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由霍格華茲選用的教科書,居然也可以衍伸出五部曲的電影。「奇幻怪獸」的第二部作品,是否還是能夠讓人目眩神迷呢?

劇情接續「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在上一集被暗黑怨靈附身的「魁登斯」,為了查出自己的身世,跑到了法國;而先前遭到逮捕並監禁在紐約的「葛林戴華德」,趁著移監時脫逃,心中卻始終掛念著魁登斯,於是苦追到了巴黎。「阿不思鄧不利多」為了阻止葛林戴華德的計畫,再一次「不」親自出馬,慫恿「紐特斯卡曼德」前往巴黎。另一方面,丟失的囚犯的美國魔法國會也派出「蒂娜金坦」追捕魁登斯。於是第一集的原班人馬,又聚集在巴黎展開一段愛與冒險的故事。

貫穿「奇幻怪獸」與「哈利波特」系列的「阿不思鄧不利多」,在這一集總算由「裘德洛」粉墨登場,少了老成和穩重,多了一點狡猾與俏皮,只是這時頭髮日漸稀疏的阿不思,到老反而頭髮越來越濃密,魔法世界的「落健」果然是不一樣的喔。「強尼戴普」飾演葛林戴華德,造型和角色塑造的感覺,和他之前「黑勢力」的「白毛巴爾傑」有幾分重疊,跟柯林法洛相比,除了帥以外,更多了威嚴與邪氣。「艾迪瑞德曼」與「凱薩琳華特斯頓」回歸飾演紐特與蒂娜,一個害羞一個保守,總算兩人的感情在這一集當中會有一點點的進展,從曖昧變成更加曖昧?「伊薩米勒」依舊扮演魁登斯,只是在看過「正義聯盟」的「閃電俠」之後,會覺得魁登斯好像隨時準備衝出去的感覺。而導演「大衛葉慈」已經執導過一半的哈利波特電影,在相同世界觀的故事衍伸,可以說對於這個幻想世界該怎麼作好視覺化呈現,已經是相當的得心應手,各種奇幻怪獸的登場,也讓電影沒有脫離其原來的系列主軸。由於後面還有三部系列電影,許多「JK羅琳」注重的細節,以單獨電影來看,顯得有些累贅,但是可能也得要全系列出完之後才能知道是伏筆還是單純的堅持。

在這部前傳的續篇當中,我們看到了與哈利波特系列更多的關聯,包含變形怪、意若思鏡、接骨木魔杖、1927年的霍格華茲、製作魔法石的尼樂勒梅、支持佛地魔的雷斯壯家族、超年輕版的麥教授,還有佛地魔的寵物娜吉妮等,都在這次登場。除此之外,本作與「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的許多情節有相當大的關聯。對於系列作熟悉的人自然會覺得安排巧妙,但是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尤其故事本身就是可以直接簡潔的用其副標-「葛林戴華德的罪行」詮釋其內容的電影,想了解背後的故事,人物關係的前因後果,就會變成負擔有點重的功課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影末段,葛林的演說不難看出JK羅琳對於社會觀察的仔細,那段演說利用推和拉,來說服他的聽眾。拉力來自於社會對於自由的渴望、限制的突破與烏托邦的幻想;而重要的推力,則是源自於預示愚蠢的麻瓜戰爭,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才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們來說,戰爭是可怕且無情的;這一推一拉,利用渴望與恐懼幾乎說服了全場的觀眾,甚至連我都認同葛林戴華德的理想了。之後又再煽動群眾,製造眼見不為真的意外,變成「假新聞」,給予信徒們更多可以傳播的訊息,看到這邊我相信如果羅琳作為候選人的文膽,也會非常稱職。

羅琳建構出的這個奇幻世界風靡全球,從一開始便賦予了整個故事完整的世界觀,有趣的故事可以塑造出有個性的角色,而各個角色又可以交織出令人心神嚮往的故事脈絡,兩者交互影響,就可以有說不完的故事文本。或許未來我們也能看到根據「霍格華茲・一段歷史」拍出來的電影,相信這也會是個龐大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