的鋼琴版Hess 99。第五版是在貝多芬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改編收錄在柏林出版的銅管樂隊樂譜裡,且還誤記為出自約克.馮.華爾登伯格伯爵(Count Yorck von Wartenburg)後備軍團的作品。編制上使用長笛、銅鈸和三角鐵,及加大的銅管樂團,無三重奏。作品編號為Hess Anh. 2。

所以綜上所述,無論WoO 18、Hess 6、Hess 7、Hess 99或Hess Anh. 2。雖有版本編制上的差異,但廣義認定都算同一部作品,其中Hess 7可視為「完整版」。

至於1997年版的「DG貝多芬大全集」vol. 15收錄的是由Hans Priem-Bergrath指揮柏林愛樂管樂合奏團的版本,該版原先收錄在專輯《艾格蒙、威靈頓的勝利、進行曲》唱片編號:DG 419 624-2中。而DG另有一套錄音,採用的是Johannes Schade的改編版,收錄在專輯《普奧軍隊進行曲》中,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管樂合奏團,唱片編號:DG 4393462。此版後來也收錄於2020年最新版的「DG貝多芬大全集(BTHVN 2020)」。

接著回到題目本身。你所問的:「DG貝多芬大全集的F大調行進曲WoO 18為何不收錄貝多芬親自編寫的完整版?」……而這裡所謂的「完整版」指的就是1822年出版的「第三版」,編號〝Hess 7〞。顯然在DG現有的錄音中,無論是Hans Priem-Bergrath或卡拉揚的版本,都不符合「完整版」的標準。除非DG當時願意為此特地再重新錄製一套,或尋求其他唱片公司收購版權。但可想而知,在商業利潤考量下,如此做法是相當不切實際的。

以上就是針對這題的解答,但換個角度看,你的問法其實並不夠精準,邏輯上也有些問題。因為「DG貝多芬大全集」確實是有收錄「不完整版」的「WoO 18」,而非「完整版」的「Hess 7」。所以題目後面應該加註「Hess 7」,才是比較嚴謹專業的提問方式。

另補充一點,DG在97年版大全集裡將其收錄的版本記為“Yorck'scher Marsch”可能也不準確,因為它應該算是「第二版」編號WoO 18。且如果是Yorck'scher Marsch,那編號也應改成Hess Anh. 2較恰當。換句話說,“Yorck'scher Marsch”本身就是以訛傳訛的結果,在Youtube上很多演出影片也錯誤引用。貝多芬從來就沒有一部名為“Yorck'scher Marsch”的作品,或《F大調進行曲》WoO 18副標題“Yorck'scher Marsch”,這點是作為一個嚴謹、進階的古典音樂愛好者必然要能分辨清楚的。

[後記]
因為有些話怕你誤會 或刻意的忽略我想表達的意思 所以會講得比較直接明白一點 這點還是先跟您說明清楚 並請您諒解 畢竟我們做人做事要講道理 我既然已經提供我的答案了 而你若沒有提出其他意見 那我就視同是你「默認」 也就是承認這答案是對的 因為今天是你來問我 所以我回答你 這樣一來一往沒有什麼問題 這點也可以接受大眾公評 原則上等待你回應的時間以5個月為限 特此聲明
謝謝
錯棚一下,有人可以簡單跟我解說,高壓直流輸電的6 脈波整流器工作原理嗎?因為我想輕鬆看,班奈狄克·康柏拜區主演的電流大戰,可是不清楚上面的原理,所以到現在沒資格看......
形於無名
[偷笑][偷笑][偷笑]
形於無名
我也是文組的,會不會也要花上大半年去了解電學原理,才能看?[偷笑]
redshoulder wrote:
「DG貝多芬大全集」為何不收錄歌劇《萊奧諾拉》Hess 110?(恕刪)


[前言]
抱歉又再次讓您失望 這題一樣解答出來了 請您參考看看 謝謝


[參考答案]
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劇《菲岱里奧》op. 72,即《萊奧諾拉》「決定版」首演於1814年。在此之前另外還有兩個版本:分別是1805年的第一版〔Hess 109〕,及1806年的第二版〔Hess 110〕。至於三個版本間各段編號曲目差異,可根據[附錄]所整理出的圖表作比較。

其次可以參考當年「DG貝多芬大全集」音樂顧問–牛津聖彼得學院 Dr. Nicholas Marston 的說法:「……整合卻是一件出乎意料困難的工作。就像歌劇《萊奧諾拉》與《F大調弦樂四重奏》op.18-1,它們的難題在於我們如何判別它真的是一部完整獨立的作品;從另一方面來說,同一首曲子有不同版本的樂譜也是一件麻煩事。除此之外,這些問題的答案還會隨著時間與文化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現在一般大都接受《萊奧諾拉》不只是早期一部簡單、而且是「缺陷版」的《菲岱里奧》,它也可以是一部獨立完整的作品……」

也就是說,DG在製作大全集時,是有考量到其完整度與全面性,進而決定收錄《萊奧諾拉》。不過按當時存有的錄音檔案,似乎只能選擇賈第納指揮革命浪漫管弦樂團(1996年Archiv發行,唱片編號:453461-2AH2)的版本。而此版按[附錄]所示,應該是以第一版為基礎,並參考 Nicholas McNaire 的研究重新構建的「自製版」。其另一個主要特點是在各編號曲目間,穿插一個負責講述的「旁白」(spoken narration)角色,取代目前較主流的,以話劇型式來推進劇情的方式。但也因為具有自行改編的成分,所以在大全集的目錄裡,是沒有給這版本附上任何作品編號的。至於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套1806年版《萊奧諾拉》〔Hess 110〕錄音,是1997年時MD&G發行,由馬克.索斯托特指揮波昂貝多芬管弦樂團,唱片編號:MDG 3370826。

所以綜上所述可以得知,「DG貝多芬大全集」之所以沒有收錄編號〔Hess 110〕的第二版《萊奧諾拉》,是因為DG從來就沒有這套錄音。若為追求完整度而重新製作一套,顯然是相當不符合現實條件的。即使是向MD&G購買版權也無此可能性,畢竟就算排除收購價格成本等因素,光就發行時間點來看就無法配合(註:MD&G的版本發行日在「DG貝多芬大全集」之後)。

以上就是關於這題的解答。我相信大部分人看到這種題目,都會有種莫名奇妙的感覺。覺得這人表達的方式怎麼這麼奇怪 ,搞不清楚到底在問什麼?還是想得到什麼樣的答案?我個人一開始也看不明白,因為「DG貝多芬大全集」確實是有收錄《萊奧諾拉》無誤。後來參考其他樂友意見才知道,原來他問的是「為何不收錄……」。因為這思考邏輯真的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導致解答這種題目必須換個角度思考。也就站在提問者的立場,設想如果要出題測試給一個人難堪出糗,但是又擔心真讓他答對,所以只好刻意地盡量把一個應該很單純的問題給攪得模糊混亂一點。但這種想考人,又怕給人答的心態,本身就很矛盾。弄不好還會搞得自己相當狼狽,換做本人就絕不幹這麼無聊的事。

且要說這種題目真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那也不過就是「官方說法」而已,根本完全不具備測驗的價值。就可能類似製作人或演出者在音樂期刊、唱片雜誌上的訪談記錄、宣傳文案之類的。這只要當年有看過,有留下印象,或資料保存妥善的人都能回答,不能算是提問者自身研究發掘的成果。只不過1997年發行的「DG貝多芬大全集」距今都已20年以上,相關文章Google搜尋相當有限,還能保有這類資料的人,以年齡層來看,會繼續留在網路世界的估計已是少數。更何況在古典音樂論壇,只要是進入到比較進階的範圍,以一般樂迷的水平,興趣和接受度普遍不高,所以相關討論較少也很合理。不過重點還是要有個人的判斷和想法,不要隨便網路上看到什麼專家、評論家發表的文章,就都信以為真、全盤接收。這點也是我個人覺得提問者自身所要面對的問題,對此之後會再陸續進行相關批判與檢討。

[附錄–兩版《萊奧諾拉》與《菲岱里奧》比較]
Leonore 1805
Act 1
序曲:萊奧諾拉第二號
No. 1 詠嘆調“O wär'ich schon mit dir vereint”
No. 2 二重唱“Jetzt, Schätzchen, jetzt sind wir allein”
No. 3 三重唱“Ein Mann ist bald genommen”
No. 4 四重唱“Mir ist so wunderbar”
No. 5 詠嘆調“Hat man nicht auch Gold beineben”
No. 6 三重唱“Gut, Söhnchen, gut”
Act 2
No. 7 間奏
No. 8 詠嘆調與合唱“Ha! Welch ein Augenblick!”
No. 9 二重唱“Jetzt, Alter, hat es Eile!”
No. 10 二重唱“Um in der Ehe froh zu leben”
No. 11 宣敘調與詠嘆調“Ach, brich noch nicht”/“Komm, Hoffnung”
No. 12 終場“O welche Lust”
Act 3
No. 13 宣敘調與詠嘆調“Gott! Welch Dunkel hier!”/“In des Lebens Frühlingstagen”
No. 14 音樂話劇與二重唱 “Wie kalt ist es in diesem unterirdischen Gewölbe!”/ “Nur hurtig fort”
No. 15 三重唱“Euch werde Lohn in bessern Welten ”
No. 16 四重唱“Er sterbe!”
No. 17 宣敘調與二重唱“Ich kann mich noch nicht fassen”/“O namenlose Freude!”
No. 18 終場“Zur Rache! Zur Rache!”

Leonore 1806
Act 1
序曲:萊奧諾拉第三號
No. 1 詠嘆調“O wär'ich schon mit dir vereint”
No. 2 二重唱“Jetzt, Schätzchen, jetzt sind wir allein”
No. 3 四重唱“Mir ist so wunderbar”
No. 4 三重唱“Gut, Söhnchen, gut”
No. 5 進行曲
No. 6 詠嘆調與合唱“Ha! Welch ein Augenblick!”
No. 7 二重唱“Jetzt, Alter, hat es Eile!”
No. 8 宣敘調與詠嘆調“Ach, brich noch nicht”/“Komm, Hoffnung”
No. 9 二重唱“Um in der Ehe froh zu leben”
No. 10 三重唱“Ein Mann ist bald genommen”
No. 11 終場“O welche Lust”
Act 2
No. 12 宣敘調與詠嘆調“Gott! Welch Dunkel hier!”/“In des Lebens Frühlingstagen”
No. 13 二重唱“Nur hurtig fort”
No. 14 三重唱 “Euch werde Lohn in bessern Welten ”
No. 15 四重唱“Er sterbe!”
No. 16 宣敘調與二重唱“Ich kann mich noch nicht fassen”/“O namenlose Freude!”
No. 17 終場“Zur Rache! Zur Rache!”

Fidelio 1814
Act 1
序曲:菲岱里奧
No. 1 二重唱“Jetzt, Schätzchen, jetzt sind wir allein”
No. 2 詠嘆調“O wär'ich schon mit dir vereint”
No. 3 四重唱“Mir ist so wunderbar”
No. 4 詠嘆調“Hat man nicht auch Gold beineben”
No. 5 三重唱“Gut, Söhnchen, gut”
No. 6 進行曲
No. 7 詠嘆調與合唱“Ha! Welch ein Augenblick!”
No. 8 二重唱“Jetzt, Alter, hat es Eile!”
No. 9 宣敘調與詠嘆調“Ach, brich noch nicht”/“Komm, Hoffnung”
No. 10 終場“O welche Lust”
Act 2
No. 11 宣敘調與詠嘆調“Gott! Welch Dunkel hier!”/“In des Lebens Frühlingstagen”
No. 12 音樂話劇與二重唱 “Nur hurtig fort”
No. 13 三重唱 “Euch werde Lohn in bessern Welten ”
No. 14 四重唱“Er sterbe!”
No. 15 二重唱“O namenlose Freude!”
No. 17 終場“Heil sei dem Tag”


[後記]
同上題這回一樣給你5個月的時間審核,這段期間內若你未對此表示意見,則視同我這解答就是正解。不過我可得先嚴正敬告在先,今天辛苦收集整理資料發表,都是相當耗費時間心力的工作。但閣下若是要用一副不屑的、輕蔑的態度敷衍回應,講一些什麼“隨便你啦、你爽就好啦”……之類的小朋友話。那我本人會非常非常的不高興,非常非常的不能接受。畢竟人與人之前互相尊重是基本態度,我當您是大人,也希望閣下能自重,謝謝。
redshoulder wrote:
「DG貝多芬大全集」有哪些曲目因為演奏者自行編纂而失真?這位演奏者是誰?


抱歉這題也被我考證出來了 只不過答案可能會有爭議 你先參考看看 有意見的話也希望提出你的看法 謝謝


[參考答案]
這題根據字面上的意思來推測,提問者所言之「哪些」意味不止一部作品,「這位」代表只有一個人。而「演奏者」中文解釋為演奏樂器的人,所以理論上可排除聲樂家及指揮,「編纂」則有編輯、編撰之意。但由於題目定義不夠明確,個人僅能先提供兩個面向的解答做為參考:

其一、在「DG貝多芬大全集」收錄的所有錄音中,有哪幾首曲目,是曾經被某一位「演奏家」編輯過,而DG在無論知情或不知情的狀況下仍將其選錄?也有就是這位演奏者不論當代或非當代的都有可能。
其二、在「DG貝多芬大全集」收錄的所有錄音中,有哪幾首曲目是被其中某一位「參與演出的演奏家」所編輯?

若以此兩點為基準來看,第一種情況是曲目並非由參與錄音的演奏者所編輯,但仍被DG收錄。經比對結果可能有以下幾首:
1.《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WoO 4〕改編者:韋利.赫斯(Willy Hess 1906–1997)
2.《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WoO 5〕改編者:威爾弗里德.費雪(Wilfried Fischer 1938–)
3.《鋼琴與管弦樂團迴旋曲》〔WoO 6〕改編者:卡爾.車爾尼(Carl Czerny 1791–1857)
4.《C大調簡易鋼琴奏鳴曲》〔WoO 51〕 改編者:費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 1784–1838)

另一種情況是,曲目為參與錄音的演奏者所編輯,但同時也被DG收錄的,其中可再區分成「樂器類型的改編」及「樂曲內容的改編」兩類。
一、樂器類型的改編:
(1)將大鍵琴改鋼琴
1.《c小調曼陀林與大鍵琴小奏鳴曲》〔WoO 43a〕改編者:韋伯辛凱(Amadeus Webersinke)
2.《降E大調曼陀林與大鍵琴柔板》〔WoO 43b〕改編者:韋伯辛凱(Amadeus Webersinke)
3.《C大調曼陀林與大鍵琴小奏鳴曲》〔WoO 44a〕改編者:韋伯辛凱(Amadeus Webersinke)
4.《D大調行板與變奏》〔WoO 44b〕改編者:韋伯辛凱(Amadeus Webersinke)

(2)將機械鐘改管風琴
1.《為機械鐘或長笛所寫的五首小曲》〔WoO 33〕改編者: 普瑞斯頓(Simon Preston)
2.《F大調為機械鐘所寫的步兵進行曲》〔Hess 107〕改編者:普瑞斯頓(Simon Preston)

二、樂曲的改編:
1.《降E大調中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奏〈不可沒有兩片眼鏡的二重奏〉》〔WoO 32〕(註:由於此作第二部分並不完整,若有改編則可能為哈根弦樂四重奏團的其中一名演奏者,但手冊上並未註明。)

以上就是關於這題的初步解答。但要特別強調的是,在「正規的」古典音樂的錄音裡,要發行改編版本一事非同小可,何況又是音樂史上相當具有聲望的的大作曲家作品。一般來說只要是主流曲目,被改編的機率微乎其微,即便有也很容易就被樂迷察覺。至於演出過程中的即興表演,或一些詮釋上的特殊作法,個人認為應該沒有符合到「編纂」的程度。不過提問者所言之「失真」一詞,其實略帶有像是針對所謂「偽作」的一種指責。也就是提問者疑似在質疑DG(德國留聲機唱片公司)的專業度與公信力,一方面明知作品已經「編纂而失真」,卻仍無視而將其收錄。另一方面是根本連作品的真實性都無法分辨,而錯誤的將「失真」的版本錄音發行。

但不論如何,提問者的這種認知似乎有待商榷。畢竟在沒有參照標準下,其中真假究竟由誰決定?提問者是否見過作品原始手稿?又如何判定「編纂」後就必然失去真實性?所謂的真實性又是什麼?這其中還有許許多多問題需要更一步的深入研究與探討,絕非簡單三言兩語可以評斷。何況在嚴謹周密的古典音樂圈,更是絕對不能放任一個沒有學術文化地位、毫無藝術專業背景、持有充足證據資料輔助下的「業餘愛好者」,如此口無遮攔、無憑無據、妄加評判。這樣大言不慚,胡亂質疑一間擁有百年以上悠久歷史之唱片公司,對於文化傳承事業之專業態度與社會責任,未免顯得有點得寸進尺、目中無人。此等觀念偏頗狹隘、心態自負傲慢、論證又罔顧事實之人,勢必將遭致社會大眾批判指責。針對這點,後續會再專文論述。


[後記]
跟前兩題比起來 這題會算有點像是在出題目的樣子 不過因為你的題目定義不夠明確 在解讀和認知上可能有些不同 所以除非你願意提供你的答案給眾人做為參考後再進一步研討 不然這題真的很難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

還有我建議不用在我面前擺的一副神秘兮兮 高深莫測的模樣 我可不是一般古典樂迷 何況又有全套「DG貝多芬大全集」 所以少跟我來那套 你要就把你答案公佈出來 畢竟怎麼說我也是有「DG貝多芬大全集」的人 我可是會CD一張一張一軌一軌 手冊一頁一頁一行一行的去做確認 畢竟沒本事證明自己很行 就不要想隨便給人難堪 我在台灣聽古典音樂這麼多年 這圈子那麼小 從來沒聽過有你這號人物 我就不信你會有多厲害 你若不滿意就提供答案接受公眾審核 一樣給你五個月的時間考慮 你若不表示意見 這題就算我正解 特此聲明
pariah.T wrote:
[前言]抱歉又再次讓...(恕刪)


想請教一下,
電影版上放一個電影預告連結,
也沒多說什麼不恰當的話,
為什麼可以讓你這麼不爽。
開版的根本懶得回覆她了
哈哈哈
kopin0720 wrote:
想請教一下,電影版上(恕刪)

她在吊書袋!

自以為對貝多芬音樂很了解,問題電影的重點根本不在音樂,幾乎名人傳記電影,都對他們之所以聞名的專業或擅長沒有太多的著墨,更多的是讓人更為好奇的諸如生命經歷或情感等心理方面的心路歷程,她卻硬要在那邊牛頭不對馬嘴,這裡是「電影」版,不是「音樂」版,不是嗎!

我還真沒看過喜歡音樂的人,會這麼狹隘的…
形於無名 wrote:
她在吊書袋!


啥?還是女?
形於無名 wrote:
她在吊書袋!自以為對...(恕刪)


很委婉且隱晦的講
這種狀況
多少有一些需要幫助的地方
大家心照不宣
所以其實大家都還滿忍讓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