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戰士:獨行俠 Top Gun: Maverick

CP-9 wrote:
人家真正在當飛官的都(恕刪)


就你屁都不懂所以講的完全是屁話
人家說的是細節貼近實際,沒提到任務本身(F/A-18E獨立作業)根本就是胡扯
實際出發,如果決定是海軍發起打擊,派F-35C才是進攻嚴密防守要點的首選,你知道為什麼不用F-35C嗎?首先是這樣就一點都不驚險了,敵人根本無法防守F-35C的攻擊,再來有個拍攝因素使得製作組不能用F-35C,什麼原因自己去google,如果你懂英文的話

好比說,我設計個情節,美國空軍派U-2低空偵察大陸某軍事設施,順便扔個小炸彈,找了很多技術支援把每個細節都做到貼近實際
驚險嗎?絕對驚險,十死無生,然後有些英雄情節出現讓主角逃出生天
現實嗎?全是狗屁,根本不可能會有這種任務出現

你不知道“做對的事” 和 ”用正確的方法做錯的事“ 有什麼區別嗎?不懂就閃邊去
whitesox
如果電影製作公司真想用F-35C拍,美國海軍絕對會配合,只是基於電影效果和拍攝技術問題,他們只能借用雙座型F/A-18F拍(實際上拍攝用的是G型電戰機)
redshoulder
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在2018年5月30日開拍
順便提一下關於”如何除掉一個鈾濃縮工廠“這件事好了
電影裡假設了一些條件,使得任務有急迫性,使得主角們不得不冒險在訓練不足情形下出擊(好吧,就算有時間急迫性,也仍然有大把更好的方法去做,但這裡我們不談)

首先,攻擊鈾濃縮工廠這件事,一、點、都、不、急

為什麼?生產”武器級“鈾,也就是80~90%以上U235的鈾,要生產到幾Kg量(最小的戰術核彈也需要這個量級),那需要以月或年為單位的時間(看你的離心機能力和數量),由於”無限量的離心機“這無論從財務還是技術上來說都不可能,總有一個合理數量,無論如何在一個”成熟“的工廠內一般也需要一個月以上時間才能生產出來一個彈頭需要的量,一座全新工廠沒有3~5年是想都別想

伊朗到目前都還沒造出核彈,自然離不開西方的制裁和破壞,由於鈾濃縮專用離心機是管制物,伊朗只能自己研發,其效能自然遠比不上核武國的離心機,生產時間又更長好幾倍。

傳說美國曾經利用一台經由黑市賣到伊朗用在濃縮工廠裡的電腦,釋放木馬竄改離心機數據,讓伊朗幾個月時間都生產不出來需要濃度的鈾

前兩年以色列可能是派特工去炸掉了伊朗鈾濃縮工廠的供電系統(不清楚是電廠還是變電所,後者的可能性更大),為什麼?因為使用大量離心機的濃縮工廠是吃電怪獸,需要超大量電力,這麼大規模的電力需求不可能靠分散式供電來降低風險,所以攻擊電力節點的可行性很高危險又低。你可能會問:炸掉電站有什麼用?修好又可以恢復生產了。 是這樣的,離心機在高速運轉時突然停機,這台離心機離報廢也不遠了,就算不報廢光修理就要幾個月以上的時間。想想看如果你有幾千台離心機.....

電影裡說”為了防止炸掉工廠導致鈾污染所以要在開工前炸“.....嗯,美國在太平洋試爆過多少核彈,在越南扔了多少落葉劑,在伊拉克扔了多少貧鈾(仍有放射性)砲彈....我很難覺得這個理由有說服力
whitesox
以色列的選擇有限,當時也沒太多手段,只能用暴力直攻,你看現在對付伊朗他們手段就多起來了,一架飛機都沒派就廢了伊朗濃縮鈾工廠至少幾個月到一年多時間
yalee1026
該行動以色列選擇很多,前期行動與動作不少,反而是長距離外科手術式打擊對當時來說才是最難的,所以我才認為套在捍2的任務,大概可以推斷轟炸也是走到最後一步
whitesox wrote:
他們兩個被擊落時高度都是百公尺左右,其實零高度零速度也能跳傘,但他們是“低空被擊落”,不到兩秒就會撞到地上,根本來不及反應

彈射角度對、狀況可,成功率不會太差。
whitesox wrote:
如果電影製作公司真想用F-35C拍,美國海軍絕對會配合,只是基於電影效果和拍攝技術問題,他們只能借用雙座型F/A-18F拍(實際上拍攝用的是G型電戰機)

電影在2018年中開始攝製,數月前F-35C才剛取得航空母艦起降資格,遑論取得啟始作戰能力(initial operation capability, IOC)認證。當時此武器尚未完成戰備,刻正加緊訓練測試中,要協助電影拍攝實在強人所難。所以答案就是不借。

電影中的角色並無電戰中隊(VAQ)成員,空中攝影也未使用EA-18G,由機體外觀可分辨。空中攝影主要由駐防加州勒摩爾海軍航空站(NAS Lemoore)的後備訓儲單位第122戰鬥攻擊中隊「飛鷲」(VFA-122 “Flying Eagles”)支援。
redshoulder wrote:
空中攝影也未使用EA-18G。由機體外觀可分辨。


嗯,是我記錯了

機內攝影全都是用F型拍的

就算晚一年兩年拍,劇組還是會選F/A-18而不是F-35C,原因就兩點:
1. 用F-35C的話,任務就會是:高空飛到飛彈射程-->發射-->返航。完了,敵人根本不知道你來了,直到目標被炸掉,那就一點都不驚險了
當然你可能拿南聯用老掉牙的SA-3擊落F-117來反對,不過那只能是特例,如果匿蹤是很簡單就能破除的,不會說美國經過千百次實戰和演習後仍然堅定不移地走匿蹤路線

2. F-35C沒有雙座型,沒法拍演員在座艙內的飛行鏡頭
yalee1026
沒看到有新聞說是EA-18G....
redshoulder wrote:
彈射角度對、狀況可,(恕刪)

我之前的回覆有說到,00(0高度0速度)彈射都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電影中,兩人是在低空“被擊中”

一般低空彈射是飛行員知道飛機要墜毀了,主動選擇彈射
但當你正在推節流閥時飛機突然被炸成兩段,飛行員不可能來得及放開節流閥去抓彈射環,除非你本來就知道馬上要被擊中了

不能說可能性為零,但連續兩人都這樣就基本不可能了

就像一個F-1駕駛如果毫無預期地被側面撞擊,他也沒有任何機會做出反應

高空被擊中時,飛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掉到地上,飛行員有時間去反應過來拉環彈射
whitesox wrote:
這是電影裡座艙內攝影

注意到哪裡不同了嗎?
G型的特徵其實蠻明顯的

Boeing EA-18G Growler主翼面附加擋流板、主翼端附加AN/ALQ-218電戰莢艙。這些外觀特徵在電影使用的Boeing F/A-18F Super Hornet上並不存在。
whitesox
是的,是我記錯了,已修改
yalee1026 質疑我的論點“GPS被干擾所以只能用F/A-18執行任務是胡扯“

解釋一下

首先從宏觀面來看,美國近年新型戰術對地攻擊武器幾乎全都用GPS導引,你覺得他們沒想過GPS干擾這事?
GPS抗干擾

再來,在第一次波灣戰爭中,美國發射了幾百枚巡弋飛彈打擊伊拉克,對,就是電影裡也有出現的那個,沒有一枚是用GPS導引的,都是地形比對

地形比對用得好好的,完全無法干擾,為什麼美國現在巡弋飛彈全部改用GPS?地形比對需要幾個小時設定航道,GPS大概只要幾分鐘就好,然後對於太過平坦的地形,地形比對就不太可靠了

但是如果你真的沒法用GPS,美國就沒辦法把巡弋飛彈改回地形比對了嗎?

除了地形比對以外,美國使用雷射導引炸彈有幾十年了,電影中也用這個,然而你為什麼不用B-2去扔GBU-28呢?一架B-2可以扔比一中隊F-18還多的炸彈,敵人還找不到你,GBU-28是雷射GPS雙導引的,也沒藉口說GPS不能用所以不能用它
whitesox
問題是,電影設計一個GPS干擾就讓美國明明有多制導的飛彈全部失效,只能近距投擲雷射導引炸彈,這就完全是睜眼說瞎話了
whitesox
我知道B-2是空軍電影是海軍,我指的是這任務根本胡扯,如果一定要用武力強攻,首選是巡弋飛彈,次選是遠程飛彈,再其次是匿蹤轟炸機,最差也是一整個strike pack含growler
whitesox wrote:
我之前的回覆有說到,00(0高度0速度)彈射都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電影中,兩人是在低空“被擊中”
一般低空彈射是飛行員知道飛機要墜毀了,主動選擇彈射
但當你正在推節流閥時飛機突然被炸成兩段,飛行員不可能來得及放開節流閥去抓彈射環,除非你本來就知道馬上要被擊中了
不能說可能性為零,但連續兩人都這樣就基本不可能了
就像一個F-1駕駛如果毫無預期地被側面撞擊,他也沒有任何機會做出反應
高空被擊中時,飛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掉到地上,飛行員有時間去反應過來拉環彈射

前貼影片04:08就是1993年7月24日英國皇家國際航空展(Royal International Air Tattoo)中,俄羅斯兩架MiG-29在展演結束預備返場降落時於低空意外互撞。撞擊後一架自座艙後方斷成兩截翻轉起火、一架左舷受損,兩機均立即失去控制墜毀。但兩名飛行員皆彈射生還且毫髮無傷,落地後自行走離現場。


不就跟電影情節差不多。Maverick還在雪地裡多趴了一陣子才起身,意思到了。
whitesox
先墜地那架能彈射真的是超乎想像,太猛了。後一架還撐了好一陣子,能彈射非常合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