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近期強檔片1917的朋友們 肯定都是感到震撼的
備受注目的當然也是本片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
讓觀眾有股置身於二戰當中 與主角們共同出生入死的感覺
不過看完整部片之後 我對於片中一大轉折反覆思考許久
------------------以下開始劇透 未觀影者斟酌閱讀---------------------
讓我覺得整部片非常值得討論和深思的地方
是男主角兩人在村落遇到墜機的德軍士兵
布雷克對敵軍的憐憫和善意反而害自己送命的那一幕
當然這件事情沒有絕對的答案
只是會不禁的問自己 假如我是布雷克我會怎麼做?
自己的善良 對方不見得領情
那我還要跟隨著自己的善良嗎?還是盡我軍人的本分?
電影中有幾個畫面例如地上的娃娃 敵軍床頭的照片等等
當我想到每一個士兵在家鄉都有一個家庭在等待著他
我還狠的下心來開這槍嗎?
電影的這一幕讓我思考了很久 也看到了戰爭的可怕
大家對於這個議題有沒有其他想法呢?
ding449 wrote:
相信看過近期強檔片1917...(恕刪)
我還要跟隨著自己的善良嗎?還是盡我軍人的本分?...
這事,還真的要有經歷過才知道答案!
只是這種經歷,輕者傷,重者亡...
因為那又不像挑東西吃,不喜歡下次就吃別的...
尤其是那些上戰場的,很多都還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最多只有朋友間打打吵吵鬧鬧彆扭,哪有什麼性命交關的生命歷程,所以我覺得最讓人難過的,就是他們這些年輕人還保有人生最高含量的善良,在戰場上還很直覺的想要為那即將逝去的生命拉一把時,卻被反咬一口,那份悲傷,不只旁觀者,在他們逝去後如果有靈,也揮之不去...
其實多年來歐美的戰爭電影,基本上都是從這個角度切入,來凸顯戰爭中殘酷的,不是互相殘殺,是人性!
不管輸贏,戰爭中必然的受害者,不是大後方等待消息的人民,是前線作戰的士兵!
很多戰爭電影到最後都有一個相同的劇情,就是出生入死是為了同袍,不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贏不贏...
這麼講著,忽然瞭解為什麼軍中的班長要那麼機車,就是要給那些天真善良的小伙子, 一點人性的殘酷歷練...
不過那一段很厲害,阿兵哥被刺後,就在一鏡到底下臉色逐漸轉為蒼白,這小細節導演也有顧慮到,更增加真實感!
ding449 wrote:我之前也在外島當兵,還是外島的外島,那時比較緊張,中國有集兵的狀況,當時我是據點指揮官,動不動就幾千艘最多上萬艘漁船來圍我們的島,最緊張時師長下令,離岸300公尺不用回報直接驅離,如果漁船靠近岸邊50公尺,衛哨判軍法,士官關禁閉,軍官大過,大家皮蹦的很緊,那天一個新兵剛來我據點,剛第一次打實彈驅離,不小心打偏了正中一艘漁船船首的紅衣漁民(說實在的那不是真漁民他們是有編制的,三艘一伍,每伍有個穿紅衣指揮),於是他要緊急靠岸,我們開槍制止,並回報給師部,師部同意讓他上岸送到大金花崗石醫院,當時由我送去,人左肩進右胸出,進的傷口大拇指大小,出的傷口一個拳頭大小,在金烈二號船上抖了三下,人就沒了
相信看過近期強檔片1...(恕刪)
當時,說真的我不感到恐懼,也不會感到愧疚,甚至覺得他該死,一直挑釁我軍,
後來每天幾千艘漁船圍我們據點,為免事端擴大,營長坐船跑到中界線談判,20萬台幣賠一賠就了事了,
當兵殺敵不需要憐憫,如果憐憫會給部隊帶來被可趁之機,如果當時挑釁為的是真的開戰,你不處置,你將是第一個引兵進入的罪人,以後歷史不管誰寫,你都是這個案例的負面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