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聖誕假期跟跨年假期的接近,越來越多好看的電影也逐一上映,本來還在猶豫到底要看音樂與畫面俱佳的「拉拉鍊」、從沒看過星際大戰系列但是為了要替華人之光丹哥及姜文捧場的「俠盜一號」、還是早就買好未來3D版本的票但因影評不佳而遲遲未進戲院觀看的「比利林恩」....最終,在歷經一番掙扎以後,還是決定看了這部與上面電影比較起來毫無賣點的「聖誕搞轟趴」
其實在搞轟趴之前,也稍微花了1秒鐘抉擇了到底該看腦爸偏頭痛(另外一部低級喜劇)還是它,因為兩部電影在yahoo影評裡面不分軒輊的都只得了3顆星左右的剛好及格...所以難選啊,不過秉持著朋友所說的「既然要進電影院看喜劇片,那就要以限制級的喜劇片優先」的奇怪概念,最終還是選了搞轟趴。
---
聖誕搞轟趴-Yahoo評分
聖誕搞轟趴-中文正式預告
好了,廢話說了那麼多...所以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看呢?答案是不好看,結案。(喂!)不過電影好壞有時很主觀,而喜劇片的笑點在沒有大場面畫面的情況下,又更是因人而異,所以我今天決定不介紹電影劇情,而是以一個門外漢的角度分析一下搞轟趴這種電影的「看點」,給那些本來想去電影院笑一笑放鬆心情的人,卻因為電影中的笑點沒搔到癢處而心情加倍沉重的人的一點「觀影指南」。
有看過「老闆不是人」系列的人,有喜歡此系列的人,相信應該會對「聖誕搞轟趴」抱持著有信心的態度,恭喜你們,因為這種類型的喜劇片走的搞笑路線都相當一致,你們就是電影想要接近的目標族群,不過必須得說,雖然搞轟趴是傑森貝德曼跟珍妮佛安妮斯頓繼「老闆不是人」之後的再次合作,不過搞轟趴的笑點卻沒有不是人那麼多且精緻,這兩個顏質討喜、風格逗趣的演員說實話並沒有辦法在搞轟趴裡面得到完整的發揮,實在有點可惜。
至於,沒有看過「老闆不是人」系列的觀眾,那我們可能就得好好的坐下來談談,這類型的喜劇電影的風格了,以免你們踩到地雷而炸的灰頭土臉。其實我也不太清楚這類型的風格要怎麼定義,不過我管它叫做「即興的」、「嘴砲的」、「無厘頭」的電影風格,這類型的美國喜劇,很有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fu,至於週六夜現場的風格如何,想做點功課可以直接在youtube上面搜尋,應該可以找到不少已經翻譯過後的影片。所以在看這類型美式喜劇之前,可以先找找看自己跟SNL有沒有足夠的共鳴,如果它們的影片對你來說一點吸引力都沒有...那搞轟趴什麼的就免了,因為長篇電影執導還是需要一定的功力,不是SNL走的都是一個個的極短篇,不用圍繞同一個主題,SNL的笑點就會相對多而且多元。這又帶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SNL也不是每一則都能讓人捧腹大笑,有時候讓人不明所以、有時候來賓表現太刻意也無法突出笑點...那要怎樣才最不會被人雷到?當然,先看yahoo影評之類的確實能得到不小的幫助,不過由於yahoo上面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get到美式笑點,所以評分上仍有偏差。最能免於被雷到的,就是對美式流行文化、美國電影相當了解的人...舉例來說,在「老闆不是人2」中,克里斯潘恩痛扁自己的橋段,其中一個角色露出驚恐的表情說「喔不!他要學鬥陣聚樂部那套」的時候讓我不小心大笑了出來...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場景還原了布萊德彼特跟艾德華諾頓合演的一部經典電影的場景,而電影因為走一種即興的、無厘頭式的幽默,所以就把這段場景的笑點用「說」的方式說出來,簡言之,這樣的笑點表達,就是懂得人也許會心一笑,不了解的人則是一頭霧水。
不知道以上的解答有沒有讓不懂美式幽默的人有點小小的理解,還是我只是在說些大家已經知道的事情呢?不過,我這篇評論的結果並不是要給大家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搞轟趴並不是用「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不喜歡」就能結論的。因為聖誕搞轟趴確實在某些層面上營造的有些失敗,以下是原因。
首先,電影中「一次性」的角色太多,因為是部辦趴為主題的電影,所以不難想像電影中會出現的熱鬧場面不少,可是這並不代表每個角色都需要「介紹」,除了主要角色以外,電影還介紹了保全、Uber司機、有奇怪癖好的會計、某籃球選手、兩個駭客...等等的角色。由於走的是SNL風格,所以不難發現裏頭有些SNL的熟面孔,當然也像是電視節目一樣,會出現一些讓人驚訝的面孔,像是有奇怪癖好的會計就是菜鳥新移民裏頭的主角、籃球選手則是另外一個吸引球迷的賣點...,不過就像我說的,這種應該要讓觀眾眼睛一亮的「特別來賓」要馬就是在特殊時刻來個畫龍點睛,也就是客串的效果,要不就是好好介紹,達到一種「友情演出」的效果,不要說了兩句就讓他們沒有戲份,過一陣子又出來說個兩句...這樣的安排不但影響到了主要角色的發揮(因為戲分變少),也沒辦法達到本來預期該有的效果。比較高明的安排,在只出現一兩幕的客串來說,我覺得應該要像是「家有兩個爸」中脫口秀演員Bill Burr跟摔角選手江西南,那種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而在花時間介紹跟鋪陳的友情演出中,「老闆不是人」第一集中的三個老闆都有達到這樣的效果,雖然金獎影帝凱文史貝西所飾演的老闆戲份比較吃重,不過珍妮佛安妮斯頓、柯林法洛的友情演出卻很有戲加分的效果。
再來,電影中「一次性」的場景也太多,這種嘴砲情境喜劇需要的就是固定場景的切換,可以讓人在看這幕的時候想起上一幕他們在這裡做過什麼鳥事的回憶效果。像是「老闆不是人」中那個固定詢問怎麼綁架的酒吧、那個討論要怎麼幹壞事的公司會議室,或者是「全家就是米家」這種公路喜劇的「車」上。這些固定場景的效果在一些美劇中也表露無遺,例如「追愛總動員」裡的酒吧等等的...。可是搞轟趴這部電影,本該只有一個「辦公室」當主軸,卻在最終高潮的時候把場景拉到了只是片頭提到的「橋上」跟「醫院」等等的場景裡面,觀眾在還沒有跟這些場景「混熟」的情況下,就會較容易出戲。
第三點,失敗的剪接讓電影不太連貫。我覺得這大概是這部電影最明顯的缺點,電影中場景轉換就像是電視節目進了廣告又回來馬上換了下個單元一般,一眨眼就是另一個事件,這讓本來就有著眾多角色的搞轟趴變得更加不連戲。而電影中介紹的一些事件,卻也沒有在之後的情節中發酵,像是片頭一開始穿的很裸露的員工,後來並沒有在提及裸露;男主角與美女駭客的曖昧情誼在互相抽到對方為交換禮物對象的時候給了一點提示,卻又不在交換禮物上著墨;男主角一開始可憐兮兮地辦理離婚,卻在後半部電影中隻字未提。這不只是我單方面的想要抱怨,而是這些事情每一個往後發展都會相當有趣,可是也都沒有存在的必要。然後反而在電影結尾中,突然來一個之前誰都沒提到的事情當作化解危機的解決方案,不得不說,不過戲中角色說的有多高明,都讓觀眾有一種,「蛤?」的感覺...。
最後,還是說一下這部電影的好處吧,電影中瘋狂的舉動還是不少,笑點較低的人應該也會被一些畫面跟鬥嘴的橋段逗樂。辦趴的場景則「可能」會讓一些人有種: 要是我也能在辦公室裡面搞這些....該有多好,的甜蜜幻想。在強片環伺的耶誕假期,這部喜劇片給人帶來一種不是浪漫跟大場面的感動,而是逃離現實抒發壓力,釋放心中想要搞破壞的滿足。聖誕搞轟趴在這方面的宗旨上,倒是成了完美的代言。
祝大家聖誕節快樂囉~
延伸內容:
週六夜現場-外星奇遇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