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uldly4948 wrote:
1.為何不迫降海上? ...(恕刪)
如果有看過湯姆漢克演的薩利機長
裡面的航管員有提到,水上迫降的成功機率很低,非不得已不該賭下去
水面的「軟性」特質在於可吸收衝擊,但又不利於滑行和減速
所以大型飛機在海面迫降,常常就是失控在高速就側翻甚至前翻,斷成好幾截
當然小型戰機會比大型客機容易得多,重點是降速和抓好迫降角度
可以想像快速騎著腳踏車飛越一個斜坡,然後落地在草地上(陸地)或一個大型充氣墊上(海面)
哪個比較容易能安全落地滑行
湯姆哈迪的隊友戰機在遠離陸地的海面上交戰受損,沒得選擇只有跳傘或是迫降一途
若是還能降落在無太多障礙物的陸地平台,應該是多數飛行員的選擇,沙灘就更容易得多
小風 wrote:
三架飛機把那麼多人包圍?這樣肉角的敵軍讓40萬人成功徹退
算是正常了 不像是奇蹟 反而失分太多...(恕刪)
歷史上大撤退持續了9天,但電影上的時間點,好像是最後1天?
兩位主角士兵返英後坐在火車上看著報紙,已提到成功撤出33萬人,感覺他們是近最後一批了
包圍主要是德軍裝甲部隊三面包抄,分布據離海岸才幾十里
當然聯軍也不是完全都在海灘上發呆,敦克爾克週邊河道還是有部署陣地阻止德軍前進
德軍要全面進攻還是要付出點代價的,再來就是歷史疑雲,希特勒下令暫時停止前進
眾說紛紜,為了保全裝甲部隊實力(坦克貴、數量也少飛機很多)、空軍元帥爭功、德英和談籌碼~等等
甚至說英國陸軍已被掌握,德國是為了誘出英國海軍主力來救援,一舉殲滅(海下有很多潛艇待命)
實際的撤退過程比電影激烈得多了,撤退前期拜天氣之賜,德空軍2~3天無法進行有效空襲
以下轉自維基百科:
「開始撤退後,德軍加強地面攻勢,並從空中和海上攻擊英法運輸船隊。英軍竭盡全力地堅守其東、西側戰線」、「英國空軍為了掩護地面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有力抗擊德軍的空襲,儘管在德國空軍的攻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德軍空襲和逼近敦克爾克海灘的炮火,6月2日撤退開始轉而利用夜間進行,其後3天聯軍利用暗夜的掩護每天將26,000人撤往英國,6月4日德軍攻克敦克爾克,擔任殿後而來不及撤退的40,000法國軍隊被俘。」
「在撤退過程中總共出動861艘各型船,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炮火擊沉。英國空軍在掩護撤退過程中總共出動2,739架次,損失飛機106架,英軍戰鬥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 」
諾蘭拍攝算偏氣氛了,好像也像撤退後期,或濃縮劇情,導演風格問題
千年之夢 wrote:
再不撤退就是整個垮掉全軍覆沒
Hollywood 美式英雄片手法
陸地 : 英勇班長 + 一輛故障坦克 + 單兵若干,抵擋大量德軍裝步聯合進攻
奮勇擊退德軍,坦克交換比 0:5 外加滿地德軍屍體
可惜自己弟兄死了一位,拿出死者口袋遺物(女友相片)
班長難過的流下男兒淚

空中 : 以寡擊眾 1:10 交換比,德機紛紛被擊落,不少德機在空中被打爆
小隊長望著不幸 & 唯一被擊落的僚機
摸著貼在儀表板上的女友照片,不禁流下男兒淚

海上 : 英勇艦長,除了打趴空中來犯德機,更與 U boat 鬥智,擊沉對手
船艦毫髮未傷

轉頭望著沙灘等待被救援弟兄,不由得仰天長嘆

槍林彈雨,好不刺激
觀眾 ...... 可是,但是.....這樣也會打輸喔 ?
畢節望族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