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是怎樣? 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一把尺!
倒是看國外, 也一樣有很多
Unboxing(開箱) , Review(評測) , vs.(對抗) 甚至 Drop test(摔機), Tear Down/Take apart(拆解)...
看完後才發現, 原來很多大家口耳相傳的, 並非事實!
不過, 這邊無意去追究討論那些非事實!
我比較想討論的是,如何才是眾人期待的開箱,評測!
首先, 我覺得如果跟利益掛勾,就不會公正
其次, 如果專業不夠,評測就會失去客觀
第三, 資源雖有限但創意卻無限
我想這三點應該是比較沒有爭議的,只是現實要辦到,多少都有點難度,
或許也要靠大家的智慧跟廠商的良知!
但既然說是討論,寫一堆有沒的就很不現實,所以我想直到我明年過年換機前,
把一些我所見所聞比較有意義的張貼上來,供自己及大家討論指教,
當然也歡迎大家一起來蓋大樓!
開箱:
封條跟包裝向來就是入手前的最大挑戰,我最近看到印象最深刻的就屬 Acer 的開箱
至少,在01網頁上我很少看見是這樣做,這點我想大家應該會比較期待,畢竟誰都想知道真正未開封前的樣子

影片連結
評測:
很多時候看評測,讀者都是被牽著鼻子走,反而會造成讀者的誤解跟損失
剛好前陣子在癮科技看到 htc desire HD 的評測,中文網站似乎沒把英文網站的意思全翻譯出,
好像還要讀者去看影片,是想考驗讀者語言能力跟聽力?
癮科技 htc desire HD 的評測
原始英文網站
最近又看了一篇 htc 手機之家一樣對 desire HD 的評測
連結網頁
看這兩篇後結論有幾點
1. 快速開機 Fast Boot 如果電池拔掉後裝上,重新開機是無作用的! 此點兩篇都有提到 (但癮科技沒解釋出道理)
2. desire HD 的設計在操作時會產生噪音, 擺放也不平穩 (癮科技中文沒翻譯出)
3. 拆解電池的方法, htc手機之家就沒正確拍出 desire HD的機構, 只拍抽取電池的圖片
*秀出電池蓋的機構照片

*評測的作者認為 desire HD的觸控面板旁的邊條,會在操作時產生噪音

*desire HD因鏡頭突出的設計,當平放於桌面操作時會很難支撐

對抗:
HTC Droid Incredible vs. Motorola Droid 2

影片連結
之所以挑這影片, 原因是它提點到了喇叭位置,
htc 的喇叭在前, moto的喇叭在後, 當我們看影片時, 聲音往後揚確實很奇怪,
但也不能忽略一點就是, moto的設計都是有抗躁的功能,所以做評測的人這時候就得去做分析!
這邊找出 Moto 秀他們自家的 Crystaltalk Plus (抗躁技術)
展場有一個透明隔間,裡面播放很吵的各種噪音, 然後測試通話
Crystaltalk Plus video

影片連結
AMOLED vs TFT
影片連結1
TFT/AMOLED/Super AMOLED 比較(Samsung explain SUPER AMOLED)
影片連結2
很淺顯易懂的兩支影片,都是 samsung官方做的
Sony SLCD vs Super AMOLED
影片連結
有 htc 自己的 slcd 跟 amoled 比較 (垂直跟水平各有勝負)
也做交叉測試比對了moto的milestone 及 samsung的 super amoled
很顯然 samsung > htc > moto
IPS-LCD vs Super AMOLED screen comparison
影片連結
這個評比有室內,室外,夜拍(黑幕)...
比較 iphone的ips 跟 samsung的super amoled
國外評測 Google Nexus One / Samsung Galaxy S / iPhone 3GS / Motorola Droid / iPhone 4
五支手機的面板評測表, 其中表格用 [綠色/黃色/紅色] 來表示 [優/中等/劣] 評等

評測報告表 網址連結
國外 DisplayMate 的官網
[網路&藍芽&wifi]
從 3.5G 邁向 4G , 整理了一下資料如下:
HSPA
下行 14Mbps 上行 5.8Mbps
影片連結
HSDPA (下載) WIKI維基百科
Category 7,8 7.3Mbps (市面常見的產品規格)
Category 10 14.4Mbps
HSUPA (上傳) WIKI維基百科
Category 6 5.76Mbit/s (市面常見的產品規格)
Category 7 (3GPP Rel7) 11.5Mbit/s
HSPA+ WIKI維基百科
下行 42 Mbit/s 以及上行 22 Mbit/s
介紹 HSPA+ 影片連結
新聞
業者自賣自誇爭搶客戶 但實情是-沒有「真正的4G」
網頁連結
熱門的 [測試速度] 網站 http://www.speedtest.net/
按 begin 就可以開始測試

測試結果

其中,也要注意到 Latency 或 Ping Time,中文意思應該是[遲滯時間], 開啟網頁時間當然愈短愈好!
把原文貼出 :
Latency is measured in milliseconds and is termed as ping time. Latency is the delay between the moment your computer requests for something from the internet and the point at which you receive it or vice versa. The lower the latency; the better.
藍芽 Bluetooth 3.0 vs Bluetooth 2.1(沒有EDR) 的測試
影片連結
測試結果一個是 25Mbps,一個是 1.5Mbps

WIKI維基(English)網頁連結
v1.2 1 Mbit/s
v2.0+EDR 3 Mbit/s
v3.0+HS 24 Mbit/s
[鏡頭評比]
剛看有人質疑 i9000 的 720p 是補插點 !
網頁連結
進去看文章發現 原來也有 samsung 跟 iphone 的比較

http://www.gsmarena.com/showpic.php3?sImg=reviewsimg/samsung-galaxy-s-vs-iphone-4/samples/gsmarena_016.jpg
其實, 網路上可以找到這樣的[鏡頭測試圖] , 用 google 搜尋關鍵字可打 「lens test chart」
Google 關鍵字「lens test chart」結果連結
找到 Nokia N8 有卡爾蔡司認證的12萬像素鏡頭的評測, 雖然看不是很懂,但誠信專業值得敬佩 !
影片連結
Nokia N8 - 12MP CAM - Carl Zeiss - Digital Zooming - N8FanClub.com
[Benchmark]
至於 benchmark 很常看到的就是總分! 但我覺得,比較負責的做法應該是列表
例如:
產品名稱 Acer Liquid Metal
圖形性能 23.2
處理器性能 1777.5
記憶體性能 478.6
文件系統 106.3
產品名稱 HTC Desire Z
圖形性能 23.2
處理器性能 1677.1
記憶體性能 459.4
文件系統 159.0 (勝)
參考:
http://big5.ce.cn/cysc/mobile/dg/201010/27/t20101027_20531187.shtml
http://hi-tech.mail.ru/review/misc/Acer_Liquid_Metal-rev.html
摔機:
這項很有趣,也是最最最...[誠實] 的
這邊舉 iphone4 , htc lengend, i9000 的例子

影片連結 1
影片連結 2

影片連結 3
拆解:
拆解比較著名的網站有 iSuppli 不只把 iphone3g , iphone4 , N8, htc.... 拆解後,
還把 BOM表作成 PDF 檔供人下載
iSuppli 官網
其次就是 iFixit 強調的應該是修理(repair), 但一樣也是把整機脫光光
iFixit 官網
下面這是 iFixit 的影片,一個女士摔壞了iphone4,到iFixit快修中心花了$199元,
這種服務應該會讓台灣iphone使用者羨慕死!

iFixit快修中心影片
CTimes 的中文報導 : 真的是拆上癮! iPhone 4成本結構大曝光!
國外有這樣的網站,幫忙把關品質,難怪那些大廠們出口的產品都不敢偷工減料,
反觀內銷或賣到台灣的,有誰幫我們把關?
[各家 Market (Store) 網站]
想換智慧型手機的人,一定考慮到 market (叫store也可以)
剛剛看網頁原來 wp7 已有了, 可怎麼好像搜尋不到?
發現最好找的就屬 android 和 nokia ovi , 關鍵字打出搜尋後, 第一個結果就是想要的答案
android:
Android Market 網頁連結
Nokia ovi:
Noki OVI 網頁連結
台灣 Nokia OVI 網頁連結
至於 iphone 和 wp7 好像不怎歡迎人家用 pc 去光顧, 真的是費了很大的勁才把網址查出來
wp7:
WindowsPhone 網頁連結
iphone:
台灣 store 連結
美國 store 連結
日本 store 連結
另外就是, 不曉得我查到的 android 是否正確, 很顯然google android makret 分類很差, 也沒搜尋功能!
最後, 台灣除了商業網站之外,是否可能有獨立的團體,來做真正的開箱跟評測?
這點確實很有疑問! 但不是不可能,值得期待!
花點時間做了一個 - [評測點檢表] 供大家參考
大概區分了五大項:
一.工設
二.機構
三.技術規格(spec)
四.軟體
五.售價
一.工設(工業設計)
1.大小
2.造型
3.材質
4.色彩塗裝
5.藝術
二.機構
1.外觀a.倒角
b.圓角
c.間隙
d.面差
2.孔穴a.電池
b.sim卡
c.記憶卡
d.USB
e.HDMI
f.Dock
g.吊飾孔
h.喇叭孔
i.耳機孔
j.重置(Reset)孔
3.機身及按鍵a.機身 - 轉軸/滑蓋/摺疊
b.鍵盤支援
c.按鍵 - 1.電源 2.音量 3.照相 4.功能鍵
4保護a.防呆
b.防水
c.防塵
d.耐摔(掉落)
e.耐候(溫度,高度,濕度)
三.技術規格(spec)
1.CPU/GPU/RAM/ROM
2.面板/觸控
3.基本手機功能a.語音/視訊
b.通訊錄/行事曆/簡訊(多媒體)/記事本(NOTE)
c.免持/錄音/音控/輸入法
d.鈴聲/震動/鬧鐘/飛航
e.佈景(UI/Widget)
4.網路功能a.UMTS/HSDPA/HSUPA
b.GSM/EDGE
c.Wi-Fi
d.藍芽 Bluetooth
5.衛星 GPS,AGPS,照片地理
6.影音支援
7.照相攝影/視訊鏡頭
8.感應器a.陀螺儀(Compass/Gyroscope)
b.方向感應器 (Orientation)
c.重力感應器(Gravity/Magnetic field)
d.接近感應器(Proximity )
e.環境光線感應器(Light)
f.溫度感應器(Temperature)
g.壓力感應器(Pressure)
9.電視收音機 TV/Radio
10.通話待機時間
11.電池
12.重量
四.軟體
1.OS版本
2.軟體相容性/同步
3.郵件/聯絡人/行事曆
4.商業
5.娛樂
6.社交
7.廠商韌體更新及支援
五.配件
1.線材
2.充電插頭/插座
3.耳機/麥克風
4.保護貼
5.皮套
6.使用說明書
7.光碟
六.售價
1.定價
2.電信資費
3.國外價格
4.贈品
5.比較(同等級不同廠牌)
6.售後服務/保固
[原主題]如果評測正確,口水跟荷包是不是可以省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