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透過服務支付廣告或者使用費用給這些網路服務公司幾百億美金, 甚至上千億美金的金額, 例如臉書一年廣告營收將近600億美金, google 廣告營收超過1000億, 這裡面美國佔比大概只有20%, 其他都是從美國以外國家獲取的廣告收益
線上的服務公司賺取大筆收入, 但用戶所在地的國家卻無法對這些收入取的稅收或者任何利益, 這也是法國和某些歐洲國家要對google, Facebook徵收所謂的"數位費", 其實依照以前當地的傳統媒體的廣告收益繳稅的稅基來看, 3%數位稅和法國本地的34.5%營所稅相比, 根本只是象徵意義
這就是鴻蒙或者任何新作業系統或者新的平台可以打入的破口, 架構一個新的平台, 網路資料服務, 業務服務管理完全開源或者授權, 資料服務的內容可以是資料管理中心, 地圖資料, 郵件與社群入口, 認證機制, 這個資料管理中心也是開源(opensource), 而且接受Turnkey 移轉給各區域的國家或地方, 作業系統平台提供的公司, 例如華為, 他可以銷售完整設備和架設服務, 也接受某些小國家或者地區託管業務, 所在地國家透過自管資料可以讓網路的收益, 例如廣告, 或者任何交易留在當地進行, 並依照交易內容, 收益狀況依照當地的稅法取的應有的稅收
對於華為來說, 他本來就不想要變成google, 這樣的營業方式, 他還是華為, 還是設備商, 只是以前的設備是電信設備, 透過這樣, 它可以增加資料管理設備, 資料管理平台, 人工智慧處理的應用甚至可以延伸到這些資料管理上面
甚麼樣的國家對這樣的服務有興趣...相信我, 除了美國, 每個國家都想這麼幹, 你人口越多, 用戶越多, 境外網路公司在你國家賺得越多的, 你越想要收回來自己幹
所以, 鴻蒙想要起來, 不是不可能, 先政策上讓中國使用, 例如金融系統, 電信系統, 交通系統先用上或者至少可以掛上鴻蒙, 把整個流程打通, 分拆每一個節點, 包含雲端服務, 資料管理, 甚至和5G平台的整合, 接下來開源給印度, 開源給俄羅斯, 開源給世界任何一個國家, 讓這些網路收益可以留在用戶所在國家
對於華為, 根本沒打算做google的業務, 但是鴻蒙起來了, 華為的業務就可以再擴展, 不只是賣5G設備, 他會包含賣網路設備, 資料處理設備, 如果華為不做, 但也可以就地利之便, 扶植中國本地公司進入這樣的業務, 包含資料管理設備, 平台管理服務, 大數據分析系統, 也就是如果鴻蒙真的可以起來, 華為未來可能不只搶愛立信, nokia的市場, 可能IBM, HP, Juniper, Dell, Cisco都會遇到強勁的對手, 而且甚至可能連甲骨文都會遇到競爭,
至於某些google 特有的服務, 例如 Google map, 以前我不清楚, 但是自從中國把衛星業務拆成私人公司, 現在它們的高分辨率衛星可以透過空中不同角度拍攝後處理成3D圖形, 再加上人工智慧處理, 其實已經不需要開著地圖車滿街跑了, 協助其他地區建立地圖系統並不是不可能,

robertkan wrote:
谷歌太難取代了,谷歌(恕刪)
 
                                             
                                 
                                             
                                            

 
                 
                                             
                                             
                                            

























































































 
             
             
             
             
            