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票房大熱,帶旺中國科幻小說銷售!

大陸電影《流浪地球》票房大賣,使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原著知名度大增,也成功提升世人對科幻作品以及大陸本土科幻文學的關注。很多人問,這是否意味著大陸原創科幻文學的春天即將來臨?大陸老牌科幻雜誌《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受訪表示,現在是科幻文學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時期。

姚海軍這名字對非科幻文學愛好者可能覺得陌生。但他卻是這個領域裡公認的「掘金人」,發掘出一批優秀科幻作家和作品。

未紅前就得熱烈迴響

姚海軍回憶,《流浪地球》是2000年發表的,當時自己還不是劉慈欣的責任編輯,但這篇稿子一投到《科幻世界》,立刻引起編輯們的關注,爭相傳閱後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篇特別優秀的作品,小說非常有震撼力。

2015年,劉慈欣再憑藉《三體》獲得堪稱是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雨果獎,劉慈欣可以說是大陸科幻小說界的扛旗人,為科幻小說發展撐起一片天。那時科幻文學在大陸開始得到了廣泛的曝光和關注。加上科幻大片《降臨》(台譯《異星入侵》)的原著作者美籍華裔作家姜峰楠、《三體》譯者劉宇昆等人的爆紅,都助推這次科幻新浪潮。

郝景芳創造未來北京

隨著大陸國力增強和發展壯大,在對遼闊時空的想像中,大陸本土作家加入了中國經驗進行創作,以新銳科幻作家劉洋的長篇處女作《火星孤兒》為例,小說從校園生活切入,郝景芳的《北京折疊》則展現出一個等級森嚴的未來北京,這裡大地翻轉,給三個社會階層提供數量不一的日照時間。在韓松《地鐵》中,地鐵就像城堡,科幻的技術背景就像城堡裡虛無荒誕的體制,人都是符號化的。

縱觀科技文明的歷史,科幻一直是創新的重要源泉。無人駕駛、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科幻作品中描述的「未來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大家的生活。打造本土氣質、傳播中國故事,大陸科幻小說的未來已不僅僅只是「星辰大海」,伴隨技術革命持續推進,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陸正迎來屬於自己的科幻產業「黃金時代」。
《流浪地球》票房大熱,帶旺中國科幻小說銷售!


流浪地球的電影大賣,真的讓我對這個作者劉慈欣的作品很感興趣

我去圖書館借了三體 球狀閃電,還真的蠻不錯看的

有牽扯到一些中國文革時期的事情,跟我同以往我看過像是倪匡的科幻小說,或是黃易,張草等有很大的不同

流浪地球其實只是一個短篇而已,不像球狀閃電或是三體那麼長篇

如果有興趣的人,真的可以去看看。

能改編賣座的科幻電影通常是短篇,長篇失敗的機率太高,所以三體才會拍不出來
三體之前有看過

覺得這位作者的作品,沒啥人味,所以就只看了這部

這次的流浪地球電影,剛剛也了解了

畫面恢弘,氣勢磅礡,從頭嗨到尾

但還是覺得沒啥人味,就是指老百姓自己個體的個性

大家團結一致,都沒意外,一起努力世界大同的和諧

這種看多了,覺得像是機器人一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地球人口去死一半就乖乖地去死吧,老百姓沒啥反抗

沒啥反派

當然這僅是個人的意見及感覺就是

科幻小說拍成電影,這點我樂觀其成
lien291
你因该没看过流浪地球原著吧 电影为了控制时间 删了半小时 地球抛弃人口反抗有啊 不然带着重机枪干什么?影片主要是看中国人思维的末日科幻以及电影特效 至于剧情的饱满度有遗憾可以理解
lien291 wrote:
三体之前有看过觉得这...(恕刪)

沒有人味?

你到底是看到誰的三體了? 三體裡面有幾個角色在球狀閃電出現過,都是文革時期!

裡面充滿人味呀!
lien291 wrote:
三體之前有看過
覺得...(恕刪)

pogolin wrote:
沒有人味?你到底是...(恕刪)


不不

我說的是主角的人味

差不多的背景舉例來說

布魯斯威利主演的[世界末日]
要上太空拯救地球了,每個人都提了希望政府能做到的願望,希望免稅...之類的
小小的老百姓在大勢大非上,有自己的私慾
上了太空還有神經病來亂

那[流浪地球]呢?
一樣要上太空了, 老婆反正活不久了, 還是去死吧,省一個名額給...
這麼傑出的人才...還真是聽話阿

還是重申一次,這是個人的感覺
如果只是一群聽話的機器獸,看久了很容易膩



lien291
lien291 wrote:
覺得這位作者的作品,沒啥人味,所以就只看了這部

是了,這也是劉慈欣一直被詬病的地方。其刻畫人物唯一的目的就是推動劇情發展,導致人物形象不立體,臉譜化。
01都沒人討論「瘋狂的外星人」嗎?
個人認為這一部是2019全宇宙第一神片
看黃渤耍猴戲,真它✕的屌炸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