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沒必要為了感受不同爭執,
雖然我不知道原著編劇想表達的為何,
但我看完的第一個感覺是,
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週遭的親人相處的時光
剛開始小女孩的腦子有個聲音要他寫下那些數字,
不過其它人只把它當怪胎,老師亦忽視學生的行為,
鏡頭轉到小男孩拿到時空膠囊中的預言數字,
似乎可以看出小男孩也遭到大人們忽視的感覺,
待那位父親發現數字裡的秘密後,
同樣感受到自己的想法遭受他人忽視的感受,
而片中小女孩的媽媽,也是長期漠視自己的母親,
寧可把自己的母親當成精神病患也不願認真傾聽,
最後車禍而亡似乎也有點咎尤自取的味道…
看到外星人出現後,
我猜測那兩個小孩及女孩的外婆,
應該都屬於外星人試圖警告人類的傳聲管道,
所以才會在不自主的情況下寫下那些連自己都不理解的預言數字,
至於那些預言,似乎也只是用來提醒人類時間將近,
並沒有要人們及早做防範的意思。
老師忽略學生的想法,
大人聽不見小孩子的心聲,
為了盲目追求的物質生活,刻意忽略週遭的聲音,
不理會親友的意見,對家人冷淡甚至躲避,
大人們在壓力環境下只願意聽見自己想聽的,
唯有小孩子才會仔細聆聽週遭所有的聲音
片中主角寧可到了確認末日的來臨,
才願意與父母複合,也屬於典型的不見棺材不掉淚
主角若無法得知未來,就會繼續與父親冷戰,
而非得要能得知未來,才願意盡棄前嫌,
我總覺得這部電影是在提醒我,
應當把握有限的時光,珍惜與父母家人妻子小孩相處的每一刻,
對好友,傾聽應多於責難,
對事物,理性應多於主觀
至於「外星人」、「上帝降世」、「諾亞方舟」、「亞當與夏娃」
、「災難降臨」、「世界末日」…等等電影情節大量運用的元素,
目的只是吸引觀眾買票入場罷了,
而太陽形成的曜斑主要是把形成末日的因素合理化,
讓鑽牛角尖的人們能夠更融入情節的手段,吸引現實主義的觀眾入場。
也許是廣大的票房比影展的獎金來的好賺吧,
如果導演把這些元素拿掉,改拍成意境過度深遠,闡述大道理的文藝片來參加影展,
我應該就完全不會對它有興趣了…
「上帝為什麼是外星人?」
「為什麼不預言樂透號碼而要預言災難座摽與人數?」
「外星人用什麼牌子的GPS?」
「飛機摔個稀巴爛為什麼還有乘客跑來跑去?」
「外星人為啥打扮成搖滾樂團?」
「如何挑選該救誰?該保留何種生物?」
「為什麼只救白人小孩?是否有種族歧視?」
「小朋友的父母都死了為何不傷心?」
「小孩跟兔子要在方舟上幹麻?」
明知道是虛構的還要去鑽牛角尖的話,不如就像劇中小男孩,
看Discovery或National Geographic應該會舒服自在些,
不過,最近看到Discovery也開始有一些虛構模擬的靈異節目,
可見現代人的胃口越來越難滿足…
連科學節目都得下海搞綜藝才能生存
如果我能得知我明天就會被飛機撞上,或是下禮拜就是世界末日的話,
我應該會很後悔現在居然浪費時間在這邊上網
Dave5136 wrote:
前面演的是「預言很準」,大家都看得懂;電影最後演的是「外星人救了一些地球人」,大家也都看得懂。可是電影裡看不出來「散播預言」有什麼用,如果是「外星人高興就好」,那就很難說「合情合理」。我很奇怪你既然看懂了,為什麼沒有看出「預言」在本片中根本是雞肋?
說「破綻」還太客氣,明明是整片的主軸都歪掉了。
嗯,我試著用簡單的角度猜測導演的想法?
1.外星大神很害羞,不肯(or不會)用標準英文,只用(or只會)數字表示資訊,(ps:除了最後的EE,else everyone)
2.外星大神挑選50年前國小的小女生當「桌頭」,寫下數字天書
3.因緣巧合之下,50年後的物理學家跳進來當「乩童」,解讀數字天書
4.這份數字天書及後續災難,讓這組「桌頭-乩童」完全相信外星大神超準的預言能力,
但這一切只是為了展示最後一個災難的日期及座標
5.如果「乩童」沒有破解出這個數字天書,也就無法在最後一個災難前,到達太空船會合的座標
6.既然作為諾亞方舟,但太空船載客數有限,而且要到達新人類的新據點,
太空船還要航行多遠多久也不知道,要在太空船冬眠多久也不知道,
當然是優先救適齡的小朋友,不用救老頭子吧,雖然有點殘忍~~
7.以上只是亂掰,隨便講講不要當真
xxoxxoxxo wrote:
當時以輕鬆的心情去看
看完一直有負面的情緒(感覺未來沒什麼希望...)
...(恕刪)
的確,這部片子描述許多人性的脆弱面,
先是受到異樣眼光的小女孩,
接著是喪妻的教授,單親家庭的小孩,親人間的失和,
朋友間的不信任感,友誼的脆弱,
為了現實連生母都可以拋棄,
年幼的孩童必須在生存與至親之間抉擇,
父親必須眼睜睜的與骨肉分離,
上演災難發生時人性的自私面,
最後顯示人類社會的秩序失條,
然後全地球的生物就死光了。
與父母分離孤單的小男生與小女生,
不但沒有悲傷,居然還很開心的手牽手跟著外星人跑了...
看完之後,的確讓很多人心頭很不舒服,渾身不自在,
整個氣氛陰沉沉,很難受
這應該算是導演成功的地方吧...
與一般想像中
「大災難發生,死了很多人,有位英雄出現,救了所有的倖存者,
骨肉重逢,好友相聚,大家歡天喜地,觀眾拍案叫絕」如此的劇碼,
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
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末日預言的這種結局,應該是落差過大所致
另外,宗教方面的爭議似乎導演也刻意引發話題,整部片好像是在說「信我者得永生」的感覺,
把宗教與外星人相提並論,對於虔誠的信眾來說也感到不自在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