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catw wrote:最近才知道, 原來...(恕刪) 信仰真能強化人的內心,也許就是這視死如歸的精神,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有什麼好畏懼的?讓它發揮最大戰力,奇蹟般的突擊家康本陣問題是家康本陣前明明就說有二十萬大軍,怎麼在劇裡好像就小貓幾隻而已呀?若是成本問題,也可以讓光榮做個像樣的CG帶過吧..
telecatw wrote: 最近才知道, 原來日本人信仰的佛教相信人死後要渡三途川.渡川需要六文錢. 六文錢的意思就是視死如歸. 三途川、六文錢跟中國的奈何橋、孟婆湯是同樣的意象;跟希臘神話中的冥河擺渡有異曲同工之妙。要講真田氏的六連錢家紋,就得先提海野氏。東信濃國傳統的豪族海野氏、禰津氏與望月氏統稱滋野三家,相傳是清和天皇(850-881年)四皇子貞保親王(870-924年)的後裔。貞保親王以精於音樂著稱。某日在彈琵琶時有燕子聞樂聲而來,滴了坨大便到他眼睛裡,讓他差點失明。後來聽說信濃國的加澤溫泉(今群馬縣吾妻郡嬬戀村)很有療效,到此療養後果然就康復了。於是他繼續待在小縣郡海野白馬庄,就不回京了。貞保親王之後在此地生了個兒子善淵王,賜姓滋野。善淵王的玄孫滋野廣則子海野重道(幸明)為海野氏始祖。禰津氏與望月氏則源於海野重道的侄輩。另一個說法是貞保親王的家臣滋野恆成子滋野恆信在天曆四年(950年)派赴信濃國作為牧監(信濃國產良馬,向為馬匹飼育重點地區),因駐地而改名為海野幸俊,成為海野氏的始祖。海野氏八代當主海野幸親於治承四年(1180年)響應木曾義仲舉兵對抗平氏的行動,打贏了橫田河原(1181年六月)以及倶利伽羅峠(1183年六月)兩場戰役,在平氏由平安京敗走後隨木曾義仲上洛,將海野氏的功名推上高峰。然其嫡子侍大將海野幸廣在備中國水島合戰(1183年十一月)中,因不諳海戰而遭平教經斬殺。相傳在他落海之處,海面出現了狀似六連錢的漩渦。就此六連錢成為了海野氏的家紋。而六連錢確實就是三途川渡資,引申為解救六道輪迴眾生、視死如歸的意涵。水島合戰的慘敗成為壓垮旭將軍木曾義仲的最後一根稻草。海野幸親於壽永三年(1184年)一月在粟原合戰中與木曾義仲一同戰死,首級一併置於平安京七條河原示眾。海野氏在木曾義仲敗亡後由京城回歸故里,滋野三家持續掌控信濃國直到室町幕府末期。應仁元年(1476年)底,由千曲川西方往東擴展勢力的村上賴清與海野氏爆發衝突,海野氏第26代當主海野氏幸在此役戰死。從此之後海野氏勢力逐漸開始衰敗。天文十年(1541年)第28代當主海野信濃守棟綱不敵入侵信濃的武田信虎、村上義清與諏訪賴重聯軍。嫡子海野幸義戰死,海野棟綱與部族一同逃亡至上野國受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保護。自此,血脈延續六百年,傳承二十九代當主的海野氏就從歷史舞台消失了。二十年後的永祿四年(1561年),武田信玄次子龍芳娶海野幸義之女,從而繼承海野氏名號,改名為海野信親。他天生眼盲,因此在嫡長兄武田義信反叛失敗死去後仍未能繼承家督之位。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侵攻甲斐,武田勝賴於天目山兵敗自盡時,海野信親聞訊也自殺了。居於東信濃國小縣郡真田鄉的真田氏是豪族海野氏的地侍,直到永享十二年(1440年)結城合戰時才有幾個人名出現於歷史紀載。結城合戰為永享之亂(1438年)的後繼事件,為室町幕府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支持關東管領上杉憲實而鎮壓鎌倉公方足利持氏(即永享之亂)後,下總國結城氏朝擁立足利持氏嫡子對抗幕府軍的戰事。此後真田氏再次出現於歷史紀載則要到應仁元年海野氏幸戰死的事件。此事件的歷史紀載出現真田氏,表示其漸成為海野氏部族的重要成員之一。因此在永正十年(1513年)真田幸隆出生時,真田氏才剛由海野氏一個可有可無的弱小地侍成為其重要成員而已。數十年後,海野氏滅亡而真田氏在困境中掙扎求生。將海野棟綱作為生父、延續海野氏的六連錢家紋,應該都是藉數百年歷史傳統豪族的名望以壯大自家聲勢的務實作法。
黃金300秒 wrote:幸隆可以攻下連武田信玄都攻不下的海津城...(恕刪) 武田信玄打自己的海津城幹嘛?你講的是信濃國小縣郡的砥石城(戶石城),為北信濃大名村上義清的勢力範圍。天文十九年(1550年)武田晴信攻城大敗;翌年由家臣真田幸隆所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