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進電影院!!
好片需要大家的支持
台灣現在似乎什麼都爛
也處處讓人失望
比好的沒有
比爛的倒一堆
"好像"就是"好像" 台灣"假大陸人"只會講"貌似" 貌似個鬼啦...... "立馬"... 馬上就是馬上 立什麼馬....
沒有可以好處佔盡卻一點都沒有損失的事情發生的.

要發展,然後不要污染.

即使是科技進步的現在,要做到完全無污染的green power也是沒有可能的.

與其看見失望,不如正視能否從自身改變什麼開始.

人都是好逸惡勞的,要規範控制的.

看看台北市隨袋徵收垃圾費,垃圾減量就出現成效.

台灣最重要的是,太多只會檢討別人的人.

反省自己,因為你就是政府的一份子,不用去怪東怪西的.
這部紀錄片是還沒去看
我只看過今週刊對他的報導
也看到台灣滿目瘡痍的照片
這樣就覺得該好好對他的作為多多鼓勵

也許版大說的是沒錯
但是語氣措詞上多一點鼓勵而不是一直說他爛
應該會比較好吧
過於主觀的評論,只會顯出自己的程度而已...

fthsioa wrote:
那你去拍啊
還有,把網路版的分享出來啊


這部電影看完了 不可有反面的心得 也不可以說一點點不好喔

不然就有人會說 "那你去拍啊"

dixxid wrote:
台灣第一部空拍紀錄片...(恕刪)


謝謝樓主提出這項討論,小弟前天看過這部電影,深有同感。

旁白的部份顯然不是吳念真的手筆,或者吳導的參與不夠,可惜;會把「旁白」拿出來討論,原因是: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不純然只是畫面在表達事情,尤其在這類紀錄片當中,如果它是一件雕塑作品,則文字(旁白)的應該扮演很重要的刻痕。

我們這樣看,本片畫面有很壯觀唯美的,也有令人作失望作嘔的,試想,如果完全沒有旁白的價值導引,還有多少人會有好評,如果覺得非有旁白不可,那既有的旁白內容夠不夠好?我是這樣想:觀點太單一,深入性不夠,除了抗議人為破壞之外,沒有談到更深的人文,更沒有自然的背景知識介紹。

小弟認同樓主有關很多地景無地點標示是一種缺點,因為這部片的製作方向就不只是一支唯美的「風景沙龍」,反過來說,台灣需要精讀,這幾年交通發達、網路普及之下,更多台灣令人驚喜的角落被發崛,作為一部紀錄台灣(這樣說應該符合事實吧),在片中以旁白或壓字的方式單純告知地點,甚至進一步加入更多詮譯,小弟認為應該是基本分數,不這麼做,至少可惜了。

如果再從「公關」的角度來看,本片的訊息來源除了社群散播之外,大眾媒體及重要意見領袖或所謂的「名嘴」的強力推荐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並不是說媒體或名嘴的反省力批判力不夠,而是他們面對這種非商業、非傳統的紀錄片創作,傾向站在鼓勵的立場(本片本來就不壞),也促成很多人走進電影院,但這並不是說本片不好,而是期待很高,希望更好。

看了這部片子
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支持這部紀錄片的出發點與製作團隊們

我想 這個紀錄片不應該以 好看 不好看
旁白內容如何 有沒有註釋地點這些角度來想

換個想法
他提示了 我們是否應該要為台灣世世代代子孫留下些什麼?
這就夠了 這部影片表達的涵義

大多數人的不知道
少數清楚人的假裝看不見

這不就是目前台灣的現象嗎?

醒醒吧 台灣人
好不希望未來我們子孫會變成要飄洋過海打工的台勞
但是若如此繼續漠視下去

青山綠水沒了 繁榮經濟沒了
只留下 一抹悲傷

別再口口聲聲愛地球

從愛台灣出發吧!!
jochggg wrote:
謝謝樓主提出這項討論...(恕刪)


不覺得處處都要標示是重要的, 尤其不針對被破壞的景點用文字說明, 我猜想有他們的考量
假如你覺得很重要, 希望下面的連結能補足你的求知慾望
http://goo.gl/IoGjUr

我情緒的起伏完全被配樂控制住, 若真要挑剔配樂, 為什麼沒有一段是我愛的搖滾樂呢...
這部片會再去看一次的, 周末去的戲院螢幕有點髒, 剛開始看的不爽快會分心

不要惹我

bassmantw2003 wrote:
你有用心去了解齊柏林先生要表達的重點嗎?? , 你應該不會把這一部當成介紹台灣景色的宣傳片吧...(恕刪)


對呀, 可能又是一個只會說別人的小屁孩,
出來說三道四, 很行.

但你自己又為我們國家, 為了台灣, 做了什麼.
不要只會罵而己,

當你用一支手指著別人的同時, 別忘了另外四支正指著你自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