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话题性十足的电影!
青年导演胡波拍了它之后自杀了。
即是处女作,也是遗作。
满洲里,有一只大象它他妈的就一直坐在那,可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在那,然后所有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吃的过去,它也不理,它就坐那。
它为什么坐那呢?
因为它的后腿断了。
四个小时的电影,以大象为什么席地而坐开始,以大象的嘶吼结束。
大象除了结尾的叫声算是“出现”外,影片实质上并未出现过任何一帧大象的画面。大象成了一个抽象的存在,你可以理解为梦想,或远方,或希望,或任何一个向往,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电影讲述的故事也不复杂:中国北方县城,高中生韦布被粗暴的父亲赶出家门,在学校倒闭的最后一天为朋友打抱不平时将校霸误伤。韦布的暗恋对象黃玲和已婚的副教导主任暧昧,只为逃避歇斯底里的母亲。韦布的邻居老金睡在自家阳台上,在女婿女儿处心积虑劝其去养老院的时候,惟一陪伴他的狗被恶犬咬死。校霸的哥哥于成是一个街头混混,被心仪对象拒绝,勾搭了最好的朋友的妻子,并目睹朋友跳窗自杀。四个小时,完整地讲述了每个人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绝望,又如何去追寻希望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或许你心无波澜。但是你又想想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将它的故事简述一下,你也会发现那个故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挺无聊的。所以你看不懂或是不喜欢的主要原因,就是观影过程中电影没有引起你的共情,你无法理解也就无法代入。这一方面与人的共情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的生活阅历有关。有时候有些电影就像是诗,若你没有丰富细腻的心思和相似的经历,一首诗不过几行字而已,但当你有相似经历或共情能力特别强,你就会被寥寥数字的诗句深深打动。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看看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协会(FIPRESCI)此次在柏林电影节的评审之一Teresa Vena 对《大象》评价:“近四小时的运行时间超过了传统的影院格式,但没有一分钟厌倦。电影让观众深入沉浸在一个外部情感世界中,因为这个外部世界提供了使观众产生自我认同的接触点。他以极大的同情心追踪角色所遭遇的冷漠、忽视、拒绝和暴力,似乎这几个角色是他自我的几个分身,用电影对环境进行悲观的盘点。故事的严肃性和悲剧性融于利落而不矫情的对白中。摄像机轮流紧贴每个角色,静态地捕捉动态。《大象席地而坐》是导演留下的非凡遗作。”
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其实是书,作家用笔书写表达,而导演用视听语言来表达他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创作视角来看,影片的视听语言也很优秀。
《大象席地而坐》大量跟拍长镜头,给人一种纪实感之余,那晃动不断地镜头很好的传达了影片人物那躁动不安的感觉。而浅景深的运用,使每个被摄主体都被压缩在极窄的空间之中,身旁很近的人物、环境模糊不清,造成了一种分离感。每个人都看不清远方的路很好的被镜头语言具象化了,迷惘与不适感很好的传达给了观众。此外,镜头语言强化了影片的压抑气氛。人物局促于阴暗狭小的空间,空间之外更是毫无气息的存在。
冷漠和孤独互相成就,世界最终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荒原。正是这样一种普遍的孤独感,而非所谓的中国奇观,引起了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影片颇有一点加缪的《局外人》的味道,少年少女,年纪轻轻却已变得冷漠,少年青年老年,也全都迷失方向,片中人物每个人都与环境格格不入,对一切都冷眼相待,但与《局外人》不同的是,他们的冷漠之下的心还有温度,还想跳动,所以想去看看席地而坐的大象。而他们为什么要去看大象?“动物坐在动物园里,拒绝进食或移动,仿佛试图否认自己的存在;对于这四个角色来说,这似乎是回应了他们自己异化的存在。”前《南华早报》电影编辑Clarence Tsui在《好莱坞报道》中如此解读。
《大象席地而坐》在主人公听到大象叫声时戛然而止,意在留白。他们能否会真的看到了大象以及看到大象之后会发生什么,胡波在电影里不再往下说,而小说结尾比电影更加残酷:“等我贴着它,看到它那条断了的后腿……说实话我很想抱着它哭一场,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气真大,然后一脚踩向我的胸口。那几个动物园的人跑过来的时候,我还能看见他们嘴里骂着什么呢。”
没人确切知道《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胡波为何自杀,据《深焦》报道,“胡波四个小时的剪辑版遭到了出品方的抗拒”,在出品方看来,如此长度是“反市场、反观众”的,他们建议胡波把影片长度缩减到两小时之内,否则就将剥夺他的署名权。在摄影师范超看来,这可能就是压垮胡波的最后一根稻草。
成年人可以坦然与恶共处,但胡波的少年气就在于,他不能。他一直在想他还能做些什么可以站在恶的另一面。
胡波最初在First创投时解释,这部作品不是关于绝望,而是关于爱的:“爱是沉默的行进与牺牲。”
少年的牺牲无法撼动受伤的庞然大物,但他却用有限的轻盈搅动了那摊浑浊的死水。
被父亲赶出家门的韦布将唾沫黏在火柴上,再将点燃的火柴抛向狭窄楼道里低矮的屋檐,屋顶上,蜘蛛一样张牙舞爪的纹路像一朵朵黑色的花。
从胡波的作品来看,他确实对世界太过于悲观,然而生活挫折又在不断施压,
最终他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这个在他眼中并不美丽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