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桃姐》要先看片名
不管是中文片名《桃姐》,還是英文片名《A Simple Life》,講的都是電影能帶給觀眾的東西。或許媒體都將電影塑造成感人無比的年度溫馨大片,但本片卻不是催淚的保證。導演對於情緒不渲染,演員也不刻意的表演,彷彿就是一個隱形的鏡頭對準了兩個被拍攝的對象,演出生活的情境劇。
如此的電影節奏雖然平淡,卻舒服;緩慢的步調縱然讓電影顯得冗長,情節斷續之間卻也表現出段落間的流暢。拋掉不必要的狗血,《桃姐》表現的是一種對於生活跟生命的輕描淡寫,Simple Life更是最直接的一個表現。
看《桃姐》要先了解真實故事
電影本身是改編自監製李恩霖的真實故事,描寫的是他與服侍全家人六十年,經歷了五代的傭人桃姐的故事。從現代工作的觀點來看《桃姐》,一定無法深刻的感受到葉德嫻詮釋的精髓。對桃姐而言,李家不單單只是一個工作的場合,而是她人生最重要的至轉捩點,在那個年代桃姐等於是被「賣」給了李家,而她也相對應的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給這個家庭。
從這樣的一個觀點切入,再來看電影當中葉德嫻跟劉德華的演出,相信能獲得更深刻的體會。兩個不同角度的切入,更是表現出Roger跟桃姐兩個角色的差異性。葉德嫻的演出,完美的表現出桃姐這個角色的定位。對於她所服侍的這一家人,她總是無私的付出一切,包含了她的青春;但是面對她眼中的雇主,卻又把持著一個距離。電影的許多橋段都能看出這些演出的小亮點,尤其是Roger的母親回到香港探望桃姐的幾個橋段,兩個人的互動更是深入。
看《桃姐》其實就是看現實的殘酷
與其說觀賞《桃姐》是要看一個偉大女性的故事,倒不如說李恩霖是透過這一個劇本,緬懷桃姐的同時表現出這段時間他的心路歷程。如果將桃姐的故事做為輔,電影其實表現出了許多對現實面的描寫跟嘲諷。幾個有些突兀的劇情,其實算是劇本神來一筆的小插曲。找來了徐克跟洪金寶上演一段跟大陸金主坳資金的橋段,令人發笑;總是隨便穿穿的Roger,在片中時常被誤認為是工人或計程車司機,在哈哈大笑之餘是否也是他對於社會的另一種嘲諷?
《桃姐》是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
《桃姐》其實不是一部相當可口的電影,就如同片中桃姐的飲食觀點-清淡。雖然味道稍嫌不足,卻又不是如此的難以下嚥。幾個不同面相的感動,能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隱約被戳中的酸澀。這部電影絕對不是稱職的票房電影,但從角色的描述,能清楚的聽見李恩霖透過電影表現的獨白,那淡淡的揪心相當棒!
完整網誌圖文版:
http://ryuichiru.pixnet.net/blog/post/2792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