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緝魔》:蔓延的不是恐懼,而是尷尬(有雷)!

原圖文出處:電癮世界痴迷成性,異想天空自由飛翔

先說結論,《緝魔》實在很難稱得上是一部好看的精彩之作,明明故事概念極佳,且片中隱喻符號也所在多有,但空有極佳概念和符號運用,卻無出色的敘事配合以引發觀眾的心理共鳴,結果也是枉然。基本上,《緝魔》看得出幕後製團隊的企圖心,所以雖然個人不打算苛責,但該說的問題還是必須說一下。

持平而論,《緝魔》上述的故事架構頗具建構出強大劇情張力與心理震憾性的潛力,然而卻因為以下三個問題,最後流於一部平庸之作:


其一,以「懸疑性」的角度觀之,《緝魔》在電影開始沒多久便揭露了兇手身分(嚴格來說是共犯),甚至預告片也將發展方向說了差不多,因此「行兇背後的動機與手法」的還原過程所產生的懸念感可謂關鍵重點,然而,高醫師與溫警官之間的調查角力不僅流於單調,情節發展也未超出預告片方向太多,甚至還有幾場「鋪陳了半天卻戞然而止」的戲。除了令人突兀之外,亦有「這些戲到底所為何來」之感,更別提之後真兇的揭露方式過於直白而降低了整體劇情曲折性,結果造成了「懸念未成,莫名頓起」的窘境。


其二,再以「緊湊性」的角度而論,《緝魔》雖然在情節上看似安排了層出不窮的事件,但卻因為上述問題不但造成劇情實質進展有限,亦讓整體劇情結構流於鬆散,結果更讓「節奏不快」這個原本不能算是缺點的特色(因為節奏進展快慢和情節事件緊密是不同概念),成為拖戲的幫兇,結果更成了缺點。所以,在個人觀看的那個場次裡,手機光害不時出現,個人推論和前述問題的關聯性不小。


其三,另以「深度性」的角度來談,《緝魔》企圖在一件兇案裡勾勒出四個利害相關人分別對自已心魔的態度,其中涉及「人性弱點」、「心態扭曲」及「心理救續」等要素,可惜相關著墨雖有形式上的情節交待,但實質內涵的探討細膩度不足,尤其在「面對不堪的過往與內心偏差」到「真正坦然放下獲得救續」的變遷過程,更為明顯,結果在與前面段落提到問題的「相互烘托」之下,失去了層層堆疊情緒的效果。也因此,溫警官的最後「告白」失去了觸動共鳴總引爆的效果,實在可惜。

其四,《緝魔》剪輯也是一大問題,常予人脈絡斷裂之感,前面提到有幾場不知所云的戲,和這個問題很多關係,不僅破壞了情節流暢度,而使得氣氛無法一氣呵成。此外,本片宣傳以超限制級電影為主持賣點之一,但要血腥沒血腥、要變態沒變態、要養眼沒養眼,更遑論前述的意義表達效果令人沒有衝擊和震憾的效果,結果電影形於外與喻於內的表現皆不優。


綜上所述,《緝魔》的問題再度證明了一件事:表現手法不佳絕對可以抵銷故事概念和喻意欲傳達的深度意涵和共鳴效果。之前常有人說某某電影好看是因為它的內涵及譬喻很棒,但我一直都認為再怎麼有「內在美」的電影,如果外在表現手法失衡,觀眾只會覺得尷尬四起、如坐針氈。正如本片從另方面來看可算是個自我療傷的故事,卻因敘事問題讓眾頂多只能理解,卻不會感動。


總而言之,《緝魔》看得出來是一部有企圖心的作品,相關藝術與視覺的處理也頗具用心,可惜劇本與敘事的問題不小,造成觀後並未有如海報標題所言的「恐懼蔓延」之感,取而代之的是「可惜、尷尬」的情緒,結果成為一部「形式感官剌激與實質心理衝擊雙雙欠奉」的平庸之作!

原圖文出處:電癮世界痴迷成性,異想天空自由飛翔
skyfreeforever wrote: 
要養眼沒養眼

此片被分級18禁、強調「情色」,原本以為會有某女星犧牲三點盡露,結果只有三位男主角光屁屁!

在香港三級片盛行的年代,早就有第三點特寫鏡頭一覽無遺了!(目前台灣電檢尺度不是更寬鬆?)
skyfreeforever worte:
先說結論,《緝魔》實在很難稱得上是一部好看的精彩之作,明明故事概念極佳,且片中隱喻符號也所在多有,但空有極佳概念和符號運用,卻無出色的敘事配合以引發觀眾的心理共鳴,結果也是枉然。.(恕刪)


說中要害!

本片就像一個廚師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食材

但因廚藝不精, 許多環節還ok
但是許多環節的烹煮卻搞爛了一道好菜

本片本來可以走傳統公式
只要中規中矩的劇情呈現
就是一部不錯的犯罪懸疑片
但是導演兼編劇卻老是不時將劇情"走偏鋒"

劇情走勢"為變而變",
反而變得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 劇情不時很突兀
太重視視覺畫面想呈現除犯罪者行為表現出來的變態,
反而犯罪心靈刻劃缺乏深刻描寫

本期望緝凶的懸疑, 卻變成虎頭蛇尾

雖然本片編劇有兩個, 導演兼編劇掛第一個!
我想第二個應該只是將導演的故事化為劇本用的編劇

還是一句老話

呼籲導演們
您只想拍自己的故事!

進行"編導合一"時,

請先掂掂自己的"編劇能力"斤兩
請問導演, 您跨刀當編劇或許故事很有題材性, 很吸引人
但是你的"故事表現手法"能跟得上嗎?
編劇也是一個高度專業的工作吧!
您不怕搞砸了自己的故事?

要不要尊重一下專業的編劇?
放下執念, 直接拍好編劇現成的劇本?

許多好劇本都沒機會拍成電影

台灣專業編劇的地位遠不如國外
導演只想拍自己的故事, 不想拍別人的故事
電影劇本肥水不落外人田
造就台灣電影"編導合一"潮流
也造成國片劇本
常"品質不佳"的原因!
當然也有少數好的, 大部分國片劇本品質都很淒慘
這部片看得出野心,但是完全沒有潛力

整部電影的氛圍有想要營造SEVEN類似的氛圍
不過在人物塑造上面就已經輸了一大截,裡面演最好的是施名帥,不過可惜的是焦點不在他身上。除了施名帥以外,其他演員都是以一種壓抑到不行的狀態演出,我就提一個點,到底甚麼樣的整形外科醫師會從頭到尾都這樣講話?整部電影在人物上面沒有其他情緒,更看不到明顯的動機,更不知道他們到底發生甚麼事。

有很多場的開頭都是演員的獨角戲,就是鏡頭鎖定在演員的臉上,然後一個狀態停很久,不知所謂,留白太久了。這不是本片的問題,是大部分國片的問題,整體節奏很常被這個拖慢。如果我們是王家衛,有自溺的本錢,但我們不是!

動作場面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講了,最後那場戲真的是有氣無力,尷尬到不行耶

一開場的調度很好,一鏡到底,交代了兩個角色的個性,會讓我想看下去,但也僅只第一場戲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